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散手 安身炮 (十二形全体大用) 此安身炮系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古谱,孙禄堂所传。现在流传的安身炮版本很多,因此谱最古,故以此谱为准。我从1975年开始练此散手,每天必与多人操手,至今已三十多年了,深感此拳乃拳中精品,也觉得有些地方尚可改进。此书以古谱为基础,以我理解的劲路加以讲解,结合其它拳种,变生出一些变化打法附于后,可能更好使一些,现发到互联网上,供初学者参考。
孙录堂先生原序
安身炮动作诠释
起式。二人相距四米,各作劈拳起式。落三体式。(图1)(图1-2)(图1-3)
此式推肘是关键。注意:(1)要制肘,不是制腕。(2)左肘要贴肋。左小臂前竖运动,不要抬肘横推。(3)吃住甲劲,动摇甲重心。
(1)托发。左手托肘,吃住甲劲,向右前方托发。(图4) (2)以崩破崩。用左肘或左小臂,向左后粘挂甲右拳,同时右拳击甲心。(图5) (3)闭打。如果甲第一个崩拳是假手,没有到位就用劈拳打来。乙没有机会打金鸡食米,可以用右手向上钻架甲的左臂的同时,左小臂压封甲右臂弯,并用锉刀劲前击,与鹞子入林连用(图6)。
变化打法: 扑面。右手捋腕,左手直劈乙脸,这应该是首选。(图8) 注意:(1)左手劈击时要坠肘走中线,顺乙右臂内侧前伸,劈击时,左肘叠住乙右臂。(2)右化、左打、左脚寸步要同一节奏。手脚齐到,要有冲击力。(3)劈击目标要选择要害,脸或脖子。许多人出手太低,劈击大臂,不疼不痒。
注意:(1)右手上钻,要边顺时针旋边转上钻,甲如果不松手,就可以把它的手带起来,动摇他的重心,更便于击打。(2)右手上格时要坠肘占中线,小臂上竖,管住中节,不要翻肘上架。(3)鹞子入林要体现向怀里的钻劲,束身而进,顾打统一,手脚齐到。
8、乙:左搓。右手内合,左臂坠肘向右前挫甲右臂中节,左肘略有上挑之意。吃住甲劲,动摇甲重心。注意双肘合住甲双臂搓动,不给甲前击的机会。(图14) 变化:(1)左搓的同时托打脸。(图14)(2)或十字搬打脸。(图15) 9、甲:右双截、马形。先向右拧身双截拳。(图16)随即左手向右肩方向拍挂乙左手,右拳打乙左肋,并冲右步。(图17) 变化:如果乙在打左搓掌时合劲不足,甲在向右拧身时左手可拍击乙脸,然后打马形。(图17-2) 10、乙:接手崩拳。右脚稍撤,左脚提起,右手抓甲右腕后拉,左手从下向外拨甲右臂。(图18)向甲裆插右步,右拳崩击。(图19) 变化:(1)抹袖连锤。右手后拉甲右手,左手猛力向上托震甲右肘。(图18)可将甲右臂托到右肩上方,钻进去用右拳击肋。(图20) (2)锁腕锤。右手后拉甲右手,左臂上夹甲腕。崩击。(图22) (3)霸王请客。右手向左腋方向拉甲右手,左臂夹抱住甲右臂击之。(图24) (4)另一种请客法。右手把甲右拳拉到肚子上顶住,左手向上抱肘。(图25)右拳击之。 11、甲:猴爬竿。左脚稍撤,右脚提起。右手向后叨乙右腕,左手叨乙右臂,(图26)右手扑抓乙脸。同时向前插进右步。(图27) 变化:(1)二次扑脸。右手叨腕时左手就扑脸,(图28)接着右手再扑脸。(2)双捋打。不抬右脚,右手捋乙右腕,左手捋乙右肘,右脚踏实,膝顶乙腿,(图29)右拳打乙脸。(图30)(3)在叨手的同时,侧重用右脚蹬膝。(图30-2) 12、乙:金鸡报晓。退左脚,带右脚,左手向右肩拍带甲右手,右手从甲右臂外侧上穿格架。注意,坠肘占中线,管住甲臂中节。(图31) 变化:上肢动作不变,但不退步,反而向前寸步,用右肩把甲紧紧挤住,右膝顶甲腿,使他无法前进。实战时这样打,甲暂时无法打乙,乙反而可以用左拳打甲肋。(图32) 13、甲:炮拳。垫右步,右臂上钻,带空乙右臂,递左肩,左臂走中路上钻,管注乙右臂中节,左肘直接威胁乙右胸。(图33)身左拧,左臂坠肘旋抖,右拳打乙胸。(图34)注意,左臂不要翻肘上架,那样管不住乙臂中节,还容易防卫过量,造成中线空虚。 14、乙:虎洗脸。退右步,左手下粘甲右腕,根据甲的动向,可以向左带,也可以向右截。(图35)注意:(1)左肘贴肋,左小臂与甲右小臂形成纵向粘合,轻粘敌手。不要架肘扣手,横小臂下压,这样肋部不严密。(2)不要用力抓甲腕,那样手易被拿。(3)不要用力下压甲左手,那样易滑脱而被撇击。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