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鼻衄

 学中医书馆 2014-01-12
鼻衄

5.1 清金止衄汤

【来源】俞军,《中国医药学报》(1)1988年

【组成】桑白皮30克,黄芩、山栀炭、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当归、旱莲草各10克,怀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方解】鼻中隔前下方鼻衄,多因肺热壅盛或伴脾不统血、胃热炽盛或肝火上逆所致。鼻者,肺之窍,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不降,上壅鼻窍,损伤脉络,血随气道而致。方中重用桑白皮,泻肺降气;黄芩、山栀炭清热止血;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凉血止血;旱莲草养阴清热;当归、怀牛膝活血散血,且牛膝兼导热下行之功,使之肺热清、气降,则鼻衄自止。

【主治】鼻衄。

【加减】若伴鼻腔干燥,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天花粉养阴生津;出血量多、鼻黏膜充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头晕头痛,口苦易怒者,加菊花、夏枯草、代赭石清肝降逆;病程较长,失血过多,面色无华者,加阿胶珠、炒白芍,黄芪益气养血摄血。待鼻衄停止后,再服6剂以巩固其效。

【疗效】治疗143例,结果治愈110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在治愈和好转的135例中,服药1剂鼻衄即止者43例,2~3剂而止者58例,4~6剂而止者34例。平均止血天数为3.1天。在无效的8天中,有3例孕妇,1例尿毒症,1例高血压。



5.2 清热止衄汤

【来源】王永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石膏20~30克,桑白皮、栀子、黄芩各12~15克,白茅根、藕节25~30克,大蓟、小蓟、怀牛膝各15~20克,赤芍、丹皮各9~12克,生地10~15克,甘草3~6克(小儿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解】临床所见,以实火居多,多由肺、胃、心、肝火热上蒸鼻窍,迫血妄行而致。方中以生石膏、桑白皮、黄芩、栀子清泄肺胃心肝火热,断火之源;辅以白茅根、藕节、大小蓟清热凉血止衄;以塞其流;赤芍、丹皮、生地凉血活血,清血脉之热,又能疏血中之滞、畅血之行,以防溢血留瘀;佐牛膝引血下行,折其火热上炎之势。诸药配伍,热清衄止。

【主治】鼻衄。

【加减】肺热盛者,重用桑白皮、生石膏;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加生大黄;心火盛者,重用栀子、生地、丹皮;肝火盛者,重用黄芩、栀子、赤芍,加龙胆草。

【疗效】治疗64例,结果痊愈(出血停止,半年内无复发)52例;显效(出血停止,半年内复发不超过2次)7例,好转(出血停止,半年内出血超过2次)3次,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7%。



5.3 安血饮

【来源】冉瑞金,《上海中医药杂志》(12)1986年

【组成】白茅根20~30克,龙骨、牡蛎各15~25克,生三七粉3~5克(冲服),白芨粉10~15克,生大黄6~10克。藕节炭20~30克(或藕汁)。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煮沸20分钟。水煎2次,分2次服,三七粉随药汁送吞。

【功用】凉血止血,平肝潜阳。

【方解】方中以白茅根、三七粉、白芨粉、藕节炭凉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生大黄通腑泻热,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血止火清则鼻衄可愈。

【主治】鼻衄。

【加减】素有过敏性鼻炎,加荆芥炭、侧柏叶炭各10克;干燥性鼻炎,加石斛12克,天冬10克,金银花炭12克;血热盛,加生地10~15克,牡丹皮12克;心火亢盛,舌赤糜烂,加焦栀子10~15克,竹叶、连翘各10克;气虚,加黄芪15~30克,阿胶、当归各6~10克。

【疗效】治疗80例,结果显效50例,有效13例,进步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平均服药4剂。



5.4 荆牡藕节汤

【来源】徐小圃,《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5年

【组成】黑荆芥6克,薄荷炭2.5克,灵磁石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炒白术、绿豆衣各12克,茜草根炭、枳楮子、葛花各9克,藕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用】清肺健脾,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方解】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乃小儿病理特点,因肝火旺盛,迫血上溢而犯肺窍,故鼻衄屡见;脾失健运,故多伴大便溏薄。方用磁石、牡蛎平肝潜阳;绿豆衣养血平肝;白术健脾和中;茜草根炭、藕节凉血止血;黑荆芥、薄荷炭二味,入肺肝二经,但炒炭后,其疏散、香窜之性大减,更能入血分而止血,故用治鼻衄可获佳效;葛花、枳楮子原为解酒常用之品,今用于鼻衄,取其清肺止血之功。

