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鹅口疮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真菌性口腔炎。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微高起的乳凝样斑膜,其周围无炎症反应,无痛,斑膜大小不等,不易擦去,强行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常见于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严重者口腔粘膜大部或全部被覆盖,并可蔓延至咽部,甚或波及到肺,危及生命。

本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所引起。新生儿可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乳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污染传播。婴幼儿营养不良、身体虚弱、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或激素时,也可发病。

本病诊断依据婴幼儿口腔粘膜覆盖的点状或片状白色膜样物,颇似奶块,但不易楷去。取薄膜于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镜捡可见霉菌丝及芽孢。或用沙保劳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4天后可见菌丝、茵体形成的孢子菌落,菌落数在50%以上有诊断意义。

现代医学对本病一般应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或外用。

本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鹅口”或“鹅口疮”、“雪口”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小儿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护理不当,感受秽浊之邪所致。根据发病情况,有因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脾虚湿泛等不同,若心脾积热,则邪热循经上行,复感邪毒,则内外合邪,熏蒸口舌;素体阴亏,或久病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外邪乘虚入侵,素体脾虚,运化失司,湿浊上泛,内外合邪,蕴结口舌,均可致口腔白屑堆积


1.[处方名称]冰硼蜜剂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消炎。主治心脾积热而致鹅口疮。


[处方组成]冰片1.8克、硼砂1.8克、朱砂1.5克、玄明粉1.5克,以上共为细未,徐徐兑入蜂蜜适量,随兑随搅,成糊状后,装瓶备用。用时应洗净口腔,然后以棉棒涂之。每日3~4次,甚则日搽5~6次有效。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鹅口疮患儿350例。其中2~6天内治愈者达237例,6~15天内治愈者为92例,15天以上治愈仅为21例,总有效卒100%。


[处方来源]北京市儿童医院刘韵远


[处方备注]鹅口疮一症起病多与心脾有关,心脾热盛,循经上炎,熏蒸于口舌即为本病。本方具有清解心脾积热,消炎解毒之功,辅以蜂蜜防腐润肤之力,实为治疗小儿鹅口疮之要药。再则小儿恶食味苦之品,涂搽苦味药粉易致呕吐,而本方味清凉而甜,没有苦味,无刺激粘膜作用,并且婴幼儿用之不会吐出,咽下无妨,配制简单,疗效较好,是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2.[处方名称]倍明散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降火解毒。主治热毒熏蒸而致的鹅口疮。


[处方组成]五倍子、明矾(又名白矾)各等分,冰片少许。将五倍子、明矾分别捣碎如米粒,和匀放于砂锅内用文火炙炒,待其熔解释放出水分如枯矾状,离火冷固取出,研极细粉未,另研冰片少许加入拌匀,贮瓶备用。用时以净指蘸水粘药粉少许涂患处,每日1至3次,1-3口斑膜退落而愈。


[辨证加减]若用1天无显效者,可加用细辛散醋调外敷脐周治疗。


[疗程疗效]治疗200例,均痊愈。


[处方来源]山西省绎县公里卫生院张道廉。


[处方备注]本方以五借子降火解毒;白矾燥湿解毒,冰片清心解毒。全方有清热降火,燥湿解毒之功,适合于心脾积热日久、热毒循经上炎、熏蒸口舌而致的鹅口疮治疗,其中尤以满口生疮溃烂者效佳。


3.处方名称]连芩山栀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解心脾积热。主治心脾积热型的小儿鹅口疮。


[处方组成]黄连1.5克、黄芩3克、山栀5克、生石膏5克、生地5克、茯苓5克、银花5克、生军3克、灯芯5克,水煎2次,少量多次内服。另每日用银花3-5克、川连3-5克、生甘草3-5克煎汤拭口,或外吹冰硼散,每日2次。


