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增液逐瘀汤(段行武)

 学中医书馆 2014-01-09

6.2增液逐瘀汤(段行武)

[组成] 秦艽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 克没药6克五灵脂6克(包煎)地龙10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 (功效) 养阴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水煎服。 [方解]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血瘀与阴虚密切相关。阴虚是诸多致瘀因素的病理枢机,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如阴液不足,可导致脉络枯涩,血行迟滞,易于产生瘀血。如果以养阴之品濡润脉道,增水行血则有利于血液的运行。而且阴津为血液的组成成分,水津充足,血能畅行。现代研究还表明,养阴可补充人体多种营养,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之作用,有助于受病神经的修复。因而,益阴扶正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另一个方面。所以本方以增液汤配合《医林改错》的身痛逐瘀汤加减而成。用桃仁、红花、鸡血藤、没药、五灵脂、秦艽、地龙等活血通络止痛而不伤阴;再配以滋而不腻,滋而能通之生地、元参、天麦冬以增其液,使阴液充,经络通,损伤复,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加减] 疼痛发于头部加川芎10克,蜈蚣3条;发于躯干部加元胡10克,香附15克;发于上肢者加姜黄10克;发于下肢者加牛膝10克。胃脘部不适,大便溏泄可酌加砂仁6克,山药20 克以开胃健脾;大便干结可加酒川军6克以通便泄热。 [按语] 临床常见部分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在皮损消退后,后遗的神经痛往往顽固难治,甚至经年不愈。运用本方经1~3个月的连续治疗,疼痛可完全缓解,总有效率达89.5%。 [典型病例] 乔某,男性,62岁,1996年4月7日初诊。 患者于1994年12月感冒后,在左侧头面部出现簇集的红斑、水疱,伴有烧灼痛。在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用中药、西药治疗月余后疱疹消退,痂皮脱落,但疼痛有加重之势。曾在多家医院用维生素、芬必得、中药等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科就诊。当时患者左侧前额、头皮刺痛不可触碰,以夜间为甚。左侧颊部、口角麻木,口干寐差,烦躁易怒,大便偏干。查:左前额可见散在的片状色素减退斑,左面部略有感觉障碍,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涩。证属肝肾阴亏,瘀血阻络。治以益阴清热,活血通络。用上方加川芎10克,蜈蚣3条、酒川军6克。服药15剂后,疼痛减轻,情志好转,大便不干。原方去酒军继服20剂,疼痛完全缓解,病告痊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附 通信地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东城区海运仓5号 邮编:1007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