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智的回答(20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安全距离的,当在安全范围内有陌生人注入的时候,人为的恐惧希望早点脱离这样的一个封闭空间,所以看着楼层,希望早点到,然后出去。 【babo小杰的回答(5票)】: 1、怕对眼无话可说,造成尴尬的局面,电梯广告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广告而不是无聊地眨着眼干等。 2、再就是看看到没到自己的楼层。 【卢百万的回答(6票)】: 这是“进度条效应”,人们喜欢将抽象事物具象化,具体的楼层数字/进度条/下载比例能给人以掌控感。 【Linvan的回答(4票)】: 一、那是大多电梯里面唯一会动的东西。如果电梯里面有电视的话,那通常还是看电视的人多。 二、电梯在哪一层停靠并不是确定的,哪怕电梯里面只有一个人,那也有可能因为外面的人按了某一层而停下。因此要看着楼层数以免下错。 【笑道人的回答(4票)】: 蟹妖。 就像等车的时候一定要探头张望车来的方向一样——其实就算是侧向反向,车到了也很难不知道——或者排队时数自己前面有几个人。 目的大概是为了尽早知道自己的行程结果,完成一种心理预期。 等待的心理学研究:对等待心理的实验主义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其中,大卫·迈斯特尔(David Maister)在1984年对排队心理作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和研究,他提出了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等待心理八条原则,另外,在此基础上M.戴维斯及J.海尼克在1994年和P.琼斯及E.佩皮亚特在1996年分别对顾客排队等待心理理论又作出了两条补充: 1. 无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干的等待感觉要长; 2. 过程前、过程后等待的时间比过程中等待的时间感觉要长; 3. 焦虑使等待看起来比实际时间更长; 4. 不确定的等待比已知的、有限的等待时间更长; 5. 没有说明理由的等待比说明了理由的等待时间更长; 6. 不公平的等待比平等的等待时间要长; 7. 服务的价值越高,人们愿意等待的时间就越长; 8. 单个人等待比许多人一起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9. 令人身体不舒适的等待比舒适的等待感觉时间要长; 10. 不熟悉的等待比熟悉的等待时间要长。 ——中国好像没那么多人怕与人共处一室… 【雷磊的回答(2票)】: 大家都说了那么多了,只是……
大家有没有经历过电梯一停就自己跨出去了,之后才发现还没到自己的楼层? ——所以看着数字,是有必要的。 【许晰的回答(1票)】: 高个子抬头,矮个子低头,防止视线相交。 【王帅的回答(0票)】: 无非是觉得在幽闭空间不太自在吧,像抓个救命稻草一样的盯着数字,希望赶快到以及不要错过楼层。尤其是身边还有陌生人的情况,会更加焦躁。 就像赶飞机或火车,时间很紧迫,虽然明知道看表对前进速度并没有促进作用,但依然会因为焦躁而不停看表上的数字。 所以,同时包含了“因为焦躁不安而通过看进度数字来寻求纾解”以及“通过随时观看进度数字以便掌控局面”这两个心理作用。 【杨洋的回答(0票)】: 尴尬,要是有美女,我就不尴尬,也不盯着显示的楼层了。 可惜,我们楼里至今没见过美女啊。 【毕慧的回答(0票)】: 闲着没事啊,跟周围人都不熟,看电梯的数字跳动比较自然一下。不然眼睛往哪看?…… 【张恩坤Zebra的回答(0票)】: 我会告诉你,是因为我个矮,楼层太高,我俯视看不到么?哼 【kerry的回答(0票)】: 好吧,我经常这样,只是为了避免尴尬! 【郝毅的回答(0票)】: 我怕别人顶不住我凝视的压力,所以把目光上移 【陈婷婷的回答(0票)】: 因为突破了人与人的心理防线,人会感觉局促不安 【Ivony的回答(0票)】: 不看楼层坐过了怎么办? 【钟德勇的回答(0票)】: 可能是太无聊了!也可能是太心急了!也可能电梯空间太小,不知道往哪儿看,看被人会不好意思!或者危险意识太强,害怕电梯掉下去?或者是电梯里面就只有哪儿在动,不看那儿看哪儿啊? 【白中南的回答(0票)】: 这种封闭空间能见度范围内,盯着同行的不合适,但是目的很明确的是要到达自己需要到达的楼层。眼光放哪都不自然的情况下,还是盯楼层数字合适些。 【张媛的回答(0票)】: 我一般都是看手机。停的时候抬头看一下到的楼层。 【魏山鬼的回答(0票)】: 避免与陌生人暂时共处一室,而且是相对静止的共处的尴尬; 再有,就是避免走错楼层 【辛木的回答(0票)】: 封闭环境下的社交恐惧,排除压力的方法。 【向宇坷的回答(0票)】: 平时工作学习低头过多,肩酸颈痛在所难免,抬头有助于活动颈周,顺便看看楼层 【郑传林的回答(0票)】: 不然该看什么? 话说我是盯着美女看的, 原文地址:知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