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古墓丽影

 海天书坊 2014-01-11
大唐古墓丽影

2013年9月,我国唐代女政治家、诗人上官婉儿的墓现身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引发关注。近日,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披露,上官婉儿墓志研究工作有了最新进展:墓志铭共982字,包括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信息。

上官婉儿,又名上官昭容,为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是唐代著名女政治家、女诗人,皇妃,被誉为大唐的“一代才女”和“巾帼宰相”。她与武则天、中宗相始终,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颇具神秘色彩。凭借横溢的才华,她从待罪之身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又影响了大唐的一代文风。与此同时,由于她的才华和美貌,使多少男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以至被非议者称为“淫荡才女”。这位奇女子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谜。

春风二度帝王宫

公元664年,长安,在宰相上官仪的家中,上官婉儿出生,她是上官仪的孙女。当婉儿尚在襁褓之中,爷爷上官仪就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武则天所杀,且连累全族,婉儿随母亲郑氏被配入“掖廷”(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宫中劳动之处)为奴。《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婉儿是因文采被武则天所发现和起用的。之后嫁给了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在嫁给唐中宗期间,曾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等人私通。然而,最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明确记载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对此,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庚哲认为,上官婉儿虽然是高宗才人,但他推测可能是武则天指定的,为了给婉儿一个名份,摆脱官奴或宫人身份。

大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年方13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此时的婉儿出落得明丽娇艳,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武则天给婉儿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于上官婉儿的手笔,婉儿成了则天皇后的首席秘书。

此时的上官婉儿情窦初开,正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诗)之时,她在宫中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高宗李治,恐怕就得数时年24岁的太子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严酷的现实碾得粉碎。8月22日,27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据说正是17岁的婉儿奉武则天之命草拟的。

在唐宫中,上官婉儿和武则天这两个绝顶聪明的女人,既相互仇恨,又惺惺相惜,两人之间感情之矛盾复杂无以复加。精明的婉儿深知,宫廷中没有爱情,像她这样没有背景的罪臣之女要在宫里混,头脑和姿色是两大法宝,“政治投资”至关重要,于是她很快又倒在了新任太子李显的怀中。此后,李显也被武则天废黜,远戍钧州、房州,婉儿这位“大秘”想在险恶的封建宫廷生存下去,只能选择再次坐到了武则天侄儿武三思的大腿上。

美人如玉红梅妆

唐代小说家段成式曾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说的是上官婉儿违背了武则天的旨意因而被罚在额头上刻字以示惩戒。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则有多种说法,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中有详细记载“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此说来自于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似乎较为可信。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为玄乎。

古代色情小说《控鹤监秘记》中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男宠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的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

总之,上官婉儿因获罪额有伤痕,心灵手巧的她就在自己的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的宫中便流行开了这种“红梅妆”。

此后,上官婉儿曲意迎合,把武则天伺候的无一处不妥帖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则天女皇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纤手称量天下士

公元705年,“神龙革命”爆发,武则天下台,唐中宗复位,复辟后的李显大权在握,马上召幸老相好上官婉儿,不仅册封婉儿为“九嫔”之一的“昭容”,还命令她代替自己起草诏命。从此,婉儿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在大唐的政坛和文坛盛极一时。这一时期,是上官婉儿红得发紫的颠峰阶段。她祖父一案获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她的母亲郑氏也被封为沛国夫人。此后,得宠的上官婉儿经常劝说中宗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才思敏捷的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李显又令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相传上官婉儿将生时,其母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不其然------

在史书记载中,上官婉儿被誉为“女宰相”,处理后宫事务。但在最新出土的墓志里,她的身份始终是嫔妃。对此,复旦大学汉唐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仇鹿鸣称:“唐代女官系统两套系统,一套是嫔妃系统,皇后昭仪昭容这样下来;另外一套是后宫事务的系统,也就是所谓六尚体系。我们过去一直把上官当成内宰相,但奇怪的是,她的正式身份还是妃子,没有被授予六尚的职位。从上官的例子可以看出,这两个系统不是截然分开的,上官这样的嫔妃可以去做六尚的事情。”

无论怎么说,此时的上官婉儿在政坛和文坛上均春风得意,但得意归得意,婉儿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健康女人,环顾人生,她美中不足的还是“私生活”。当初婉儿和武三思有私情,如今武三思却被淫荡的韦皇后搞上了床,丢下婉儿一个人孤独凄凉。于是婉儿的一缕痴情便全寄了在兵部侍郎、美男子崔湜的身上。崔湜年少多才,婉儿与他郎才女貌,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姻缘,自然十分愉快,但婉儿尚有不满意处,那就是崔湜在宫外,她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皇帝在上面,终究不方便。于是,足智多谋的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不明真相的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婉儿终于如愿以偿,与情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后来,崔湜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婉儿和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同龄,两人又同在宫中长大,关系密切,只是为了保护情人崔湜,婉儿只好再次忍痛割爱,将自己的情郎转而介绍给了太平公主作情人。

死谏力阻安乐夺权

据史书上记载,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最宠爱的女儿,恃宠而骄、飞扬跋扈。曾在韦后的默许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当储君,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却显示,上官婉儿与韦后并非一伙,而且她还曾拼死阻击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的野心。

墓志以详尽篇幅记载上官婉儿劝阻的过程,她曾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中宗准许后,最终婉儿采取了“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以死相谏。婉儿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后婉儿多次请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将其降为“婕妤”。而安乐公主的“皇太女”之梦,最终也没能实现。

针对上官婉儿自杀一事,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说,此前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由此也推翻了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是一伙的说法。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7月,唐中宗李显被老婆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毒死,韦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得到消息的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疑心重重的李隆基无法信任这个长期拥有巨大权力的女人,为免除后患,他不顾说情,甚至没有进行详细调查,也未经审判,仓促之中击杀上官婉儿于旗下。上官婉儿死时年仅46岁。

此后,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睿宗之后儿子李隆基登基,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唐玄宗。

据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记载,唐睿宗李旦下诏安葬上官婉儿,该墓系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修建。墓志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太平公主很伤心,派人去吊祭,送奠仪五百匹绢,也就是“份子钱”,500匹绢在唐代是一笔巨款。

史载,唐景云二年(711年)七月间,上官婉儿复封为“昭容”,谥号“惠”。但据最新出土的墓志铭可以确定婉儿是被葬于唐景云元年八月,其墓志盖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即可确定在上官婉儿死后不久,也即被葬的时候就已经恢复了其“昭容”的称号而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死去一年后。

留待后人评说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身亡后,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人们对她的评价也趋于两级。正史多抨击其淫乱和操控朝纲,指其私通外臣。唐玄宗李隆基杀她时就称“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

但同时代的文人张说则对上官婉儿推崇备至,张说评婉儿曰:“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要我说,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出生时全家遭遇了一场血腥屠杀,死时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她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的传奇,她的文章力革南朝以来旧章,一洗江左萎靡之风,使大唐的文风为之大变;有唐一代,与其说开古文复兴运动之风的是韩愈和柳宗元,毋宁说上官婉儿早已经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而她的诗作也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超越了此前的宫廷诗,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仅此一点,无论其余,上官婉儿在中国历史上,就是才华横溢、独一无二的奇女子!

上官婉儿的诗文流传至今的并不多,在她现存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屡被提及,那就是其抒怀之作《彩书怨》,就让我以她的这首诗作结吧: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写于2014年1月11日12:3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