[辨证加减]伴有心烦、夜寐不安者加蝉蜕3克、钩藤5克:若大便稀薄,次数增多者去大黄,加炒麦芽。


[疗程疗效]治疗21例,口腔白屑均在1周内去尽,乳食增加,精神如常。


[处方来源]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秀华。


[处方备注]鹅口疮病因多由先天胎热内留,或生后口腔不洁,临床可出现心脾积热和虚火上炎等候,其中以心脾积热为常见。本方为治疗心脾积热型鹅口疮之要方。方中黄连、黄芩、生石膏清热泻火;山栀清热解毒;生军泻火通便;银花散热解毒;生地、茯苓养阴凉血,健脾和胃,灯芯清心利尿。全方有清解心脾积热之功,使是炎之火从二便而走,心脾积热得清,火不上炎,则收效甚捷。21例病儿中,有18例其乳母孕期嗜食姜椒辛辣之品,可见胎热内蕴、遗患胎儿是其主要原因,故乳母哺乳期须忌食辛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4.[处方名称]午制散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心火上炎、热毒熏蒸之小儿鹅口疮。


[处方组成]米棕箬100克、甘草10克、冰片2克,将米棕箬用早稻杆灰汤浸煮后烧成炭,和甘草、冰片共研细未,瓶贮备用。用时吹或涂于口腔内,每日5-6次。


[辨证加减]伴口臭便秘者酌用凉膈散加减;伴消化不良者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新生儿和婴儿一般不用内服。


[疗程疗效]治疗78例,经治1~3天后鹅口疮全部消失,平均用药2.1天。12例隔数天复发,再次用药,又获痊愈。



[处方来源]浙江省温州市东风医院夏岳云。

是由白色念球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以新生儿最为多见,婴幼儿也可发生。轻症:小儿口腔内、舌上黏膜有斑点状白屑,外似乳块,不易擦去。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重症:舌上、口腔内黏膜满布白屑,同时可伴有烦躁不安、哭闹、拒食、流涎,甚者有低热。

1.白鹅)  

 来源外治方原料;鹅1只或数只(以白鹅为佳)。

制法;先用食物(加小鱼类等)进行佯装喂食(实际并不给它吃),以促使鹅的唾液分泌,然后立即将鹅逮住,倒置

(头低尾高),掰开鹅口,其鹅涎即从口中流出,用洁净碗装。

用法;使用时,用一片洁净鹅毛(翅膀毛)或鸡毛,蘸鹅涎涂于患儿口腔内的发病部位。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疗效极佳。一般涂1次即愈。

2.银花)  

 来源原料;黄连、银花、生甘草各5克。

制法 水煎,去渣取汁,待温,随时拭口。

3. 细辛)  

 来源外治方原料;细辛3克。

制法;研细末,用温开水调为糊状,置肚脐内(以平肚脐为度),然后外盖纱布,胶布固定,2日后去掉。

用法 一般用1次可愈,若不愈可再用1次。

功效

4.附子)  

 来源外治方原料;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

制法;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每日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

用法

  功效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170例,有效率达98%。另据报道,单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敷两脚心,连用3晚,治疗本病30例,也取得较好效果。

5. 莲肉)  

 来源外治方原料; 党参3—6克,莲肉10粒,冰糖30克。

制法;莲肉用热水泡发后,与党参、冰糖一起,加水适量,置锅内隔水蒸熟,

用法;分2—3次服食,每日1剂,连服3—6剂。

6生石膏)  

 来源单验方原料;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

制法;加水共煮2小时以上,然后放白糖适量,煮沸后,饮汤,

用法;分3次服,每日1剂。

7. 芝麻油)  

 来源外治方原料; 芝麻油十数滴。

制法;冲化于10毫升的淡盐温开水中,

用法; 每次取2—4滴入口中,每日10余次。

8.金针菜)  

 来源单验方原料; 黄花菜(金针菜)50克,蜂蜜50克。

制法; 先用黄花菜煎汤半怀,再加蜂蜜调匀,分3次服

用法;每日1剂,连服4—6剂。

中药偏方;

