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麻疹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麻疹

俗称“痧子”,它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而致,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病初起似感冒,出现发热、流涕、咳嗽、喷嚏等,同时还有两眼发红、畏光,眼泪汪汪。2~3天后,口腔内两颊可出现小白点,周围有红晕,3~5天后皮疹首先从耳后出现,逐渐由脖子发展到颜面、胸背、四肢、手足心,至此疹子即出透,若病程顺利,以后就进入恢复期,病程约10天左右。民间流传的“烧三天,出三天,回四天”即此。若疹出又突然隐没,或出疹顺序杂乱,或疹出不透,伴面色苍白,咳嗽气急,高热肢冷,口唇紫绀者,提示有并发症。常可并发肺炎、咽喉炎、肠炎、脑炎、中耳炎等,甚则危及生命。:中医对本病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1 芦笋粥2肉末米粥3 荸荠酒酿4荸荠怪柳汤5 大米冬笋粥6鸽蛋大米粥 7 荸荠萝卜汁 8 红萝卜芫荽汤

1.芦笋粥)  

 来源《粥谱》原料;芦笋(芦笋的嫩苗)30克 粳米50克

制法;先煎芦笋,去渣,后入粳米煮为稀粥。

用法;空腹服用,每日2次。

功效;辛凉解表。适用于小儿疹出不畅,症见发热,烦躁、喘咳、呕吐等。

2.肉末米粥)  

 来源民间方原料;瘦狸肉末50克 粳米(或小米)50克

制法; 将肉末与粳米(或小米)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分3次服。

功效;适用于婴儿麻疹恢复期,为保证身体对热量、营养的需要。

3荸荠酒酿)  

 来源《良方集要》原料;酒酿100克 鲜荸荠10个

制法;将酒酿与荸荠(去皮,切片),加水少许,煮熟。

用法;吃荸荠饮汤。每日分2次服。

功效;清热,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小痘以及风热外感。

4.荸荠怪柳汤)  

 来源;民间方原料;荸荠90克 柽柳叶15克(鲜枝叶30克)

制法;将荸荠、柽柳叶一同水煎。

用法;每日分2次饮服。

功效;温中益气,消风毒。适用于麻疹透发不快。

5. 大米冬笋粥)  

 来源;《寿世新编》原料;冬笋50克 粳米50克

制法;将冬笋洗净切片,与粳米同煮为稀粥。

用法;空腹服。每日服2次。

功效;宣散透疹。适用于小儿麻疹、疹出不畅。

6.鸽蛋大米粥)  

 来源民间方原料;鸽蛋2枚 粳米50克

制法;先将粳米煮粥,将熟时,入鸽蛋,调匀,煮成稀粥。

用法;空腹服,每日2次,连服5天。

功效;预防麻疹。

7.荸荠萝卜汁)  

 来源经验方原料;鲜荸荠10个 鲜萝卜汁500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鲜荸荠削皮与鲜萝卜汁一同煮开,加白糖适量。

用法;空腹温热服。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消炎。适用于疹后伤阴咳嗽者。

8红萝卜芫荽汤)  

 来源经验方原料;红萝卜 芫荽(香菜)各适量

制法;将红萝卜、芫荽同煎汤。

用法;每日2次,适量饮服。

功效;清热透疹。适用于麻疹。


偏方;

1.香椿树皮30克,香菜(芫荽)15克,煎水,频服,每日1剂,至疹出透。


2.白萝卜煎水代茶,频服。

3.黄芩3克,连翘6克,前胡3克,蝉蜕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病初起发热咳嗽者。


4.甜酒酿1碗、鲜荸荠10个(去皮),加水少许煮熟服用,适用于出疹期。


5.香葱、香菜、生姜加调料,作汤,代茶频服,至疹透。有透疹作用。

6.豆腐250克,鲫鱼2条(约250克),放沙锅内同煮,加香葱、香菜、生姜调料,多煎汤频服。每日1次。

7.橄榄核仁500克,面粉适量。将橄榄核仁捣碎,磨成粉,掺入面粉,做成糕饼,给小儿作零食随意食用。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8.地丁20克,水煎,或可加糖适量,调味,代茶温服,以疹出为度。适用于疹色紫暗,隐伏不出,高热便燥者。

