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七、痉证

 学中医书馆 2014-01-11
四十七、痉证

一.邪壅经络证: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舌苔白腻、脉象浮紧。
1羌活胜湿汤;羌活6克 独活6克 藁本3克 防风3克 炙甘草3克 川芎3克 蔓荆子2克
1.有气滞者,可加木香、陈皮、香附;
2.兼有气虚者,加升麻、柴胡、人参、黄芪;
3.兼有血虚者,加当归、白芍;
4.兼有血瘀者,加姜黄、五灵脂、红花。另外,
5.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滋腻之品,起居要避免风寒湿气侵袭,
6.如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已5克,轻者再加附子3克,重者则加川乌3克

刚痉证:项背强直,口噤不得语,甚至四肢抽搐,恶寒较重,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葛根汤;麻黄9克(包) 桂枝6克 葛根12克(包) 白芍6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柔痉证:项背强直,发热不恶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3瓜蒌桂枝汤;瓜蒌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湿热入络(身热,筋脉拘急,胸脘痞闷,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4三仁汤: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苡仁18克、半夏15克。
1.热重加柴胡、黄芩;
2.尿道痛加车前子、琥珀、黄柏;
3.腰痛甚加木瓜、杜仲;
4.尿中细菌难消失加马齿苋、金钱草、连翘、苦参。

湿热入络证:身热,筋脉拘急,或口噤,甚则角弓反张,胸脘痞闷,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5宣痹汤;防已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9克 山栀子9克 薏苡仁15克 秦艽9克 地龙9克 丝瓜络9克威灵仙9克      半夏9克 晚蚕砂9克 赤小豆9克  痛甚者,加姜黄6克、海桐皮9克

二.热甚发痉证:口噤切齿,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手足挛急。发热,神昏谵语。胸闷腹胀便秘。苔黄腻,脉弦
6增液承气汤;玄参30克 麦冬24克 细生地24克 大黄9克 芒硝4.5克(包)
痉证加减:
1. 如抽搐较甚者,可酌加地龙、全蝎、钩藤等熄风通络之品。
2. 昏迷谵语者,可酌用安宫牛黄丸。
3. 若伤津发痉,无腑实之证,亦可改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消热救津。

若伤津发痉,无腑实之证,(治内热、汗出如流珠)
7白虎加人参汤;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

热盛动风发痉证:壮热头痛,神志昏迷,口噤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絳,苔黄燥,脉弦数。
8羚羊钩藤汤;羚羊角4.5克(刨细丝,先30分钟) 霜桑叶6克 川贝12克(去心) 鲜生地15克 双钩藤9克(后下) 
           滁菊花9克(后下) 茯神木9克 生白芍9克 生甘草2.4克 淡竹茹15克(先煎)
 1.气分热盛而见壮热汗多、渴欲冷饮者,加石膏、知母等以清气分之热;
 2.营血分热盛而见肌肤发斑、舌质红或降者,加水牛角、丹皮、紫草等以清营凉血;
 3.兼腑实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
 4.兼邪闭心包、神志昏迷者,加紫雪或安宫牛黄丸以凉开止痉;
 5.抽搐不易止息者,加全蝎、僵蚕、蜈蚣等以熄风止痉;
 7.高热不退,津伤较甚者,加玄参、天冬、麦冬等以滋补津液。
 8.若无羚羊角,可用山羊角或珍珠母替代,但用量宜大。
痉证加减:
1. 神昏谵语或神志昏迷可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以清热透窍。
2. 壮热汗出,口渴喜冷饮,是兼气分热盛,或加石膏、知母以清气热。
3. 兼腑实便秘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攻下热结。
4. 热盛动血,斑疹显现,舌质红絳,可加犀角、生地、丹皮以凉血解毒。 
加减:
1. 口渴饮冷者,加生石膏、知母;
2.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3. 神昏肢厥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
4. 痉甚或反复发作者,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

阳明热盛 证候 壮热口渴引饮,汗出,腹满便结,项背强急,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滑或弦数9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生石膏48克、知母18克、生大黄9克、芒硝4.5克(包)、生地黄24克、玄参30克、麦冬24克、
                   羚羊角粉5克(另煎)、钩藤12克
加减:
1. 痉甚者,加地龙、全蝎、蝉衣、天麻;
2. 腹满者,加枳实、厚朴;
3. 发热身重,头疼痛沉者,加苍术、佩兰、羌活;
4. 神昏不醒者,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紫雪丹。