【主治】鼻衄。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笔者临床验证10例,依本方,大便正常去白术;肺热盛,加桑白皮、丹皮。服药5剂内,均获痊愈。效佳。



5.5 健脾止血汤

【来源】叶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生地、牛膝、藕节炭、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白茅根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气,补血摄血。

【方解】鼻衄虚证,多因肝肾阴虚,脾不统血所致。若脾气虚弱,气不摄血,治宜健脾益气,凉血止血。故方用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益气健脾,所谓血不足者补之以气,寓阳生阴长之义;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健脾和中,二者合用以培其本;生地、藕节炭、白茅根养阴生津,凉血止血以治其标;以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使气复血统、血热清而鼻衄自止。

【主治】鼻出血。

【加减】口鼻干燥,加地骨皮,天花粉;出血量多,加棕榈炭,仙鹤草。

【疗效】治疗120例,结果显效(出血止,3个月以上未复发)96例(占80%),有效(出血止,但3个月内时有出血,但出血量、次数较少)15例(占12.5%),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



5.6 鼻衄灵

【来源】吕敬仁,《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5年

【组成】生石决明24克(先煎)、代赭石(先煎)、怀牛膝各20克,生地、生白芍各12克,粉丹皮6克,茜草10克,玄参15克,炒地榆、川楝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者一昼夜煎服一剂半。儿童及老人剂量酌减。

【功用】平肝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

【加减】若肺热偏甚,加桑白皮9克,地骨皮、黄芩各6克;心胃热盛,加生大黄3~5克同煎;脾胃不和,加广陈皮6克,云苓12克。

【疗效】治疗8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3~6剂即可奏效。2个月后有2例复发,但症轻,继服本方,仍有疗效。
治疗鼻出血验方
  1、 韭菜洗净一把,捣汁一杯,夏天冷服,冬天温服。
  2、 大蒜去皮,捣烂如糊,左鼻出血敷右足心,右鼻出血敷在左足心。
  3、 猪蹄脚一只,黑枣500克,加白糖250克,同煮烂,连服二天, 每天3次服完,可去根
    4 .蒜末敷脚板可止流鼻血:如果左鼻孔流血,就用蒜未敷在右脚板上,反之亦然。
    5.饮藕根水可治流鼻血:将藕根洗净晒干,然后熬汤,每天饮用,喝五六天后即见效。
    6.勾中指快速止鼻血:流鼻血时,只要自己用两只手的中指互相一勾,即可在数十秒内止血。幼儿不会用双手中指互勾,大人可用自己两中指勾住幼儿的左右中指,同样可止血。
   7.香油防治流鼻血:每晚睡觉前,取棉签蘸些许香油,涂抹于鼻孔中,便可安然入睡,不再流鼻血。

鼻衄
处方1:生地9克。炖烂带汤服下,鼻血立止。
处方2:人中白不拘多少,烧出烟。令患者用鼻闻之,血立即停止。
处方3:指甲削成粉末用鼻吸之。
处方4:按着交叉治疗的原则捆住中指指跟,可止住对侧鼻窍流血。,
处方5:韭菜100克,洗净捣烂取汁,兑酒少许,夏天冷服,冬天温服。可治各种鼻出血。
处方6:蒲公英15克,白茅根、芦根各20克。水煎服。忌辛辣食物、酒等。
处方7:韭菜25克,炒熟加陈醋200毫升。趁热喝3-50毫升,可止鼻血。
处方8:生地24克,生白芍15克,侧柏炭18克,犀角(另煎)、仙鹤草各9克,川军炭、甘草各6克,沙参、藕节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肺热加黄芩10克,元参18克,白茅根24克;虚甚者加西洋参9克。可清肝凉血止血。
处方9:茜草炭、大蓟或小蓟炭共研细粉作丸,温水吞服。可止鼻血和牙龈出血。