9.荔枝肉煎汤,服食。有透疹作用。

10.鲤鱼1条,豆腐适量,加佐料适量同炖,服用。适用于退疹期。

11.莲子、银耳、雪梨适量,同煮粥,加冰糖适量,服食。适用于退疹期。

12.荸荠、鲜藕、冰糖适量,煮熟服食。适用于疹退期。

13.鲜芦根、或鲜白茅根60~90克,或二味各半同用,水煎汤,代茶饮。适用于发疹期或恢复期。

14.活蟾蜍(即癞蛤蟆)1个,取其肝脏,在碗中捣烂,加水浸泡取汁,慢慢灌服,以疹出为度,如果微见好转,可继续使用数个,至疹出透为止。适用于小儿体弱,疹出不透,或疹色不鲜,暗红者。

15.青蛙胆1个,加少许白矾,每次1个,日服2次。适用于麻疹并发肺炎者。

16.公鸡心1个,捣烂开水冲服。适用于麻疹内陷者。

17.麻黄1.5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生甘草3克,玄参10克,桔梗5克,细生地黄10克,水煎服。适用于麻疹中期,疹出不透,高热者,或合并轻度肺炎者。

18.桂花叶30~50克,荸荠150~250克,加水适量,煮至荸荠熟,每天1剂,分3次吃荸荠,连吃2天。适用于麻疹初发者。

19.蝉蜕5~15克,菊花5~10克,每天1剂,水煎服,至疹退。适用于麻疹恢复期。

二、外 治

1.鲜芫荽(即香菜)、西河柳各30克,水煎,加酒30毫升,煎5~6沸后,先熏蒸口鼻,再用毛巾擦洗皮肤,或小儿浸泡洗澡5~10分钟,可助透疹。

2.芫荽子30克(用鲜芫荽90克更好),西河柳30克,浮萍(或麻黄)12克,用布包煮沸(春冬季气候寒冷时,可在小儿居室内煮,使患儿闻此药味),用毛巾在煮沸的药液中打湿拧干,烫额、面、手等皮肤暴露部位。若浸泡洗澡,一定要注意保温,免受寒湿感冒。否则极易发生并发症。适用于麻疹隐伏或出而不透。

3.煮熟的鸡蛋1个(去皮),将热的蛋趁热滚擦如下各处:前胸肋骨间隙,第七颈椎周围,肝区和脾区,肚脐周围,两臂弯,两手心和两脚心。适用于小儿疹出不透,或闭汗不出者。


4.鲜香菜、鲜紫苏叶、鲜葱白各等份,面粉适量,共捣烂如泥,敷脐及足心。每天换药1次,至疹透出。适用于疹子隐现不透,高热烦躁者。

5.黑白二丑各50克,白矾15克,面粉、醋适量。研末调糊,敷脐及足心,每天换药1次,至疹透出。

6.烧酒、黄酒各30克,香菜1把切碎,放入酒内,烧开,用此酒擦前心、后背和手足心。可再做1小碗香菜、香葱、生姜加调料的汤服下。适用于疹出不透,或疹出又陷者。

  【防护】
①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小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②在流行季节可取南瓜藤10厘米长,煎水,每天服2次,连服3天,间隔5天后再服。或用紫草5克,研末冲服,1次服完,7天后再服,共服3次。或用樱桃核30个(捣烂),连根葱白1个,煎水,加糖少许内服,每天2次,连服5天。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③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光,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但应格外注意勿受风寒,以免诱发并发症。
④饮食不需特别忌口,宜多吃流质,易消化的食物,生冷之品不宜食用。多饮水,多排尿。
⑤保持口腔、眼部卫生。⑥对发热小儿不宜退热过快、过低,以免影响透疹出疹。39℃以上,日用小儿消炎退热栓或物理降温法,但应特别注意防风寒。


