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
又称黄水疮。它是由于婴幼儿抵抗力差,或有轻微的皮肤损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初起时,皮肤上突然生出一粒粒豌豆或蚕豆样大小的水疱,疱内含有黄色的液体,继之皮肤发红,水疱很快变大,极易破裂,疱内带有大量细菌的液体就会流出,污染四周的皮肤,引起新的脓疱。脓疱多发生在皮肤的皱褶处。一般身体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局部微痒,约2周内痊愈。严重者,脓疮迅速遍布全身,皮肤发红,随即大片表皮脱落,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如拒食、发热、呕吐、腹胀、休克、黄疸,可在二三天内危及生命。本病轻症一般以外治为主。
(一)西药
1.病初仅少数脓疱,宜将表皮刺破,用消毒药棉吸去液体,涂2%紫药水或涂上新霉素杆菌肽油膏,患处四周的皮肤须每隔2~3小时用75%酒精消毒1次。
2.结痂部位,要先用1∶1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再揭去痂皮,涂些紫药水。
(二)中药
1.在没有上述药品的农村家庭,可将缝衣针在火上烧一下(起消毒作用),将脓疱刺破,用鲜马齿苋绞汁或干马齿苋适量煎汁涂擦疮面,每日数次。
2.金银花、野菊花或蒲公英、地丁各30克,煎汤擦洗患处,每日数次。
3.黄连5克,大青叶10克,煎汤擦洗患处,每日数次,直至病愈。
4.大黄、地榆各等份,共研细末,涂患处。
5.海螵蛸(乌贼骨)或马兜铃根炒黄,或西瓜藤煅炭,或杏仁炒焦,或老柳树皮烧炭,研细末,香油调涂。
6.黄柏、枯矾、雄黄各6克,共研细末,撒于患处。
【防护】婴幼儿的生活用品要经常消毒,洗晒,并自备一套,单独使用。要注意经常给小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防止皮肤损伤。对已患病的小儿,其衣服、尿布等应每天煮沸消毒一次,烈日下曝晒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重症,伴有全身症状者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