心营热盛 证候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肢厥,舌绛苔少,脉细数。
10清营汤;犀角2克(磨汁冲服)(可用水牛角120克代,先煎)、玄参9克、生地黄15克、麦冬9克、丹皮6克、黄连5克
       钩藤9克、连翘6克、竹叶心3克
加减:
1. 高热者,用赤芍、生石膏、知母
2.抽搐甚者,加金银藤、全蝎、蜈蚣、地龙、僵蚕、蝉衣之类;
3. 痰涎壅盛者,加天竺黄、胆南星、竹沥;
4.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5. 肢厥深者,合化斑汤加减,并服安宫牛黄丸。

11安宫牛黄丸;牛黄一两(30g)  郁金一两(30g)  犀角一两(30g)  黄连一两(30g)朱砂一两(30g)  梅片二钱五分(7.5g)               麝 香二钱五分(7.5g)  真珠五钱(15g)  山栀一两(30g)  雄黄一两(30g)  黄芩一两(30g)
1.脉虚者,人参汤送下;
2.脉实者,银花薄荷汤送下。

12至宝丹;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一两(各30g)  牛黄1分(0.3g)龙脑1分(0.3g)  麝香1分(0.3g) 
       安息香一两半(45g)酒浸,重汤煮令化,滤去滓,约取一两净(30g)  金、银箔各五十片.

真阴耗伤 证候 手足蠕动,。时时发痉,伴形消神疲,心中憺憺大动,舌干绛或光绛无苔,脉虚数。
13三甲复脉汤;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 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 生龟甲30克
加减:
1. 时时欲脱者,加五味子、鸡子黄敛阴滋养阴液救脱;
2. 喘而气短者,加人参、沙参、五味子;
3. 心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自汗者,加龙骨、小麦、人参。

痰瘀内阻 头痛昏蒙,神情呆钝,或胸脘满闷,呕吐痰涎,或痴呆失语,精神异常,手足颤动或四肢抽搐,项背强直
14三甲散加减;生鳖甲10克、穿山甲10克、地鳖虫1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白附子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
           胆南星10克、菖蒲6克、白术10克、葛根10克
加减:
1. 余热未清者,可加青蒿、白薇、地骨皮;
2. 阴虚明显者,可加生地、白芍、阿胶;
3. 痰热甚者,加全瓜萎、天竺黄、黄芩、竹沥等;
4. 抽搐频繁者,可加羚羊角粉、天麻、钩藤;
5. 瘀象明显者,可加地龙、乌梢蛇;
6. 痰浊壅盛者,可加皂角刺、半夏、胆南星、枳实;
7. 气血亏虚者,可加生黄芪、当归等。

虚风发痉证:时时发痉,手足蠕动,心中憺憺大动。神倦瘈疭,脉虚数,舌干絳,苔少。
15大定风珠;生白芍18克 阿胶9克 生龟甲12克 干地黄18克 麻仁6克 五味子6克 生牡蛎12克 麦冬18克 炙甘草12克        鸡子黄2个(后下) 生鳖甲12克
1.喘,加人参; 
 2.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
 3.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4.兼低热者,酌加地骨皮、白薇、知母、丹皮以退虚热;
 5.有痰者,酌加天竺黄、贝母、制半夏以清热化痰。 

16阿胶鸡子黄汤;陈阿胶6克(烊化) 生白芍9克 石决明15克 双钩藤6克 大生地12克 炙甘草2克 生牡蛎12克 
             络石藤9克 茯神木12克 鸡子黄2个(另包)
1.抽搐较甚者,加羚羊角以熄风止痉;
 2.阴虚阳亢者,加龟甲、磁石以滋阴潜阳;
 3.兼有虚热者,加知母、丹皮以清热。