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8一12天。从发热到出疹约1一7天称为前驱期,此期除体温上升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继而出现流涕、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脸浮肿、声音哑等症状。起病后2一3天,90%患儿的咽部、口腔粘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的麻疹粘膜斑,对早期诊断有特殊意义。出疹期自发热第4天开始,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逐渐密集融合呈鲜红色然后发展为暗红色;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先见于耳后,渐及头面、颈部  躯干以至四肢达手足心,一般在2一5天出齐;出疹同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他症状更明显。恢复期始于疹出全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依透发先后次序而隐退。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而发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结膜、鼻、咽、气管、支气管及血液、大小便等处,具有较强传染性。人体对麻疹病毒普遍存在易感性,发病以6个月至5岁小儿最高。主要通过接触、吸入带毒飞沫而受染,病毒在周围物体的生存时间很短,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可大大降低传染性。麻疹息后可产生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患两次麻疹者。

有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不难。在流行期对有接触史而未患过本病的小儿出现有卡他症状应首先考虑为本病,若发现有特殊粘膜斑即可确诊。病程中根据皮疹特点及其他临床表现,恢复期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均为诊断之依据。

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对症治疗和护理外无特殊治疗方法。对各种并发症则针对其病理变化而予适当处理,如并发肺炎用抗生素,心血管机能不全予以强心剂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由内蕴热毒,外感天行所致,时邪疾毒入侵人体后首先犯肺,继之脏腑受邪,邪热窜犯血络,气血津液耗损。一般分初热期、见形期、收没期。对于麻疹的辨证认为应辨明须证与逆证。热势和缓,神志安详,皮疹依次这发出齐,疹色红润荣活者为顺证;如热势过高,神志烦躁或昏迷,皮疹甫出即隐,透发不齐,稀疏不均或稠密成片,疹色紫晴等为逆证。至于出现体温突降,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指纹青紫等象则为热毒内陷,正气不支,心阳虚衰,为险恶之证。一般治疗原则是初起辛凉透表、出疹期清热解毒,亦重透发,收没期则以养阴益胃为主。


1.[处方名称]升麻合剂


[功能主治]功能透表清热,解毒,利尿,止咳。主治麻疹侵袭期和出疹期。对于收没期及麻疹各种并发症也有效。


[处方组成]升麻90克、连翘900克、牛蒡子600克、麻黄90克、桔梗120克。水煎,取得流浸膏900毫升,再加糖浆100毫升。共成1000毫无  1一2岁小儿10毫升1日,分6次服,4小时1次;3-5岁小儿10毫升分4次服,4小时1次;5一7岁小儿10毫升分3次服,4小时1次;8一15岁小儿5毫升1次,4小时1次,续服至麻疹顺利消退、热退为止。


[辨证加减]有开发症者,如续服2日,热不退,或并发症较重,可适当加用磺胺类药或青霉素;若并发肺结核属活动期者,宜加用链霉素。


[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麻疹并发支气管炎14例,全部治愈,1~3天热退;治疗麻疹并发腹泻39例,亦于2-3天全部痊愈;治疗麻疹并发肺炎24例,有明显降温及帮助麻疹速发作用,一般7天痊愈,部分病例曾加用青霉素;治疗麻疹并发肺结核11例,2一6天热退,部分病儿曾加用链霉素。



[处方来源]湖北省武汉市鲁维周。


[处方备注]升麻有透疹解毒之功,为麻疹初、中期要药,既可利于麻疹较快出齐,又能解除疹毒;配麻黄、牛蒡、桔梗宣肺解表,使邪初犯肺能尽速外解;而重用连翘清热解毒,使疹毒得以清解。是方药简而用宏,既合传统精神,又富一定新意,制成侵育又能便于小儿饮服,故甚为可取。


2.[处方名称]卤地菊汤


[功能主治]功能透发麻疹,清热解毒。主治单纯性麻疹。


[处方组成]卤地菊60一180克,制成浓缩液,或用新鲜卤地菊煎汤,以上为1口量。连续服用,直至热退疹收。


[辨证加减]疹透以后可适当给予茅根、芦根代茶,或加用沙参、麦冬以善后。


[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51例麻疹,透疹天数从发病算起平均6.71天,较130例用中药葱豉合剂、凉膈合剂等辨证组为短;合并症亦较中药辨证组减轻将近一半。对减轻咽喉部症状亦有明显效果。