处方38:血余炭,每次3克,日3次,开水送服。可治鼻衄出血。

处方39:生地6克,炖烂带汤食饮。治鼻衄出血。

处方40:人中白(尿碱)不拘多少,烧出烟,用鼻嗅之,可止鼻血。

处方41:桑白皮24克,代茶饮,久用治鼻塞不通。

处方42:葫芦焙干研粉吹鼻孔内,可治鼻流臭水。

处方43:大黄,硫磺各等份共研细末,凉水调擦患处,每日1次。主治酒渣鼻。

处方44:生大黄粉,适量塞鼻孔内,鼻血立止。


鼻衄

止衄剂 [药物] 白茅根适量。 [用法]上药研末,用米讨水调匀,药棉蘸药末填塞出血鼻腔。并用白 茅根 40 克(鲜者 150 克),桅子 20 克水煎服。每天 1 剂。 [疗效]此方治疗鼻衄疗效满意。 [病例]文××,男,  30 岁。15 天来鼻衄 20 多次,出血最 1200 毫 升,血出如涌,血色鲜红,出血前自觉有一股热气上冲,面部烘辱,目赤, 口苦,心烦,尿黄,舌质暗红、苔黄,脉弦细数。证属肝火上炎,灼伤肺窍。 治宜泻肝清火,宁络止血。以上方治疗,3 剂而愈。 [来源]钟兰桂,湖南中医杂志

桑白皮饮 [药物]桑白皮 30~40 克。 [用法]上药水煎 2 次,共取煎液 800 毫升,当开水饮,每天 4~5 次, 每次 150 毫升,3 天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异衄,一般 1 个疗程即获效。[来源] 周玲, 等. 江苏中医


龙胆草煎剂 [药物]龙胆草 3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肝火亢盛之鼻衄有效。 [病例]郭×\u65292X男,  19 岁。流鼻血已 5 年,用各种止血法不效,反复 发作。近 10 天来加重,每天 2~4 次,每次流血 10~50 毫升,服四生九 3 剂,效果不显;复用十灰散、百合固金汤治疗,鼻血依然。诊见急躁烦闷, 口苦胁胀,小便黄赤灼痛,舌红、苔黄白腻,脉弦数。此乃肝火亢盛,迫血 妄行而作鼻衄。以此方服 2 剂后衄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来源]钟兰桂. 浙江中医杂志


地骨皮茶 [药物]地骨皮 50 克。 [用法]每天 1 剂,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疗效] 此方治疗虚热鼻衄有效。 [病例]李××,男,  48 岁。月前不慎受凉,恶寒发热,咳嗽,经治 疗后寒热已退,咳嗽仍作,3 天前始鼻衄,量不多,色鲜红,用止血剂效不 佳。诊见鼻衄量不多,色鲜红,伴咳嗽,咯吐少量黄痰,口干欲饮,大便已 5 天未行。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以此方泡茶饮,第 2 天鼻衄止,大便亦 通,咳嗽减轻。坚持饮用 10 天,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鼻觑未作。 [来源] 张宏俊,等. 浙江中医杂志


止血茶 [药物] 鲜嫩棕榈根 50 克。 [用法]上药洗净捣碎,加温开水 250 毫升,搅拌后挤汁,1 次顿服。 [疗效] 此方治疗鼻衄效好。 [病例]潘××,女,  63 岁。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是夜睡眠中突然鼻 孔流血而醒,家人用棉花塞鼻,其血则流入口中,急嘱患者置双脚于冷水盆 中,前额也予冷敷,取棕榈根捣汁顿服,须臾血止。 [来源] 厉连荣,浙江中医杂志

生菊梅茶    [药物]生地黄 15 克,菊花 10 克,乌梅 2 枚,红糖(或白糖)40 克。 [用法]前 3 味药用沸水 500 毫升浸泡 15 分钟,或稍煮沸片刻,滤去 渣加糖,可代茶频饮。每天 1 剂。 [疗效] 以此方治疗鼻衄 14 例,全部治愈。 [病例]王×\u65292X女,  13 岁。鼻衄反复发作 3 年,尤以夏秋为甚,食辛 辣之物则易诱发。以往虽经西药止血剂等治疗,病未根治。今鼻衄复发,遂 以上方泡茶饮,药后鼻血止,续饮药茶 15 天,鼻衄现象消失。 [来源]林中. 广西中医药