三.气血两虚证: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头目昏眩。神疲短气,自汗。舌淡红,脉弦细。
17八珍汤加减;人参6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酒当归9克 熟地9克 白芍6克 川芎4.5克 生姜5片 红枣3枚
1.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等以养心安神;
2.胃弱纳差者,加砂仁、神曲以消食和胃。 
痉证加减:
1. 头晕、虚烦失眠者,属心阴虚,虚火上扰,可加炒栀子、淡竹叶、菊花、夜交藤以清热安神。
2. 纳呆腹胀,是脾胃气滞,可加砂仁、鸡内金、陈皮等以理气健脾和胃。
3. 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属脾阳虚,可加桂枝、干姜、饴糖以温中健脾。
4. 怯寒肢冷,大便泄泻,脉沉细无力,加附子、肉桂以温补肾阳。

气血两虚 证候 项背强直,四肢抽搐,伴有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红,脉弦细。
18十全大补汤;人参6克(焗服)、炙黄芪12克 、熟地黄12克、当归9克、生白芍9克、生白术9克、川芎6克、茯苓9克、
           天麻9克、钩藤12克、生甘草6克
加减:
 1. 腹胀纳呆者,加陈皮、砂仁;
 2. 心烦失眠者,加炒栀子、夜交藤;
 3. 心悸梦多者,加龙骨、牡蛎;
 4. 便溏者,加干姜、草果;
 5. 肢冷腹泻者,加肉豆蔻、制附子。

阴血亏虚
19四物汤,;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加减法
1. 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
2.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
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炮姜4片
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
1.月经失调 用本方加减:生地、川芎各10克,白芍12克,当归、香附各15克,茯苓18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显著疗效。
2.痛经用本方加白芷、木香、香附各10克为主,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有较显著的疗效。
3.黄体功能不全用本方加味:当归12克,川芎9克,赤白芍各15克,生熟地各15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以每个月经周期(20士 2日)为1个疗程,经期及妊娠后停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4.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用本方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熟地15克,杭白芍、当归、三七(另冲)各10克,黄芪、贯众炭各30克,益母草各15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于每次月经来潮第三日开始服用,连服3~6日,视出血程度而定,每日1剂。
5.胎位不正用本方去熟地,加白术、茯苓各15克,水煎,每晚服1剂,3剂为1个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每周复查胎位1次,连查2周,转正后再服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有较显著的矫正胎位作用。
6.神经性头痛用本方加减:熟地50克,白芍、当归川芎、桂圆肉各15克,牡丹皮、天麻、僵蚕、全蝎、甘草各10克,炒枣仁、石决明各50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1剂。
7.肩周炎 用本方加桂枝9克,生姜3片,甘草6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8.荨麻疹用本方加减:当归9克,白芍6克,川芎3克,生地6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10剂。
9.过敏性鼻炎 用本方加味:生地24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6克,苍耳子6克,辛荑9克,徐长卿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2个月。

气虚血瘀
20补阳还五汤:黄芪生,四两[125g]; 当归尾 二钱[6g]; 赤芍 一钱半[5g]; 地龙 一钱[3g];川芎 一钱[3g]; 
            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1 脑血管病后遗症
石某,男,55岁。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拟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
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
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
2 麻痹性震颤
何某,男,70岁。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诊时四肢麻木,震颤不止,虽能站立,但不能开步,上肢抖动致不能持物。拟补阳还五汤加育阴祛风。黄芪5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6g,桃仁6g,川芎6g。地龙10g,蜈蚣2条,枣仁10g,石斛15g,钩藤20g,僵蚕10g。
上药服15剂,震颤大减,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渐正常。
3 蛋白尿
吴某,女,30岁。患者慢性肾炎史,水肿、蛋白尿反复难愈,而转中医治疗。拟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6g,白芍10g,地龙10g,红花5g,桃仁5g。川芎6g,女贞15g,苡米20g,猪苓15g,茯苓10g,泽泻10g 丹参15g。
上药加减进治一个月,水肿尽消,尿检蛋白、管型已正常。
4 眩晕(颈椎病)
沈某,男,75岁。患者因颈椎病退行性病变而眩晕反复难愈。就诊时见眩晕如坐舟车,上肢麻痛,时有失眠,神疲,恶心,生痰,舌苔薄边有瘀紫,气虚血瘀而使脉络受阻,清阳不升,拟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5g,桃仁5g,川芎6g。地龙10g,天麻5g,法夏10g,葛根10g。上药加减服用20剂,眩晕未见发作。
5 声带结节
林某,女,25岁。患者从事声乐工作,每当歌唱频繁时即声音嘶哑,经省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声带结节,中医诊为气虚血瘀,脉络不利,上结咽喉,治宜益气活血,化瘀利咽。黄芪30g,当归6g,赤芍10g,丹参15g,地龙10g,桃仁6g。红花5g,麦冬10g,千张纸10g,桔梗10g,僵蚕10g,甘草5g。上药治疗半个月,声音正常,并能登台演唱,未见嘶哑出现。