[处方来源]福建省福州市人民医院小儿科陈桐雨等。


[处方备注]卤地菊为福建民间草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民间用治乳娥喉痹、肺热喘咳、鼻衄、痈肿、疗疮、白喉、百日咳等疾患。此处用于治疗麻疹,并与中药辨证组、中西药组作了对照观察,证实其于治疗麻疹,减少并发症均有明显效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前胡汤


[功能主治]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主治小儿麻疹并发肺炎而属肺胃蕴热型者。


[处方组成]前胡6克、白前6克、黄参4.5克、连翘4.5克、银花6克、桔梗3克、杏仁6克、紫草6克、薄荷2克(后下)、鲜芦根15克。以上为1日剂量。每剂煎  2次,滤取药汁约100毫升,分4次服。可连续服药直至病愈。


[辨证加减]热重者加羚羊角粉0.3克,分2次吞服。


[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66例小儿麻疹并发肺炎,辨证属肺胃蕴热型,西医分型属轻、中型者(轻型57例,中型9例),体温恢复正常1一3天者占80%,4~6天者占14.3%,7一15天者占3.8%;喘息消失l一2天者占83.9%,3一4大者占12.5%,5~6天者占3.6%;皮疹消失1一4天者占82.8%,5一6天者占17.2%;咳嗽消失1-6天者占85.7%;7天以上者占14.3%。对照组西医级明显低于中医组。


[处方来源]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师潇璋等。


[处方备注]宣肺透表法是治疗单纯麻疹或麻疹并发肺炎的主要方法。前朝宣肺透表,白前降气化痰,一宣一降以涤畅气机,使肺气得以宣发;配杏仁宣肺止咳;薄荷疏风透热;桔梗开肺气;黄芩清肺热;银花、连翘、柴草清热解毒;鲜芦根生津清热。本方充分发挥辛谅解表,清热解毒之效,故于麻疹并发肺炎,表症未解而肺冒热盛者颇为相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处方名称]葱豉消毒散


[功能主治]功能辛温解表,疏风透疹。主治麻疹(出疹期)。


[处方组成]荆芥穗3克、炒牛蒡4.5克赤杨柳6克、连翘4.5克、淡竹叶4.5克、薄荷叶2.4克、谈豆豉7.5克、鲜葱白2根。水煎2次,分2次服;8一15岁小儿剂量可增加1倍。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68例,有效166例,有效率为99.8%。药后能使麻疹易于透发,退热较快,减少各种并发症。


[处方来源]浙江省行县城关医院叶龙生。


[处方备注]本方对于麻疹初起症见表寒者颇为相宜,是一辛湿透疹解表之方。荆芥德、淡豆豉、鲜葱白辛温疏风透疹;牛蒡宣肺化痰;连翘、竹叶轻清肺热;薄荷亦辛透以助透解,故本方透疹疏风之力较强,看似普通,其实,于麻疹初期只需用此方即可


5.[处方名称]青蒲合剂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主治麻疹合并肺炎。


[处方组成]蒲公英500克,加水3一5倍(50~60℃),浸泡半小时,然后煎1小时,过滤;残渣复加水2一3倍,加热煮沸40分钟,过滤;合并2次滤液,蒸发浓缩500毫升,即成。再取大青叶500克,依上法浸、煎浓缩,然后加等量95%乙醇,静置一夜。取上层清液用精制棉滤过,所得滤液减压蒸馏,除尽乙醇,然后于常压下蒸发至250毫升,再加入单糖浆及适量香精混合均匀,即得大青叶糖浆。取大青叶糖浆、蒲公英浸煎浓缩各等量,混匀,加0.3%苯甲酸钠为防腐剂,即成。用法1日3次,每次每周岁3一5毫升。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50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日数最短1天,最长者半个月,一般以4一5天居多。痊愈标准为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追踪1月未见复发。


[处方来源]山西省太原钢铁公司钢铁医院贾如宝。


[处方备注]蒲公英有清热解毒、利嗽化痰之功;大青叶亦为清热解毒之品。二药配伍教能治麻疹热毒大盛而并发肺炎喘咳之正


6.[处方名称]牛膝甘草场


[功能主治]功能消肿解毒,利咽止痛。主治麻疹合并喉炎。


[处方组成]牛膝20克、甘草10克,加水150毫升,煎至60毫升。每次口服4~6毫升,20一40分钟1次。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19例麻疹合并喉炎患儿,其中单纯性喉炎为99例,重症喉炎和喉炎并发肺炎20例。结果症状消失时间最短为1天,最长为13天。平均约3.4天。117例仅用本方完全治愈,占总数98.32%。


