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故又称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在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功能性痛经每发作于月经第1、2天,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阴部和腰骶部,时伴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疼痛剧烈时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亦有部分患者于经前1~2天即有下腹疼痛,经行时力口剧。患有膜性痛经者则于月经第3-4天疼痛最剧.待膜状块物排出后消失。
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精神紧张,感觉过敏;身体素质差,健康情况减退;子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倾屈,子宫内膜整块脱落,以致经血潴留,刺激子宫收缩;子宫内膜碎片和经血中前列腺素F2d含量异常增高,引起子宫肌和血管痉挛性收缩。
本病如能收集到原发性痛经的病史,并经妇科检查及x线或B超等辅助检查排除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诊断即可成立。须注意与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肿瘤、炎症引起经期发作性下腹疼痛相鉴别。
现代医学对本病防治,首先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治疗可用阿托品、复方颠茄,消炎痛等解痉和止痛药。对少数有排卵周期的顽固性痛经妇女,可采用雌激素、孕激素以抑制排卵的方法治疗,但此法不符合妇女生理,仅能短期使用。子宫颈管狭窄者,可用宫颈扩张术,使经血流畅以达治疗痛经的目的。由于功能性痛经的病因尚未明了,故对症治疗虽可解除一时疼痛,尚难根治痛经。
本病在中医妇科临床中属“室女痛经”范畴。中医认为先天秉赋不足、冲任未充,或气血不足、冲任失荣,或肝肾不足、精血亏少,均可致胞宫失于濡养温熙;肾气不足,虚寒内生或经期前后胃寒饮冷,致使经血凝涩;情志不调,肝气郁滞,气机失畅,以致经血瘀阻,这些都是室女痛经常见的病因病机。可用益气补血、育肾养肝、温宫散寒、疏肝理气、行血化瘀等法治疗。而湿热阻滞,感受邪毒,症积内聚等多由房室不洁、产育等引起,是已婚已产妇女继发痛经的常见原因,一般不属“室女痛经”之列。
1.[处方名称]化膜汤
[功能主治]功能行气活血,化瘀散膜。主治功能性痛经中膜性痛经(其临床表现以经痛剧烈、经血中夹有膜片状瘀块为特征)。
[处方组成]蒲黄15克、五灵脂12克、山楂12克、青皮4.5克、血竭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偏热者加红藤、熟军,偏寒者加小茴香、炮姜。
[疗程疗效]30例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全疗程治疗,痊愈(痛经及经血中瘀块消失,停药3月无复发)13例,占43.33%,显效(痛经消失或微作,经血中有少量碎屑块瘀块,停药3月无反复)10例,占33.33%;有效(痛经减轻,瘀块减小,停药后尚不稳定)3例,占1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4例,占13.33%。总有效率为86.67%。
[处方来源]上海中医学院朱南孙。
[处方备注]本方由朱氏学生徐斌超整理发表。朱氏发现膜性痛经患者在整体上有血E2水平异常升高和血液粘滞性增高的病变,以及局部微观上的子宫内膜的病理、组化改变,可认为是气滞血瘀之重症。本方集破气行滞、活血化瘀于一身,具有降低异常升高的E2的水平,改善机体的血液粘滞性及子宫瘀血状况等作用,促进子宫内经血的流畅,使患者获得膜化痛止,接近向愈的结果。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
2.[处方名称]葵楂散
[功能主治]功能散滞行气,化瘀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
[处方组成]山楂(去核)50克、向日葵籽(不去皮)25克,烤干研粉,每日1剂,分2次服。经前1日起连服2剂为1疗程。服时酌加红糖少许,温开水送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9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服药2~3个疗程,停药后连续3个月无痛经)24例,占26.67%;好转(服药2~3个疗程,停药后痛经程度减轻,或服药时改善,停药后复发)50例,占55.55%,无效(服药后症状无改善)16例,占17.78%。总有效率为82.22%。
[处方来源]解放军二○二医院妇产科。