二生桑皮饮    [药物]生地 50 克,生地榆、桑白皮各 3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鼻衄收效甚佳。 [病例]张×\u65292X女,6 岁。鼻衄 1 年余,近日加剧,大声说话、喷嚏等 均可引起。以此方服 3 剂后即愈,随访 3 月未复发。 [来源]刘汉阁. 浙江中医杂志

三鲜汤    [药物]鲜生地、鲜茅根各 50 克,鲜芦根 100 克。 [用法]每天 1 剂,水煎分早午晚 3 次服。可酌加童便为引服之。 [疗效]此方治疗鼻衄 25 例,5 天内治愈 24 例,无效 1 例。 [来源]  李尚明,四川中医

四白汤    [药物]白木槿花 10 克,生石膏 30 克,白豆腐 250 克,白砂糖 30 克。 [用法]每天 1 剂。先煎生石膏,再入木槿花、白豆腐,文火煎至豆腐 有小孔状即入白砂糖,喝汤吃豆腐,宜冷服。 [疗效]此方治疗鼻衄 86 例,痊愈 79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 [病例]陈××,女,  14 岁。鼻衄反复发作 1 年余,西医诊断为干燥 性鼻炎,经西药止血及冷冻治疗效果欠佳。此次因天气干燥而发鼻衄,量多, 色鲜红,口渴,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以此方服 1 剂,衄止,再 进 1 剂巩固疗效。随访 3 年未发。 [来源]陈少军. 河北中医

治鼻衄妙方

1止衄饮

【来源】杜怀堂《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高宜民方)

【歌诀】清热凉血止衄饮,生地丹皮白茅根,

荷藕麦冬侧柏炭,仙鹤茜草栀芍芩。

【组成】生地黄、白芍、炒栀子、白茅根、仙鹤草各30克,牡丹皮、荷叶、藕节炭、侧柏叶炭、茜草、麦门冬、黄芩各20克。

【用法】水煎服。先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3次,约得药液600毫升。每日1剂,日服3次,每次服200毫升,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补血。

【方解】出血属血热妄行者临床颇为多见,或齿、鼻、皮肤出血,或咳血、吐血、尿血,其共同表现为:素体阴虚阳盛,出血鲜红,可有烦躁、口渴、便结、尿赤、腹痛、腹胀、痰黄、舌红、脉数。但出血急暴或日久,可转化为面白、肢冷、脉微等厥脱危症。故不管出血部位如何,止血为第一要务。常以降火、降气、凉血、止血为法。本方系犀角地黄汤【加减】而成。细析本方的【组成】,有四方面的药性:一是清热,如黄芩、炒栀子;二是凉血,如生地、牡丹皮、白茅根;三是止血,如侧柏炭、藕节炭、茜草、仙鹤草、三七等;四是养阴补血,如麦门冬、生地、阿胶珠、白芍等。综观全方,具有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阴虚内热,迫血妄行之出血症。因方中有荷叶之轻清上浮,作于头面部,故治疗上部出血为佳。据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方中仙鹤草、三七、茜草、侧柏炭、藕节炭、生地、白茅根、牡丹皮、阿胶等均有止血作用;生地、三七、藕节、仙鹤草、白芍均有升高血小板之作用。故本方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如鼻衄、齿衄等。

【加减】若出血严重,可加三七粉6克,阿胶珠粉10克,混合分2次冲服。

【附记】屡用屡验,疗效满意。

 

2肺热鼻衄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肺热所致鼻衄方,银花连翘解茅根,

牛蒡薄鹤侧柏叶,解表凉血在止血。

【组成】银花15克,连翘10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藓茅根30克,侧柏叶30克,仙鹤叶30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二剂,日服2~4次,血止后停服。

【功效】辛凉解表,凉血止血。

【方解】此乃辛凉解表之银翘散【加减】而来。方用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辛凉解表散邪,牛蒡子尚能散风热,通大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壅盛,可致大便燥结;鲜茅根、侧柏叶、仙鹤草凉血止血。合而用之,共奏辛凉解表,凉血止血之效。

【主治】鼻衄(肺热伤络型)。

【附记】多年应用,屡用皆验。

 

3灼肺鼻衄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心火灼肺鼻衄方,生地山栀大小蓟,

侧柏茅根仙鹤草,水牛角尖替代之。

【组成】焦山栀10克,生地黄24克,大、小蓟各12克,仙鹤草30克,侧柏叶30克,鲜茅根30克,水牛角尖30克(先煎半小时)。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二剂,日服2~4次。