1.西瓜皮100克,煎水,每日2~3次,连服4~5日。

2.黄花菜50克,煎汤250毫升,加入蜂蜜50克调匀,频服,1天服完,连服4~6天。

3.玫瑰花、白扁豆各10克,生姜2片,每天1剂,水煎,不拘时,代茶饮连服至愈。

二、外 治

(一)西药

   喂奶后,将10%的紫药水滴在小儿的舌下,利用其舌的活动使药水涂到整个口腔黏膜,每日2~3次。

(二)中药

1.明矾10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脐、足心(涌泉穴),每日1~2次。

2.向日葵茎髓适量,烧炭研末,用芝麻油调匀,搽患处,每日2~3次,连用3~5日。
3.黄柏15~20克,醋可浸没即可,浸7天后,用醋涂患处,每日数次,连涂4~5天。此药醋最好在婴儿快要出生前家中备好。

4.红糖适量,研细末,每次涂患处少许,每天数次,至愈。

5.柿霜适量,每次涂少许于患处,每天数次,至病愈。

6.鲜桑皮内白汁,取出来搽患处,或掐断嫩桑芽取汁涂患处。

  【防护】婴儿奶具每天消毒20~30分钟,母亲在喂奶前应将奶头、手洗净,若母亲患有阴道真菌病应及时治疗。同时要加强小儿的营养,增加抗病能力。对已患病的婴幼儿不要擦白斑,以防损伤黏膜 

小儿口疮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它以口腔内唇颊、上腭粘膜、牙龈及舌边等处出现数
量及大小不等的浅黄色或灰白色溃烂面,并见周围红赤疼痛为特征。本病常由脾胃积热、心
火上炎、虚火上炎几种情况所引起。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如下。
[方一]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
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
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方二]
西瓜1个,白糖少许。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
于,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本方常食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方三]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
可吃可不吃。
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方四]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将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
日1次。
本方适用于口舌溃烂、口中热臭。

[方五]
淡竹叶6克,灯心1.5克,人乳汁(或牛乳)100毫升。先煎竹叶、灯心,取汁10毫升,点入乳
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
本方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便赤湿、小儿夜啼等症。
[方六]
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
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方七]
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
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
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方八]
红柿不拘多少,糯米50克,蜂蜜少许。将红柿下筛取汁,和糯米煮粥,调和蜂蜜,做餐食。
本方适用于热病口烦渴,于咳咯血,口疮舌烂。
[方九]
灶心土、竹叶等量。将灶心土煎水澄清,清液煎竹叶,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心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的口腔溃烂。
[方十]

银耳10-12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1小
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
食银耳饮汁,每日1次。
本方对虚热型口疮尤宜,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者有滋补作用


口疮的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
服4剂。
(5)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
盖之。口疮又名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点,有虚实之分。
(6)干姜(炒黑)9克、黄连15克。上2味为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本方主治
口舌生疮,不能饮食者,神效。
3.饮食自疗法
(1)莲子30克、白萝卜250克,共煮服,每日2次,喝汤食莲。

(2)莲子芯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3)绿豆60克、生地30克、水煮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剂。
4.外治自疗法
(1)青黛散、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四药任取一种敷患处,每日4-5次。
(2)明矾5克加水至100毫升,含漱1-2分钟。
(3)坚持用浓茶漱口,能促口腔溃疡面的愈合。<口疮>

小儿口疮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名】凉膈散。
【组成】黄芩6克,连翘6克,栀子6克,大黄6克,芒硝(冲服)3克,竹叶10克,薄荷3克,
白蜜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口疮>

鹅口疮

是发生在婴儿口腔内的一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因似鹅口而得名。治宜清热解毒为主。

处方1:百草霜、青黛、橄榄炭各等量,共研细末,外撒患处。每日3次。主治小儿鹅口疮。

处方2:焦内金9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在小儿睡熟时,将药撒入口内。每日2次。每次用1粒红小豆大小量。主治鹅口疮。

处方3:樱桃去核取原汁3-5毫升,置杯内隔水炖,凉后分1-2次灌服。每日1-2次。连用3-5天。主治鹅口疮。

处方4:细辛5-10克,研末,醋调为糊,外敷于脐,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用3-5天。小儿口腔溃疡可愈。

