分享

12.1温经通脉汤(曹向平)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12.雷诺氏病
12.1温经通脉汤(曹向平)

[组成] 川桂枝10克炙黄芪15克当归10克炒白芍 10克北细辛5克红花lo克炙甘草5克木通5克川芎 6克 [功效]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雷诺氏病(肢端血管痉挛症)。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桂枝味辛甘性温,功能温经散寒活血;细辛味辛性温,专司温经散寒而止痛;当归味甘辛性温,可补可散,是治血痛之要药;白芍专入肝脾,功专柔肝止痛,养血滋阴;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行血中之气;上药合伍,养血通脉而缓肢端之痉挛;红花破瘀生新,且能活血止痛;川芎为血证又一要药,功专活血理气,搜风止痛;木通、红花、川芎以加强通脉活血;细辛配甘草等药有镇痛之效。 [加减] 诸药相伍,君、臣、佐、使,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本方症以手指遇寒麻木甚至苍白,进而紫黑疼痛,甚则经久不愈为特点,此乃中医血痹阴寒之证,脉沉细者可加附子 10克,本方连服1月有效。连进3个月可控制3个月。 (按语] 雷诺氏病,在历代中医典籍中根据本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类似中医的。血痹”、“螺疮”证范畴。多因寒凝血瘀,脉络阻滞所致。血流不畅,瘀血阻滞脉络,肢体供血不足,致其发凉、发麻、疼痛、发绀、发黑,甚则坏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性疾病,主要侵犯上肢。其病因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肢端小动 脉本身缺陷,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内分泌功能障碍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寒冷、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为主要诱发因素。 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治疗原则,离不开温经活血,砸络止痛。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初期(局部缺血期),中期(局部缺氧期)和晚期 (对称性坏死期)。传统的治法以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散加减治之,具一定的疗效。 曹氏自拟“温经通脉汤”治疗本病,积数十年经验之结晶,在温经散寒,养血活血通脉之剂中伍入益气之黄芪和消炎之木通,使之配伍更臻完善,可谓之“衡今酌古,慎思以处”也。 [典型案例] 魏某,男,16岁,1981年8月18日初诊。 10年前发高热后出现两足大趾疼痛,之后每年冬春二季必发,发时高热趾痛并作,热退趾痛亦休。近4年发作不分季节,痛势有增无减。足趾剧痛,如锥刺,不能行走;额头汗出,如油如珠;按耐不住,嚎叫不休。西医诊断“雷诺氏病”,中西药迭治无效。患者面色无华,纳食二便尚可,痛处不红不肿,血液检查正常,脉细数,舌苔薄,脉症合参,气阳两虚,血行涩滞,脉络失养。治宜温阳益气,养血活血为法。处方:川桂枝6克炙黄芪 10克 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川芎5克熟地10克炙甘草 6克川牛膝12克伸筋草12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三剂过后,趾痛渐止,原方出入,继续观察,经治2月,服药40余剂。诸症消失,数年未发。 按:患者来诊前所服中药,皆银花、玄参之清热凉血之品,治疗一年多无效。患处不红不肿不热,并无热毒之征,此乃血虚血行不畅也,血得温则行,气为血之帅,故治之以温通,自当收功矣。至于其虽发热,此乃内伤所由致也,若作热证治之则罔效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