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淋病

 学中医书馆 2014-01-12

淋病

淋病系性传播疾病之一,又称白浊,由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引起。此菌常成双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依椭圆形长轴分裂成双球菌。世界上每年约有100万新病例发生。淋病传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性接触传染;二是非性接触传染,如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毛巾、衣被等。

淋病主要表现是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急性期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男性一般在感染后2-3天发病,最初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微刺痛,继之有稀薄粘液流出,一天后尿道口流出黄白或污黄色脓液,尿道刺痛,灼热,有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并可伴有不同程度发烧、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急性淋病约一周后,尿道口红肿消退,分泌物减少。无合并症的前尿道炎,一周后症状消退。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合理,以及重复感染则变为慢性淋病。淋病双球菌隐藏于尿道粘膜皱襞,遇有其他疾病、酗酒、性交过度等可再出现急性发作。女性患者症状较男性轻,80%可无明显症状,但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口发炎后,易引起膀胱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子宫颈炎,几乎所有淋病妇女有之。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红肿充血、糜烂及脓性分泌物。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患者出现前庭大腺炎,表现为前庭大腺红肿、疼痛。慢性淋病系指感染发病两个月后,取晨尿或清晨尿道口分泌物或混浊尿液的沉渣,涂片检查发现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严重者淋病双球菌可经血行播散全身,累及多个器官如淋菌性关节炎、淋菌性脑膜炎、淋菌性胸膜炎及淋菌性败血症等。急性期忽视治疗或治疗不当,可演变为慢性。本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男性可见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及继发性不育症等;女性有宫颈炎、输卵管炎及至盆腔炎等。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直接镜检或培养诊断不难。

现代医学对淋病治疗主要采用抗菌素治疗,首选药为青霉素,其他为磺胺药、红霉素、四环素与先锋霉素。

祖国医学认为淋病属“淋症”范畴,《诸病源侯论》称“诸淋”。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分热淋(淋症伴有发烧、尿赤、舌红、脉弦等)、血淋(排尿带血者)


1.[处方名称]土茯苓薏米煎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利湿。主治急性淋病。


[处方组成]土茯苓30克、生薏米30克、绵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滑石20克、甘草梢10克、黄芩10克、黄柏1O-15克、黄连10-15克、栀子10-15克、银花20克、连翘2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便秘加大黄;热重加石膏、知母;湿热加龙胆草、车前子。慢性淋病,方用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淮山药30克、川萆藓12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续断12克、狗脊12克、杜仲12克、桑螵蛸9克,水煎服,亦可用土茯苓、薏米煎交替使用。亦用苦参、野菊、银花、黄柏、蛇床子或白矾、皂矾、侧柏叶等,水煎,局部清洗每天l-2次,可减轻症状。


[疗程疗效]治疗急性淋病多例,减轻症状和消炎效果明显。


[处方来源]广东省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曼华。


[处方备注]本方以清热利湿之中药为主,对急性淋病治疗效果肯定。慢性淋病有腰背酸痛者,应辅以补肾法。


2.[处方名称]清热利湿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治淋病。


[处方组成]银花15克、黄柏10克、萆藓12克、白茅根20克、茵陈10克、薏仁10克、竹叶10克、灯芯4根、淮山药10克、车前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尿频尿急加泽泻12克、木通15克;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后下)。


[疗程疗效]应用5例,4例在用药后4天,临床症状全部消失,1例于用药第8天症状消失。


[处方来源]刘巧。


[处方备注]本方若同时配用青霉素、四环素,治疗效果可更理想。



本病是由于淋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尿道与生殖道黏膜炎症。本病主要由性交传播,新生儿也可在分娩时由阴道而感染。男性淋病病人,潜伏期28天。骤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初为黏液样,迅即转为淡黄色脓性,量多,女性症状甚轻,或全无症状,但常致不孕,并可播散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结膜炎等。

一、内 治
(一)西药头孢曲松250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或大观霉素2.0克(女性4.0克),一次肌肉注射。

(二)中药
1.土茯苓50克,萆薢20克,鱼腥草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5克,苦参15克,黄柏20克,黄芪20克,蜈蚣2条(去头、足),玄胡15克,滑石15克,甘草15克。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

2.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夏枯草、泽泻各15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3.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煎汤代茶频饮。

4.车前草、马齿苋各60克,煎汤代茶频饮。

二、外 治

(一)西药

0.25%氯霉素眼药水2~4毫升洗尿道口或阴道口。

(二)中药

  土茯苓50克,金银花50克,白鲜皮15克,威灵仙15克,苦参20克,甘草15克,煎汤冲洗龟头、尿道口或阴道口,每日2次。

  【防护】①杜绝不洁性交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②初生儿用硝酸银滴眼,可防止发生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