处方5:吴茱萸9克,研细末,醋调敷于足心(男左女右)。布包扎,勿脱掉。日换药3次。主治小儿口疮。

处方6:脱脂棉消毒麻油浸后蘸食盐,擦涂患部,每日数次,以不损坏口腔为度。主治小儿鹅口疮。


鹅口疮

   治鹅口疮方

[药物]红糖适量。 [用法]以手指蘸糖,轻轻涂擦口腔患处,随蘸随涂,每天数次。 [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数例,一般 2~3 天即愈。 [来源]刘书生,山东中医杂志

细辛散   
[药物]细辛 3 克。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置肚脐内,用胶布覆盖固定,2 天后去掉。 [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 15 例,均用药 1 次即愈。[来源]薛维振. 河北中医

乌梅桔梗汤
[药物]乌梅、桔梗各 15 克。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轻轻拭擦患处,每天 1~2 次。 [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 58 例,收效甚速,轻者用药次即愈,重者 3 天收功。 [来源]张庆年,湖南中医杂志

  倍冰散   
[药物]五倍子 20 克,冰片 3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用药末适量吹于患处,每天 2 次。 [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 20 多例,一般 2 天即愈。 [来源]薛维振.河北中医

地龙白糖浸液   
[药物]活地龙 10~15 条,白糖 50 克。 [用法]将地龙用清水洗净后置于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用镊 子轻轻搅拦,使其与白糖溶化在一起呈黄色粘液,盛于消毒瓶内备用。用棉 签醮此液涂布在疮面上,3~5 分钟后用盐水棉签擦掉即可,每天 3~4 次, 夜晚疼痛时可再外涂 1 次。 [疗效] 此方治疗鹅口疮 20 例,一般 3~5 天可治愈。 [来源]何国兴,中医杂志

鹅口疮方   
[药物]鲜天晴地白全草、糯米各适量。 [用法]将天晴地白全草洗净切碎与糯米拌匀,加适量冷开水,捣烂取 汁,用干净细布将药汁轻涂于患处,每天涂数次。 [疗效]此方治疗鹅口疮,一般 2~3 天即可痊愈。 [来源]   邓克新.湖南中医杂志  

  蓖麻散   
[药物]蓖麻子、吴茱萸各 30 克,大黄、制南星各 6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贴于涌泉穴处, 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掉。上药 1 料分 5 次贴完,每 5 次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疗效较好。 [病例]刘×\u65292X男,5 个月。3 天前其母发现患儿上腭出现黄豆大小白 色小点,拭之不去。检查发现上腭约 0.2X0.5 厘米白色乳凝块样物。以此方 治疗 1 个疗程,痊愈。 [来源]  杨迎民.浙江中医杂志

冰黛散   
[药物]青黛 6 克,冰片 3 克,朱砂、硼砂、乌贼骨各 5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棉签醮 3%碳酸氢钠溶液,把患面清洗 干净,取适量药末吹撒于患处,每天 4~5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鹅口疮 43 例,经 2~7 天治疗全部治愈。 [病例]马×\u65292X女,  11 个月。于 10 天前患肠炎,呕吐腹泻,发热, 并发口糜。经治疗腹泻、呕吐止,但口糜症状加重,舌苔、咽部、食道入口 及口腔周围粘膜红肿和有大小不等的乳白色斑块。以此方治疗 3 天痊愈。 [来源]李连伦,等,湖北中医杂志

加减抑花散  
  [药物]黄柏、青黛各 30 克,炒蒲黄 20 克,冰片 5 克,硼砂 2 克。 [用法]黄柏晒干或置锅内文火焙干,研为细末,与诸药混合备用。取 一小白纸卷成筒状,将药末装筒内,吹入患儿口腔处,一般在乳食后 30 分钟 吹药,每天 3 次。药量视疮面大小而定。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鹅口疮 98 例,治愈 71 例,好转 4 例,无效 1 例。 [来源]曹宁芳,等,广西中医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