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4迁延性及慢性婴幼儿腹泻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迁延性及慢性婴幼儿腹泻

腹泻病程超过一个月以上,大便次数和性状不稳定者,称迁延性腹泻。

本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病程迁延,超过一个月至数月,反复发作,时泻时止。轻者一日3~4次左右,糊状黄色或黄绿色便,或夹有白色奶片(皂块)和食物残渣,食欲不振。重者多因病程久长,或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久治不愈,或因体弱,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者,可并发真菌性肠炎,大便稀黄,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常伴鹅口疮。患儿营养状况日益恶化,食欲不振,对食物耐受力极差,精神萎靡,消瘦贫血和多种维生素缺乏。

易发生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的继发感染。

本病大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当,营养较差,患腹泻后易迁延不愈;或长期滥用各种抗菌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真菌感染所致。病程久者,消化功能更为低下,免疫功能更差。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常伴有营养不良,病情较为复杂,切忌滥用抗菌素,调整饮食不宜过快。可口服胃蛋白酶等助消化药,加强支持疗法,补充各种维生素。严重患儿伴水和电解质紊乱者,用液体疗法。

本病在中医临床上,多属“泄泻”中虚证范畴,先天不足,后天调护失宜,病后体弱,以致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谷反成滞,水反为湿,合污下降,而成泄泻。迁延不已,时发时止。每于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久泻不止,脾虚及肾,命门火衰,不能温运水谷,则完谷不化,泄泻无度,形寒肢冷


1.[处方名称]伏龙胡椒汤


[功能主治]功能温中健脾,去寒止泻。主治小儿迁延性腹泻。


[处方组成]伏龙肝30克、白胡椒3粒(酒洗)、全蝎2克、炮姜5克、炙甘草6克。将伏龙肝捣碎先煎,煎2次液加以沉淀,取上面澄清汤液,再纳诸药煎服。服时应少量多次,以免呕吐无效。


[辨证加减]伴有呕吐加丁香3克。


[疗程疗效]治疗4个月~8岁小儿38例,1剂而愈13例,2剂而愈15例,3剂而愈8例,另外2例和赤石脂禹余粮汤交替服而愈。


[处方来源]福建省周宁县中医研究所汤万团。


[处方备注]小儿久泻势必伤及脾肾阳气而致脾胃虚寒,产生迁延性腹泻。本方以伏龙肝温脾止泻;白胡椒温中下气,全蝎祛风通络;炮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健脾和胃。诸药相配,具有温脾肾,逐脏寒,止泄泻,除虚热之功。对于泄泻时间长,日久治疗不愈,有脱水的患儿,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后,运用本方诸药,确能很快达到培元救本,引火归源之功,临床疗效较好。(


2.[处方名称]健脾消食散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主治婴儿久泻不愈,大便酸臭夹有不消化之物,每于食后作泻,纳呆,腹胀,苔白腻等症。


[处方组成]土炒山药30克、焦神曲12克、微炒鸡内金6克(微炒加强消食作用),将上药共研细未,每日用量为:6个月以内1.5克,6个月-1岁3克,按年龄每岁3克渐增。加糖适量,用热水调成糊状,分3次口服。5日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20例病程在2周以上的久泻患儿,痊愈167例,有效3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3%。


[处方来源]李世文。


[处方备注]小儿久泄多因长期饮食不节,久之伤及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食滞中州,清浊不分而致,脾胃虚弱和食滞中州并见,本病实为虚实夹杂之症。本方中淮山药补脾益胃。化湿止泻;神曲消食和胃;鸡内金消食导滞,可调节消化功能。诸药和之,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功,故对因伤食而致久泻有一定疗效


3.[处方名称]温脾止泻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阳健脾,除湿止泻。主治小儿慢性泄泻。食入即泻,日行数十次,完谷不化或蛋花样,面色皎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


[处方组成]肉豆蔻6克、丁香5克、炮姜6克、伏龙肝9克(布包)、苍术6克,参须3克(另煎)、扁豆10克,每日1剂,水煎分多次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为2~7岁。痊愈者17例,好转者2例,无效1例。


[处方来源]湖南省攸县中医医院龙福元。


[处方备注]饮食不节,护理不当,最易导致脾胃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泄泻。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转为久泻而损伤脾胃之阳,使脾胃功能日趋虚弱,温煦无权,使疾病迁延不愈。本方根据小儿脾阳易伤易实易虚的病理特点,采用温脾止泻方法治疗。方中用肉豆蔻、丁香、炮姜、伏龙肝温阳健脾,散寒止泻;苍术、参须益气健脾,燥湿止泻;扁豆健脾除湿。诸药合用以达到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而治本的目的


4.[处方名称]五当汤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泻。主治用抗菌素和其他中药治疗无效的小儿慢性泄泻。


[处方组成]五灵脂1.5克、当归2克、川芎1.5克、桃仁2  克、丹皮2克、赤芍2克、乌药1.5克、延胡1.5克、甘草2克、香附2克、红花1.5克、枳壳1.5克,此为1岁小儿量,其他年龄适当增减。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分8~10次服完。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加白术、茯苓、黄芪,脾肾两虚加附子、肉桂、黄芪;大便次数呈水样可加河子、苡仁。


[疗程疗效]治疗120例病程2-3月的患儿,痊愈46例,有效5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2.5%。


[处方来源]陕西省商洛地区卫生学校李兴民。


[处方备注]用活血化瘀祛治疗小儿久泻,临床较为少见,王清任曾曰:“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瘀血之证。”从现代药理看,本方诸活血化瘀药都有改善肠壁血流量的作用,并有减少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解除肠平滑肌痉挛和镇痛的作用,故本方对于慢性泄泻所引起的肠管病变有改善和修复作用,而久泻时,肠胃功能紊乱,肠壁处于慢性充血和水肿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本方切中其病理变化,故收效颇佳。(


5.[处方名称]温阳扶脾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食止泻。主治小儿泄泻不止。



[处方组成]党参3克、白术3克、干姜3克、山药3克、茯苓4.5克、甘草1.5克、灶心土60克、萝卜老根1个(或用莱菔子6克)、母乳炒焦米30克、红糖30克,水煎2次,代茶频服。


[辨证加减]兼表证加藿香1克、防风2克、蝉蜕3克、鲜荷叶半片;兼寒加肉桂、附片各1克;兼热减党参、干姜,加黄连1克、黄芩1克、鲜荷片半片;食滞加神曲、麦芽、山楂各3克、鸡内金1克;腹痛加陈皮1克、木香1克、厚朴1克。


[疗程疗效]治疗300例,痊愈242例,好转33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1.7%。


[处方来源]河南省社旗县公费医疗门诊部苏学贤。


[处方备注]小儿泄泻日久,必伤脾胃阳气,脾阳不足,温化无权,寒湿困脾,故小儿久泻多见脾阳不足和寒湿困脾之虚中夹实之候。本方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燥湿止泻;干姜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灶心土温脾止泻;莱菔子消食导滞;母乳、焦米、红糖、甘草甘以缓急,温中和胃。全方共奏温阳扶脾,消食导滞之功。全方攻补兼施,既温运脾阳又散寒化湿以止泄泻,治疗脾胃虚寒、寒湿困脾之小儿久泻,切中病机,临床疗效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