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幽兰
孙 云
来到苏州,必看园林。但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人们已经无法真正领悟园林的真谛。其实要欣赏园林,必先静下心来,忘却繁琐的世事,在这“咫尺山林”中,感受“空间无限”,细细品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蕴。在苏州有这么一座园林,你如若要欣赏她,必先放下“架子”舍弃汽车,因为她身居深巷汽车无法驱使,用双腿走过条条弯曲的小巷,穿过无数淳朴名宅,在问询和谈笑中不经意间与她相遇。这就是——艺圃。 艺圃原名醉颖堂,由袁祖庚建于1560年,有着“三万顷湖裁一角,七十二峰剪片山”的美誉,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园林。游艺圃,必能领会到何为淡泊明志,何为宁静致远。在这里没有一丝繁杂,你的心会随着整座园林沉静下来; 在这里没有一丝繁华,却总能深深地触动到你的内心。人们不禁感叹此等妙作是何人所为呢?翻读《重修艺圃》,就能看到:“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擅亭台泉石之胜,惟艺圃因园主著称。盖袁祖庚以高蹈闻于时,文震孟则以高风亮节负人望,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与文氏先后辉映,此艺圃所以因人而著者也。”纵观艺圃建筑袁祖庚筑醉颖堂,文震孟建博雅堂、世纶堂,姜埰建思嗜轩,三位园主均具高格,堪称“三代前贤松柏寒”。此园也正是以人贤而美,而彰。 作为明代园林的典范,艺圃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乳鱼亭是艺圃最具明代特色的一座建筑。据记载此为明代遗构,主要是其梁架很有特色。此亭为四角,临池的一面中没有立柱,亭内四根塔角梁皆为月梁,梁上置斗,支承角梁,角梁根有坐斗承托天花。在桁枋、搭角梁等处还保留着明式彩绘痕迹。在池的东南上架有一座弧形石板桥,名“乳鱼桥”,是江南水乡石桥之缩影并保留着明代形式。在乳鱼亭中或乳鱼桥上喂鱼是最惬意的一件事了,因为在这里你能置身于游鱼之乐,感受到“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之境。 延光阁对于苏州人来说就是艺圃的代名词。艺圃以喝茶而闻名,延光阁自然功不可没。“延光阁”,取阮籍《大人先生传》:“养性延寿,与自然奇光”之句,意思是延年长寿,它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座水阁。在此处品茶,隔池南望,绝壁危径,山石嶙峋,树木葱郁,可以说是“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了,人们可从有限的空间看到无限。身处延光阁你很难将动静区分开来,因为在此处静处就是动处。从水中的影,岸边的花、假山,假山背后的亭子、树木,再上去蓝天,一层一层推开去,心随之而展开,吐胸中之晦气,收天地之精华。 浴鸥是艺圃造园艺术的一个杰出代表。虽然所有的造园者都会追求旷远的空间感,但在具体的造园过程中还是会故意封闭空间,隔开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体,由此再与其他景区襟带环映,使整个园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景外有景,象外有象,浴鸥就将这种造园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你站在远处、眺望浴鸥时,这种视觉与内心触觉共同碰撞,一种惆怅的孤寂之感顷刻萦绕,在这里,置身于自然中,一草一木似乎都在变,时刻有“适我”的感受,使我愉悦、安顿我性灵。 艺圃如空谷幽兰,是深巷中静静绽放的一朵兰花,不起眼,它的谦卑和微小难以让人们注意它,但却散出淡淡的幽香,似有若无,氤氲流荡,神秘而不可把握。园林家说,香是园之魂。因为香是突破静态空间的重要因素,是追求超越于形似之外的神韵的美,这种美会让你想起康德的一句话:“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之感又会带你步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