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
又称急性菌痢,是一种常见的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小儿最为多见。夏秋季为高发季节。起病急,头痛、恶寒发热、体温可达38~40℃,周身不适。初起即为糊状或水样便,很快便转为黏液脓血便,便意频频,里急后重,便次可多达几十次,量较少,伴阵发性腹痛。中毒型菌痢,常没有腹泻,起病即见高热,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可危及生命。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可以确诊。本病重症必须送医院治疗,轻症可用家庭巧治法。
一、内 治
1.鲜马齿苋捣烂,取汁20~50毫升,加糖适量调味,隔水蒸熟,或干马齿苋120克煎浓汁。适用于婴幼儿服用,每天2次。年龄大点的孩子,可将马齿苋入开水中焯熟,加大蒜、醋、盐、等调料,作凉拌菜食用。同时还可用马齿苋50克,煎汤代茶频服,直至病愈。
2.紫皮大蒜煮熟吃,每次1~2瓣以上,每日3次,或不拘时,尽量多服用。
3.马齿苋、薏米、山药各适量,煮粥食用。每日3次,或少食多餐,至病愈。 4.生姜、葡萄、萝卜各等量捣烂,取汁50毫升。加糖适量,顿服,每日2次。适用于有呕吐的小儿,效果颇佳。 5.生大蒜4~8瓣,捣烂后用冷开水400毫升浸泡4小时,过滤取汁,加糖适量调味,1天分4次服完。或加油盐调服。
6.山楂30克,木香10克,水煎,加糖适量,每天2次分服。 7.黑木耳80克,豆腐250克,大蒜1头共煮汤,加调料适量,每天3次分服,连服数日。
8.牛奶250克,荜茇10克,红糖30克,水煎,加糖调服。
9.怀山粉150克,荜茇10克(研细末),或马齿苋100克(切碎),红糖适量,煮粥,随意食用。 10.醋冲白糖,代茶频饮。
11.霜打的萝卜叶,煎汤代茶频饮。 12.柞树皮10克,煎汤加入白糖代茶频饮。
13.薤白(小根蒜)30克,同小米煮粥吃。
14.野苏子(铁苋菜)鲜全草1把,洗净,切碎绞汁加适量糖,上锅蒸熟服用。每天2次。
15.旱莲草(牛心草、红旱莲)15~30克,水煎代茶饮。
16.黄瓜藤、叶或干黄瓜藤,不拘量水煎代茶。
17.马齿苋适量,大蒜数瓣,共切碎,打入鸡蛋1个,拌匀炒食,每餐1个。
18.小蓟根(刺菜的根)30克,水煎代茶服。
19.鸡冠花100克,水煎加入白糖代茶。
二、外 治 1.鲜马齿苋捣如泥,合芥末粉调匀,敷脐,每日换药1次。 2.五倍子末用醋调糊,敷脐,每日换药1次。
3.五倍子15克,黄连5克,木香10克研末,酒调匀,敷脐,每日换药1次。
三、其 他
(一)针灸或点穴疗法
针刺、艾灸或点按天枢、足三里穴(均为双侧)。针刺以中度刺激,留针15分钟;艾灸各穴为10分钟,勿烫伤皮肤;点按穴时适度。每日1次,6~10次为1个疗程。
(二)耳穴压豆或按摩
取穴大肠、小肠、神门、交感。白痢者加脾穴;赤痢者加心穴;里急后重,便次多者加直肠;恶心呕吐者加胃、贲门;发热者加耳尖放血;久痢者加肾。 (三)推拿对湿热痢者: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清河水,推下七节,分阴阳,运内八方,清肺经,揉天枢。 对于寒湿痢者: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和上巨虚。
【防护】①密切注意小儿的病情变化,对高热、嗜睡、抽搐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②患儿要多喝水,吃流质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腻之品。③注意隔离,处理好排泄物。小儿用具煮沸消毒。④教育培养孩子养成生吃大蒜的习惯,尤其是在流行季节,应每天吃生大蒜5瓣以上。⑤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