痰浊阻滞 若痰浊上壅,蒙蔽清窍,突然昏厥抽搐,           
21导痰汤 ;半夏6克,橘红3克,茯苓3克, 枳实3克(麸炒)南星3克,甘草1.5克。急用竹沥加姜汁冲服安宫牛黄丸

验方, 
   1.仓公当归汤:当归,防风(各18铢)、独活(一两半)、麻黄三十铢、附子一枚,细辛半两,以酒五升,水三升,煮        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者,格口内汤,叶服当苏,--N/b汗,三服大汗。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者方(从所列         药味和服法疗效看,当属治刚痉之方)。(《备急千金要方》)
  2.白虎汤加全娱蚣:张锡纯用以治小儿温病发痉,兼惊者加朱砂、铁锈水、生龙骨、生牡蛎等,热者加羚羊角、青黛        ,痰盛者加节菖蒲、胆南星,有风者加全蝎、僵蚕(《医学衷中参西录》)。
   3。如圣饮;治刚柔二痉,痪疯同治(《证治汇补》)。羌活、黄芪、川芎,柴胡,芍药、人参,当归、甘草,半夏、          乌药。
   4.当归补血汤: 治出血过多,筋无血养,四肢挛急, 口噤如痉(《证治汇补》)。
        黄芪、当归、防风,羌活、甘草、水煎服。
   5.防风当归饮。 治发汗过多,发热头摇, 口噤反张,祛风养血(《证治汇补》)。 .
        防风、当归、川芎、生地等分水煎服。
   6.荆芥穗微炒为末,每服三五钱,以大豆黄卷炒,以热酒汰之,去黄用汁调下。治新产血虚发痉,汗后中风,其效          如神,方名卿举古拜散(《证治汇补》)。
 
  7.《千金要方》载宜服小续命汤。 
     附子一两(生)甘草半两、桂心半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皂荚子大小,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研一丸,
       拗开口灌之,治中风口噤不开.
单验方
   (1)七叶一枝花汤路边荆15--30g,七叶一枝花6~8g,鸭跖草90~120g。先将路边荆、鸭跖草煎汤,再将七叶一枝花        磨水兑服(或研细末吞服)。用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2)海金沙根汤海金沙根(或藤)、紫花地丁、钩藤、金银花根(或藤)、白菊花、生石膏各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         服。
   (3)水牛角50~100g,地龙9g,先煎水牛角,再入地龙共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7~10天。用于血热生风之痉病
食疗方
   (1)西瓜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适用于火盛发痉病。
   (2)银花9g,牛蒡子15g,煎汤去渣,加扁豆18g,淡豆豉9g,粳米60g煮粥食。每天1剂,连服数剂。用于流行性乙脑        初期。
   (3)鲜荸荠250g,苋菜50g,冰糖适量。将荸荠洗净去皮,与苋菜、冰糖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吃荸荠喝         汤,不拘时间,少量频服。适用于热盛痉病。
   (4)狗干菜30~60g,菊花30g,冰糖适量。煎水代茶饮,连服数天。用于热病发痉。
   (5)人参lOg,陈皮6g,紫苏叶6g,砂糖30g,加水1000ml,熬至500ml,去渣,澄清,任意代茶饮。适用于气血两虚之        痉病。
   (6)江鳔(石首鱼鳔)15g(炒焦),蜈蚣1对(炙研)为末,每次3g,用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各6g,煎汤调下。适用于        金创痉。
外治法
   胆星、天麻、甘草、黄连、朱砂、全蝎、僵蚕各3g,人工牛黄3g,冰片0.59,用水调,或薄荷汤调擦胸背。用于止       痉熄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