[处方备注]痛经多为血瘀寒凝所致,或因肝气郁结,以致经行不畅;或因感受寒湿,致使经血凝涩。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能化瘀活血行血;向日葵籽平淡而能散滞行气;红糖有健脾暖胃,散寒行血,缓解疼痛之功。故本方于经前服之,能使气血流通,通则不痛。尤宜于伴有乳胀胁痛及寒畏肢冷者。用Rb85示踪法证明,山楂对子宫肌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
3.[处方名称]痛经饮
[功能主治]功能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中偏于气滞寒凝者。
[处方组成]当归10克、炒川楝子10克、醋炒元胡10克、炒小茴香10克、川芎6克、乌药6克、益母草30克、炒白芍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行经前痛者加青皮6克;行经期痛者加炮姜6克,行经后痛者加党参、熟地各15克
[疗程疗效]治疗92例患者,并随访半年以上,服1-3个月经周期后,经行痛止者76例,经行痛减者16例。
[处方来源]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杨承先等。
[处方备注]功能性痛经以未婚室女最为多见,而室女每易伤于情志变化,或感冒风寒。方中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川楝子舒肝现气;元胡活血止痛,小茴香、乌药行气敝寒;益母草养血祛瘀;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诸药相伍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效。(
4.[处方名称]当归止痛汤
[功能主治]功能行血理气,缓急止痛。主治原发性痛经。
[处方组成]当归30克、元胡2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5天服至经净。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者加香附、乌药、五灵脂、桃仁;寒凝血瘀者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桃仁,血瘀挟热者加生地、丹皮,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生熟地:肾虚加熟地、杜仲、肉苁蓉、巴戟天;颈痛加白芷、全虫:乳房胀痛加王不留行、麦芽。
[疗程疗效]治疗86例患者,痊愈(症状完全消失)62例,占72.l%;显效(症状基本消失)18例,占20.9%;无效(症状稍有好转或无改善)6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
[处方来源]山东省滨州医学院刘孟安。
[处方备注]刘氏认为本病病机不外乎气血运行不畅,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因胞宫失于濡养,以致不荣而痛。本方以当归、元胡、川芎行气和血,调经止痛;白芷、甘草缓急止痛,继以辨证加减,疗效稳定可靠
5.[处方名称]化瘀定痛汤
[功能主治]功能行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原发性痛经。
[处方组成]柴胡4.5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9克、川芎4.5克、牛膝9克、枳壳上5克、甘草4.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失笑散;寒凝血瘀者加附块、干姜、肉桂、淡吴萸,血热夹瘀者加丹皮、山栀、黄芩,气虚夹瘀者加党参、黄芪、白术。
[疗程疗效]7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腹痛及伴有症状消失)34例,占48.57%;好转(腹痛程度减轻,时间缩短,伴随症状缓解)31例,占44.29%;无效(腹痛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5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
[处方来源]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女保健院田立中等。
[处方备注]血瘀为本病主要病机,治疗时需抓住这一关健随症加减,或温而通之,或清而通之,或补而通之,或和而通之。药证相合,遂获良效。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
6.[处方名称]益肾通经汤
[功能主治]功能育肾疏肝,行血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
[处方组成]山药20~30克、巴戟天、香附、当归、熟地各9-15克、柴胡12~15克、白芍12~18克、郁金9~12克、丹参15~21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芪、阿胶,寒湿内盛者加肉桂、吴茱萸、木通。
