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古城十城门

 苏迷 2014-01-12

苏州城起造于周敬王六年(前514),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伍子胥们在建城选址时,对土壤、水文等地质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与当时最先进的勘舆理念相结合,因此,阖闾城也是我国古代城市中最早运用风水阴阳术,进行整体设计的城市。苏州的十座城门其情形大体是这样的:

    相门    

相门在古城正东,介葑门、娄门间,相传阖闾命干将于此设炉铸剑。姚承绪《吴趋访古录》记道:“吴阖闾命干将铸剑于此,今葑、娄之间有匠门塘。相传干将铸剑不化,其妻莫邪断发剪爪投二炉,使童男童女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成二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阳作龟文,阴作缦理。”相传干将卒后,葬于门外,故名干将门,简称将门,近城为工匠聚居之地,故又名匠门。“将”之为“匠”,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称是“声之变也”;“匠”之为“相”,则音讹也。城门则早在北宋初年已堙塞,至1936年重辟,解放后城门被拆除。

    平门

    平门在古城北,齐门之西,阖闾大城八门之一。高德基《平江记事》记道:“吴城平门,旧名巫名,至大庚戌古濠中得石匾,上有篆书‘巫门’二字。故老云,巫咸,商大戊时贤臣也,其墓在门东北三许,故以名门。巫字与平字相似,后乃讹为平门。”古事渺远,实也无可稽考。平门早在北宋时就已堙塞,城垣屡修而不辟其门。登城而望,城外一水由北而来,沿城垣东流,至齐门外沟通元和塘,可至常熟;至娄门外沟通娄江,可至昆山、太仓,在浏河口入长江,故水上舟楫不绝。平门辟于1928年,城门为两个并列的高大门洞,上有“平门”篆字横额一方,无城楼,无水门,亦无内濠,城门之北跨河架桥,即梅村桥。顾震涛《吴门表隐》称平门“自桃花坞直北,宋时塞。门外达平门塘,出毗陵。”据此,则新辟平门的位置亦在故处。

    □摄影:徐志强老照片摘自《老苏州》

    □资料文字摘自王稼句《消逝的苏州风景》

    盘门

    位于城西南,阖闾城八门之一,初名蟠门,门上曾置木刻蟠龙,以示镇压越国。后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称盘门。现存盘门乃元代重建,清初修建门楼,题以“龙盘水陆”额,此门水陆两门并列,两道陆门间为瓮城,盘门是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陆城门。门楼毁于抗战时期,1986年重建。

    自古以来,苏州城以水为险,外有外濠,内有内濠,卫城若环。盘门外濠尤为宽阔,由此而东南,可往嘉兴、杭州;由此而西北,可往无锡、扬州;由此而西南,可往太湖,经由太湖而往湖州、长兴、宜兴。故水上交通十分频繁,樯帆林立。旧时,盘门迎迓行旅,望见了城楼和瑞光塔,苏州也就到了。(摄于1936年)

    葑门    

    葑门在古城东,相门之南,并非阖闾城八门之数。元明间,葑门城外人烟稠密起来,逐渐成为市廛辐辏之地,人来客往,负贩贸易,对苏城东南市镇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至清代,更趋繁华,清康熙初重葺城楼,顾嗣立题:“溪流清映”额。摇橹出城,外濠南北横流,北行可往娄门,南行可至灭渡桥;南行折东即葑门塘,经近郭市廛,可至荷花荡、黄天荡、金鸡湖,一路田园景象。苏州风俗,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荷花荡,楼船画舫至鱼小艇,雇觅一空,葑门水门舟楫不绝。葑门城楼于1936年拆除,1958年后,陆门、女墙、水门陆续拆除。

    娄门    

    娄门在古城东,相门之北,阖闾城八门之一,以对直秦代所置娄县为名,娄县一作县,故娄门又称门。娄门是城东水上交通枢纽,所谓“一州三邑孔道也”,由至和塘可往昆山、太仓。娄门陆门分外城、中城、内城三重,水门也有三道具金汤之固。内城有城楼,南宋景定末年被飓风所毁,咸祐初年修复。清康熙初重葺城楼,顾嗣立题“江海扬华”额。1948年拆除外城、中城和内城上城楼,1958年拆除内城和水门。(摄于1932年前)

    齐门    

    齐门在古城北,平门之东,阖闾城八门之一,古称望齐门。赵晔《吴赵春秋》记了一则故事,说阖闾时,“齐子使女为质于吴,吴王因为太子波聘齐女。女少,思齐,日夜号泣,因乃为病。阖闾乃起北门,名曰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女思不止,病日益重,乃至殂落。女曰:‘令死者有知,必葬我于虞山之巅,以望齐国。’阖闾伤之,正如其言,乃葬虞山之巅”。今虞山仍有齐女冢古迹,清康熙初重葺,顾嗣立题“臣心拱北”额。齐门也颇具登临之胜。陆门、城楼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水门于1978年建水闸时拆除。

    阊门    

    阊门在古城西,胥门之北,阖闾城八门之一,因其坐落西北,以为通阊阖天风,故以得名。阖闾由此出兵伐楚,改名破楚门。相传至春申君黄歇时,因讳“破楚”,复改阊门。阊门几经废毁,至清康熙初重葺,顾嗣立题“气通阊阖”额。1927年拆除月城,1934年改建城门为罗马纳司克式建筑,中门为车行道,两侧为人行道。阊门水陆城门1958年起陆续拆除,十年前尚可见陆门拱圈残构,今已荡然无存。(左图摄于2006年,右图为抗战沦陷时的阊门)

    金门    

    在未辟金门之前,由城中去虎丘、枫桥等处,都得从阊门出入。由于道路拥挤,车马相争事故屡有发生,“另辟蹊径”成为当务之急。但金门的开辟比较复杂,前后开了三次,位置逐渐北移。1921年筑南新桥,翌年开辟金门。当时金门对直景德路,南新桥为木结构,跨外濠至南浩街。时过未久,1926年初又重辟一门,名为新阊门。为何要放弃金门,重辟新阊门,据说是由于风水的缘故。金门落成于1931年1月,建筑为罗马纳司克式。

    胥门、新胥门    

    胥门在城西,阊门之南,为阖闾城八门之一。门名来历,众说纷纭,张紫琳《红兰逸乘》曰:“盖胥者,舜臣名,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太湖中有胥王庙。)故名其地曰故胥,后世转音为姑苏。而胥门之见于《左氏春秋》,非因伍子胥得名也。”胥门一作姑胥门。“姑”为开口音,即是胥门,时从此门出,有水陆两道抵姑胥山,胥门当得名于此。就风卦之象来说,也为契合。胥门水陆两门久塞,南宋绍兴间于城下建姑苏馆,体势宏丽,为浙西客馆之最,又于城上建姑苏台,正俯瞰百花洲。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辟胥门。清康熙初重葺城楼,顾嗣立题“姑胥拥翠”额。    

    1940年于古胥门北另辟新胥门,对直万年桥。新胥门于1953年拆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