淋病名方
     
1.金银花20g,土茯苓15g,生地15g,知母10g,黄柏10g,萹蓄15g,瞿麦10g,石苇10g,萆薢15g,鱼腥草15g,黄芪15g。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慢性淋病。病人有明确的急性淋病史,病程超过2周;尿道有灼热感或不适感,尿痛感轻微;有晨起尿道口分泌物“糊口”现象。实验室检查:尿道口分泌物涂片可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阳性,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分3次温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黄芪、生地益气养阴,健脾滋肾;萹蓄、瞿麦、萆薢、石苇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知母、黄柏苦寒可坚阴泻火;金银花、鱼腥草、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使得利湿而不伤阴,滋肾而不留邪。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效。
  临床运用:淋病属于中医学的“毒淋”、“花柳毒淋”、“淋证”、“白浊”等范畴。急性淋病系由湿热蕴结下焦所致,多属实证;慢性淋病多因急性期误治、失治所致,邪毒存于体内,耗伤人体肝肾之阴,湿热余邪未清,形成虚实夹杂证。本病病位在肾与

膀胱,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膀胱湿热。

  随证加减:肾阴虚加山萸肉、枸杞;肾阳虚加肉桂、仙灵脾;气血不足加党参、当归;湿毒偏盛加龙胆草、山栀。临床常配合外

2.洗方:苦参30g,黄柏30g,百部30g,蛇床子30g,明矾30g。上药煎汤熏洗外阴,每日2次,早晚各1次,以及时祛除外阴秽浊之邪,同时加强内服药疗效。

 西医治疗方案 ;

1.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可择用:

⑴喹诺酮类药如:氟嗪酸400mg(女性600mg)一次口服;或氟哌酸800~1000mg,1次口服;或环丙氟哌酸500mg,1次口服。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儿童及18岁以下少年禁用。

⑵头孢菌素药物如: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1次肌注。

⑶氨基甙类药物如:壮观霉素2.0g(女性4.0g),1次肌注。

⑷如当地无PPNG流行,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青霉素类药如:普鲁卡因青霉素480万单位 ,1次分臀部两侧肌注;或羟氨苄青霉素3.0g,1次口服;或氨苄青霉素3.5g,1次口服(或针剂)。为延缓药物排泄,增加有效血浓度及游离药量,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均应同时顿服丙磺舒1.0g。

⑸为预防合并存在的衣原体感染,用上述药物治疗后,宜用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天,或用NGU治疗方案中的其他药物。

⑹对上述药物过敏者,可用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天(孕妇禁用);或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连服7天(孕妇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或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连服7天。

2.淋菌性眼炎:
⑴成人淋菌性眼炎:

①头孢三嗪1.0g,肌注,每日1次,连续5天;或头孢噻肟1.0g,肌注,每日2次,连续5天;或壮观霉素2.0g,肌注,每日2次,连续5天。

②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 ,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天。

③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每小时1次,冲后再用0.5%的红霉素液或1%硝酸银液点眼(硝酸银液点眼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损伤角膜)。

⑵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①头孢三嗪25~50mg/kg(单剂量不超过125m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尤其未成熟儿慎用;或头孢噻肟25mg/k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或壮观霉素40mg/kg,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

②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水剂青霉素每日10万单位 /kg,分2次静注或肌注(1周岁以下婴儿每日分4次)连续7天。

③眼部处理同成人淋菌性眼炎(但硝酸银液宜慎用,可白天按时点0.5%红霉素眼液,夜间涂0.5%红霉素眼膏)。

④疗效不好者,应考虑可能有衣原体感染。

3.淋菌性咽炎。
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氟嗪酸400mg,1次口服。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壮观霉素对本病无效。

4.淋菌性直肠。
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氟嗪酸400mg,1次口服。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四环素对本病无效。

5.儿童淋病。
体重在45kg以上者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者按以下方法治疗:

⑴头孢三嗪125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25mg/kg,肌注,每12小时1次;或壮观霉素40mg/kg,1次肌注。

⑵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10×10 /kg,1次肌注;或羟氨苄青霉素50mg/kg,1次口服。均应同时顿服丙磺舒25mg/kg(最大量1.0g)。

6.妊娠期淋病:

⑴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1次肌注;或壮观霉素4.0g,1次肌注。

⑵用上述药物,疗效仍不好者,可能同时存在衣原体感染,可服红霉素500mg,每日4次,连服7天。
[注]凡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咽炎、直肠炎、儿童淋病及妊娠期淋病,在应用以上各种药物1次剂量不足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用药次数、用量或联合用药。

7.有合并症淋病(淋菌性输卵管炎、附睾炎等):

⑴头孢三嗪250mg,每日肌注1次,连续10天;或壮观霉素2.0g,每日肌注1次,连续10天;或氟嗪酸20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10天(肝肾功能障碍、孕妇、儿童及18岁以下少年禁用)。

⑵如合并有衣原体感染,在上述治疗后宜继续服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5~21天;孕妇用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21天。

8.播散性淋病:

⑴头孢三嗪1.0g,每12小时静注1次,5天后改为250mg,每日肌注1次,连续7天;或头孢噻肟1.0g,静注,每8小时1次,5天后改为1.0g。每日肌注1次,连续7天。

⑵淋菌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用头孢三嗪1~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前者疗程约2周,后者疗程至少4周。

(三)、判断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1~2周复查,在无再次不洁性接触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可判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且尿液清晰不含淋丝;从患病部位取材(包括前列腺按摩液、宫颈分泌物),做涂片和培养检查球菌连续2次阴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