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集IPO致市值重新分配

 和谐最美图 2014-01-12

  本周三开始,2014年IPO揭开帷幕,每天下午两点左右,拟认购新股而资金缺乏者,开始卖出老股腾资金,新一轮跌势也开始;第二天下午,不准备认购新股的也开始卖股,以防止被人抢先卖。新股连发三天,沪指连收三阴。IPO才刚刚开始,下周一有6只、周二有5只……一望无际。
  一个月前宣布IPO重启,网络已开始炒作A股造富梦:至少将诞生50名亿万富翁,光本周发行1只新股,就已被统计出4个控制人人均持有市值超过10亿元。但是中国股市不生产钢铁、粮食,上市公司分红有限,股市不只是零和还是“负和”,有限的市值基本上在股东中不停地重新分配。50名亿万富翁的新市值,来自A股原有投资者的无私市值转移(奉献)。实际上,从重启消息确认时的沪指2237点,到本周收市的2013点,光沪市已流失市值14393亿元。历史上,一暂停新股、暂停亿万富翁中国造,股市市值马上恢复增长。
  问题还不在于此。从本周市场氛围看,密集IPO对市场做多心态已起到摧残的作用,一想到明天还有新股要发,一想到明天下午还要跌,投资者买兴荡然无存。今年采取市值配售方法,投资者对于市值开头还有点留恋,如果后面公布的中签率太低,中签的潜在利润远抵不上市值损失,斩仓盘还会蔓延。要打破这种氛围,一种变革是缩短发行周期。
  本来去年有种提法,是集中发行如每月发行一次,一次多只,这可防止二级市场资金被严重抽离,不知为何没有采取?有人认为,集中发行不利于询价机构中签股份最大化,采取多次发行、网下高比例发行模式,机构获得新股量最多。每月一次发行多只,会造成高中签率,对中小投资者有利,而对二级市场的阴跌威胁最小。
  本周流传一个保险资金救市的利好,即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创业板。网上流传其“冒着极大风险”介入,因为当时创业板指数离历史最高点仅差数十点。保险资金历来谨慎,以前网络总认为其逃顶经常成功,实际也就是回避风险、不赚风险钱的风格。但现在居然可以介入平均市盈率是主板数倍的创业板,而且是在新股申购前夜放行。救市固然重要,但保险机构也要先向投保人负责。在商言商,本质上也可能是看中申购创业板新股的惊人利润率。不然为何不提高广大中小投资者的网上申购比例,让其也去救一级市场?
  另一方面,也体现一向谨慎的超级投资机构的市场倾向。保险机构以前一向囤积蓝筹股,以价值投资为己任。但恰好去年是蓝筹股表现最差的一年。保险机构的转向,是否代表着其价值评判的改革呢?不排除其秉承一向谨慎做法,介入创业板仅为卖出中签新股。但如果不是,是否意味着其对原有蓝筹股态度的改变呢?如是,则将是一个惊人的信号。(信息时报古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