[处方来源]姜经典。


[处方备注]牛膝有散瘀血、消痈肿、除喉痹之功。《千金方》早有治风瘙隐疹、癞病及痔痛等皮肤病记载,《圣惠方》等均言其有祛风湿之作用,《本草纲目》曾有新鲜牛膝根一握配艾叶七片,取汁灌鼻以治喉痹、乳娥之方,可见此药兼祛风退疹。消除喉疾之功,配以清热解毒、利肺化痰之甘草,则于麻疹而兼有喉痹突甚为相宜


7.[处方名称]透疹汤


[功能主治]功能宣肺解毒,清热透达。主治麻疹初期。麻疹将出未出,隐现于肌肤之间,发而不透或出而即没者。


[处方组成]连翘2.4克、蝉蜕1.5克、北紫草3克、牛蒡子2克、葛根6克。桔梗2.4克、银花2.4克、甘草1.2克,水煎服。以上为1~3岁小儿剂量,4~6岁加50%,7一12岁加倍。每日1剂,服至疹收热退为止。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用本方治疗2378例,其中882例为侵袭期。用药1一7剂,悉数治愈,能缩短侵袭期病程并减轻其症状。本方也能缩短出疹期病程并减轻其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其余各期也用本方加减变化治疗,除有15例死于并发症外,2363例均告治愈。


[处方来源]广东省东范县太平人民医院内科李启焜。


[处方备注]本方以连翘清热解毒;蝉蜕疏解风热,宣肺镇痉;北紫草凉血解毒,透发麻疹;牛蒡子宣肺透疹;葛根透解肌热;甘草清热解毒、银花、开师消热,故能协同进邪外达,清热解毒。方剂仍属辛凉面有透解之功,故对麻疹侵袭期最为妥当。中医学历来重视麻疹透达,认为出疹之顺逆为至要一关,如能迅速速达即可缩短病期,减轻症状,降低病死率。本方集透疹与解毒为一体较为理想。


8.[处方名称]消炎透疹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肃肺胃,消炎涤痰。主治麻疹发疹期并发肺炎。麻疹收设期并发肺炎者忌用。


[处方组成]粉葛根6克、南薄荷(后下)2克、光杏仁9克、炒牛善4.5克、白桔梗3克、粉甘草1.5克、炒蒌皮6克、冬桑叶4.5克、净连翘6克、金银花6克、净蝉衣2.4克。水煎,日服3一4次。每次40一60毫升。


[辨证加减]表寒重加荆芬、防风,去银花、连翘;里热甚加芦根、石膏,酌减葛根、薄荷,去桔梗、甘草;伤津加麦各、天花粉;痰多加贝母,甚则加葶苈子;腹痛有蛔虫加使君子。


[疗程疗效]治疗6o例,除20例病情特别危重加用抗菌素及输血。输液外,均始终以本方加城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


[处方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工人医院陈伯涛。


[处方备注]葛根、薄菏、蝉衣辛凉宣解透疹;杏仁、牛蒡、姜皮、桔梗、甘草宣肺排痰;银花、连翘、桑叶疏风清热解毒,故本方有透风热于处之效。且有辛散而不燥,轻清而无凉遏之弊,能使肺经郁火、胃中邪热一并清肃等特点,而无麻杏石甘汤之猛峻、泻白散之泻伐、沙参麦冬汤之滋腻、犀角地黄汤之寒凉,方药轻灵而确能获消炎透疹之效

治麻疹妙方

1竹叶柳蒡汤

【来源】明·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歌诀】竹叶柳蒡汤蝉衣,荆芥干葛薄荷随,

知母玄参生甘草,养阴生津麦门冬。

【组成】西河柳15克,荆芥3克,干葛45克,蝉衣3克,薄荷3克,炒牛蒡子45克,知母3克,玄参6克,甘草3克,麦冬9克,淡竹叶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透疹解毒,清泄肺胃。