[疗程疗效]8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药后3个周期行经无腹痛,伴随症状消失)63例,占71.59%; 好转(经期腹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好转)21例,占23.86%;无效(症状未改善)4例,占4.55%。总有效率力95.45%。
[处方来源]河南省遂乎县医院于荣。
[处方备注]本方以山药、巴戟天、熟地滋肾补肾,促使天癸的成熟及冲任的通盛;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调肝,理气解郁:当归、白芍、丹参养血活血。全方共奏养肝肾,调冲任,行血止痛之功。尤以经痛伴有腰竣神疲等肾虚者为宜
7.[处方名称]痛经宁方
[功能主治]功能行血调经,理气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
[处方组成]炒当归9克、炒川芎6克、紫丹参9克、制香附9克、炒延胡索9克、炒金铃子9克、红花6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118例患者经治疗,显效(腹痛显著减轻或基本消失)70例,占59.3%,有效(腹痛相对减轻)36例,占30.5%;无效(腹痛无改善)12例,占10.2%。总有效率为91.5%。
[处方来源]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陈尚志。
[处方备注]本方验证118例患者,均以未婚者为主,并排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本方验证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并分血瘀、气滞血瘀、宫寒、宫寒血瘀四型进行观察,118例为服药组,其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按中医分型观察,血瘀型疗效最佳,气滞血瘀型次之。在临床观察电作者还发现月经周期异常的痛经患者服本药后,周期有恢复正常的趋势。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是在行经期间出现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状况,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将影响工 作和给生活带来烦恼。 痛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月经痛,称功能性痛经。这种病 常发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一、二周,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一般在生育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另一种 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由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粘膜下肌瘤和盆腔炎等病症引起的月经疼痛,称继发性痛 经。应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 1.老丝瓜汤治痛经 [配 方] 千丝瓜1条。 [制用法] 将干丝瓜加水1碗煎服。每日1次,连服3-4天。 [功 效] 用治痛经。 2.艾叶治疗痛经 [配 方] 炒艾叶9克。 [制用法] 加红糖,用开水煎煮数沸后温服。 [功 效] 温经散寒。治疗小腹冷痛的痛经。 3.盐姜葱治疗痛经 [配 方] 食盐500克(研细),生姜120克(切碎),葱头1握 (洗净)。 [制用法] 炒热熨痛处。 [功 效] 散寒通经、止痛。治疗痛经。 4.艾叶藕节治痛经 [配 方] 艾叶15克,五灵脂12克,藕节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3次。 [功 效] 治痛经。 5.鸡血藤茄子根治痛经 [配 方] 鸡血藤30克,茄子根15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 效] 治病经。 6.荔枝核茄子根香附治疗痛经 [配 方] 荔枝核、香附、黄酒各30克。 [制用法] 将荔枝核、香附研成细末,混合装入瓷瓶密封保存, 每到痛经发生之前1天开始服用,每次服6克,以 黄酒适量调服, 1日3次。 [功 效] 行气通经。适用于以气滞为主 的实症痛经。 7.玫瑰花治疗痛经 [配 方] 初开玫瑰花蕊50克。 [制用法] 去蒂,洗净,加清水500毫升, 煎取浓汁,去渣后加入红糖,熬制成膏。每日 服2~3次,每次1—2 匙,用温开水送服。 [功 效] 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 8.益母草苎麻根治痛经 [配 方] 益母草、苎麻根各100克。 [制用法] 洗净切碎,加黄酒少许炒热,敷于小腹部,1日2次。 [功 效] 治痛经。 9.肉桂小茴香治痛经 [配 方] 肉桂、吴茱萸各10克,小茴香20克。 [制用法] 共研细末,加白酒适量炒热,用布包好,敷脐部,冷后 再炒再敷。 [功 效] 治痛经。 10.白芷青盐治痛经 [配 方] 白芷10克,五灵脂6克,青盐100克。 [制用法] 共炒热用布包好,敷于小腹部,1日2次。 [功 效] 治痛经。 11.当归元胡酒治痛经 [配 方] 当归、元胡、制没药、红花各15克,白酒1000毫升。 [制用法] 将上药共捣碎,白夏布包,用酒浸泡于净器中,1周后即可取用。每早、晚各空心温饮1杯。 [功 效] 治月经欲来,腹中胀痛。 12.樱桃叶治痛经 [配 方] 樱桃叶鲜、干品均可20-30克,红糖20-30克。 [制用法] 水煎取液300-500毫升,加入红糖熔化,1次顿服,经前服2次,经后服1次。 [功 效] 治痛经。 13.艾叶红花饮治痛经 [配 方] 生艾叶10克,红花5克。 [制用法] 上药放人杯内,冲入开水300 毫升,盖上杯盖,20-30分钟后服下。一般在经来前1天或经值时服2 剂。 [功 效] 治痛经。 14.南瓜红花汤治痛经 [配 方] 南瓜蒂1枚,红花5克,红糖 32克。 [制用法] 前2味药先煎2次,去渣,加入红糖熔化,于经前分 2天服用。 [功 效] 治痛经。 15.酒渍核桃干治疗痛经 [配 方] 黄酒、红糖各400克,核桃仁200克。 [制用法] 共加热使糖溶化,取出用碗装好,将核桃仁200克放 人,浸渍1—2日,晒干。每日服3次,每次15- 20克d [功 效] 适用于经后腰酸、腹痛的虚寒性痛经。 16.山楂当归汤治疗痛经 [配 方] 山楂30克,当归片15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 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煎半小时,两次混 合,去渣,下红糖,继续煎至糖溶。分2次服,连服 7天。 [功 效] 活血行气。适用于气滞血淤,寒湿凝滞型痛经,月经 量少,色暗紫,或有淤块。 17.炒醋盐治疗痛经 [配 方] 粗盐(或粗砂)250克,陈醋50毫升。 [制用法] 将粗盐(或粗砂)爆炒,再将陈醋慢慢地洒人,边洒 边炒,洒完后再炒片刻,装入布袋,热熨腰和腰骶 部。 [功 效] 温经,理气止痛。适用于经期小腹痛和腰痛者。 18.哈那鲨胎散治血虚痛经 [配 方] 哈那鲨胎适量。 [制用法] 将哈那鲨胎焙黄,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黄酒冲服。 [功 效] 养血调经。治疗血虚痛经。 19.灰星鲨胎治血虚气滞痛经 [配 方] 灰星鲨胎、九香虫各适量。 [制用法] 将灰星鲨胎焙干,与九香虫一并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黄酒冲服。3-5日为1个疗程。 [功 效] 行气止痛,养血调经。治疗血虚气滞痛经。 20.海马肉桂治虚寒性痛经 [配 方] 海马、肉桂各3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 将海马、肉桂共研细末,红糖用开水溶化。每次取药粉3克,每日2次,用红糖水冲服。3-5日为1个疗 程。 [功 效] 温经补阳,散寒止痛。治疗虚寒性痛经。 21.母鸡当归治痛经 [配 方] 母鸡1只,当归30克,醪糟汁60克。 [制用法] 将鸡去毛并内脏洗净,当归洗去浮灰;把鸡放入砂锅内,同时加水、醪糟汁、当归、姜、葱、盐,盖严 锅口,先在旺火上烧开,再用小火炖3小时,出锅时撒胡椒面,佐餐食。 [功 效] 本方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之痛经。 22.荔枝核香附治痛经 [配 方] 荔枝核、香附各等份,黄酒适量。 [制用法] 荔枝、香附共研末,每服6克,黄酒调服,日2次。 [功 效] 本方适用于阳虚内寒之痛经。 23.鸡蛋元胡治痛经 [配 方] 鸡蛋2个,元胡20克,益母草50克。 [制用法] 3物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食蛋饮汤,于经前开始,日服1次,连服5-7天。 [功 效] 本方适用于阳虚内寒之痛经。 24.蔷薇根七叶莲治痛经 [配 方] 鲜蔷薇根60克(干者30克),七叶莲9克,鸡蛋2只。 [制用法] 将蔷薇根、七叶莲加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再把鸡蛋两只煮熟去壳放人药液中同煮,加少量米酒服 食。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服,每日1次,连服2-4天。 [功 效] 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之痛经。 25.山楂向日葵籽治痛经 [配 方] 山楂30克,向日葵籽15克,红糖30克。 [制用法] 先将山楂、向日葵籽一齐放在锅内炒,以葵花籽炒香熟为度。再加水,熬成浓汁后,将红糖放人熬化即 成。每次于经前1—2天,连服2--3 剂,正痛时亦可服用。 [功 效] 本方适用于血瘀为主的痛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