【功效】清热养阳,凉血止血。

【方解】本方由清热凉血之犀角地黄汤变化而来,治疗心火灼肺所致之鼻衄。今犀角多不可得,且为禁品,故重用水牛角尖代之,宜久煎。水牛角为主药,清心火解毒,心火得清,肺热可平;山栀撤三焦之火热;生地、茅根凉血滋阴,可助水牛角清血热解火毒之功。仙鹤草、大小蓟、侧柏叶凉血止血为辅。本方清心火,凉血止血之力极强,鼻衄血极多者亦可止。

【主治】鼻衄(心火灼肺型)。

【附记】多年应用,屡用皆验。

 

4降逆止衄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降逆止衄石决明,赭石生地怀牛膝,

丹皮茜草生白芍,玄参川楝地榆炒。

【组成】生石决明24克(先煎),代赭石20克(先煎),怀牛膝20克,生地12克,生白芍12克,粉丹皮6克,茜草10克,玄参15克,炒地榆9克,川楝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儿童及老人剂量酌减。病重者一昼夜服1剂半。

【功效】平肝降逆,凉血止血。

【方解】方用生石决明、代赭石重镇降逆,平肝潜阳;生地、生白芍、粉丹皮、茜草、炒地榆凉血止血,清热养阴;玄参滋阴降火;川楝子疏肝理气;怀牛膝导热下行。合而用之,可使热清、气降、阴复,共奏平肝降逆,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鼻衄(鼻出血)。

【加减】若肺热偏盛者,酌加桑白皮9克,地骨皮、生黄芩各6克;若心胃热盛者,加生大黄3~5克,同煎;若脾胃不和者,加广陈皮6克,云茯苓12克。

【附记】曾治8例,均获治愈。一般服药3~6剂即可奏效。若愈后复发,再用本方治疗,仍有疗效。

 

5止衄散

【来源】《程氏医学笔记》

【歌诀】鼻出血服止衄散,陈棕榈炭和茜草,

再加红糖兼矫味,活血止血效果良。

【组成】陈棕榈炭30克,茜草30克,红糖50克。

【用法】上药前2味共研为极细末,用200毫升开水冲以上药末,并加红糖搅匀,分早、中、晚3次或1次口服完毕。

【功效】活血、凉血、止血。

【方解】方用陈棕榈炭、茜草凉血,活血,止血;合以红糖活血,兼以矫味,增加口感。共达活血,凉血,止血之效。

【主治】鼻出血。

【加减】笔者应用,若血热偏盛者,常加仙鹤草30克,侧柏炭15克;若鼻衄不止而量多者,可加黑山栀30克,三七粉6克(分冲)。

【附记】用本方治疗鼻出血患者66例,经口服1~3次,均获治愈。又一吹鼻方,用治鼻衄,效佳。药用五倍子、白芨、白藓皮、海螵蛸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备用,用时每取药末适量,每次约01~03克,吹入患鼻,一般吹1~2次即可,用治鼻衄35例,治愈34例,显效1例。

 

6止衄立效汤

【来源】程爵棠《名医百家集验高效良方》(邢子亭方)

【歌诀】止衄立效生地黄,白芍柏炭水牛角,

紫草沙参川军炭,甘草藕节仙鹤草。

【组成】生地黄24克,生白芍15克,侧柏叶炭18克,水牛角30克(先煎),紫草9克,仙鹤草9克,辽沙参12克,藕节12克,川军炭6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肝凉血。

【方解】方用水牛角、生白芍、辽沙参清肝火,养肝阴;生地、侧柏叶炭、紫草、仙鹤草、藕节、大黄炭凉血止血;生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凉血之效。

【主治】鼻衄(肝火伤络型)。

【加减】若肺热者,可加黄芩10克,玄参18克,白茅根24克;虚甚者,可加西洋参9克。便干不便,加瓜蒌24克,玄参18克;头晕者,加蔓荆子、杭菊花各12克。

【附记】方中原用犀角9克,今禁用,故改用水牛角30克,紫草9克代之,或用羚羊角3克(冲服)代替。验之临床,效果亦佳。又用于治心火灼肺所致鼻衄,效果亦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