【方解】肺胃郁热,痧疹不透。方用西河柳、葛根、荆芥、蝉衣、薄荷解肌透疹;配以竹叶、知母、玄参、麦冬清泄肺胃,养阴生津;牛蒡子宣肺透表,化痰止咳;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综观全方,使透疹不致过于发散,汗出而无伤津之虞,共奏透疹解毒,清泄肺胃,养阴生津之功。

【主治】痧疹透发不出、烦热躁乱、咽喉肿痛者。可用于麻疹、风疹、荨麻疹以及皮炎、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云:“热甚,加石膏15克,冬米1摄”,旨在清阳明之热且和胃气。如咽痛甚者,加银花、连翘;热甚伤津者,加沙参、生地;气虚者,加西洋参;喘嗽剧烈者,加杏仁、前胡等。

 

2宣毒发表汤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

【歌诀】宣毒发表用升麻,荆防葛根桔前胡,

枳薄木通淡竹叶,翘蒡芫荽生甘草。

【组成】升麻、葛根、前胡、桔梗、枳壳、荆芥、防风、薄荷、木通、连翘、淡竹叶、牛蒡子、生甘草、芫荽。(剂量可随证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透疹。

【方解】方用升麻、葛根、芫荽透发麻疹;助以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更佐以木通、淡竹叶清热利水,以泄邪热;桔梗、前胡、牛蒡子、甘草宣肺化痰;连翘清热;枳壳理气。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透疹之功。

【主治】麻疹初起、恶寒发热、疹点隐而不发、烦闷躁乱、小便短涩或黄赤、苔薄白、脉浮数者。可用于麻疹、水痘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

【加减】原书【加减】法: “感寒, 加麻黄, 夏月勿用; 食滞, 加南山楂; 内热, 加黄芩。”

【附记】凡麻疹已透,身热已退以及气短亏虚者,不宜服用。

 

3宣肺透疹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王东方)

【歌诀】宣肺透疹用连翘,葛根紫草配牛蒡,

银花甘草荆芥穗,桔梗蝉蜕淡豆豉。

【组成】连翘、牛蒡子、紫草、葛根、桔梗、银花、甘草、淡豆豉各3克,蝉蜕12克,荆芥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此为1~3岁剂量,4~6岁适当加量,7~12岁加倍。服至疹收热退为止。

【功效】宣肺透疹,清热解毒。

【方解】麻疹重在透达,故出疹之顺逆至关重要,应以迅速透达为首务。故方用葛根、蝉蜕、荆芥、淡豆豉、桔梗、牛蒡子疏风宣肺透疹;连翘、银花、紫草、甘草清热解毒,且紫草善清血分之热邪。综观全方,集宣肺透疹与清热解毒于一体,用于疹出不畅者疗效显著。

【主治】麻疹初期,麻疹将出隐现于肌肤之间,发而不透或出而即没者。

【附记】有严重并发症者忌用。

 

4解毒透疹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舒忠民方)

【歌诀】解毒透疹用蝉蜕,银花连翘桑叶施,

再加一味牛蒡子,麻疹可透效堪夸。

【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6克,蝉蜕6克,桑叶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透疹。

【方解】麻疹以透为贵。故方用蝉蜕、桑叶疏风透疹、牛蒡子宣肺化痰,调畅气机;配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且有透热之功,助疹透发。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疏风透疹之功。

【主治】麻疹。

【加减】若热毒甚或疹点隐晦, 加紫草、 丹皮; 面红目赤, 加菊花; 口渴无汗, 加葛根; 表证明显者, 加荆芥; 咳嗽甚, 加鱼腥草、 川贝母或重用桑叶; 喘促痰多, 加生石膏、 麻黄、 杏仁; 高热或有惊风, 谵语配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附记】麻疹初中期阶段,只要是顺证者,必有发热,咳嗽,泄泻。此3症缺一都不是佳象。若3症均见,不必过早用退热、止咳、止泻的药物,以避免有闭门留蔻之弊。

麻疹病人应避风,又要保持空气畅通;保持安静环境,切勿惊忧患儿。应禁食油腻、鱼腥及辛辣之品,少食生冷。对素体虚弱的患儿,反嘱食适量的鸡蛋,瘦肉等,以扶助正气,驱邪外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