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小儿发热

 学中医书馆 2014-01-13

小儿发热

小儿之病,多有发热,所以先了解发热,以后一切疾病就比较容易分析了。发热不算一种病,只是一种现象,所以不要见热即退,而应该分析发热原因,从根本解决发热问题。否则一味退热,或令病迁延不愈甚至加重,或令病邪深藏体内,治不彻底。很多人一遍遍用退烧药,却从不找根本原因,最后归结为小儿体弱发热。一味镇压,后患无穷,必从根本寻解决和疏导方法,治国如此,治水如此,治病也如此。

《黄帝内经》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实者,热也。”《幼幼集成》将小儿发热简单分为四大证︰表热,里热,虚热,实热。

一、表热:小儿无故发热,多由外感风寒。其证喜人怀抱,畏缩,恶风寒,不欲露出头面,面带惨色,不渴,清便自调,吮乳口不热,或鼻塞流涕,或喷嚏,浑身拘急。此表热也。初起时一汗可解(小而不可发大汗,易伤元气,以后再说)。

二、里热:发热时,喜露头面仰身卧,扬手掷足,揭去衣被,渴欲饮水,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热,小便赤,大便闭。此里热也。宜解利之。

三、虚热:多从大病之后,或温热,或潮热,如潮汐有定期也,或渴或不渴,大小便如常。宜补之。

四、实热:面赤腮燥,鼻孔干焦,喜就冷,或合面卧,或仰面卧,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大小便秘。宜微下,但不可以大泻。

以上四热为纲,其下杂证为目,有纲有目,小儿热可辨。

1、伤风发热,其证自汗身热,呵欠,目赤多睡,恶风喘急。此因解换褓裳,受风所致。治宜解肌,柴葛桂枝汤,热退之后,略宜滋阴。

2、伤寒发热,其证无汗身热,呵欠顿闷,项急面赤,喘急恶寒,口中气热。此因脱换受寒所致。治宜惺惺散。热退后,微服沆瀣丹,以防内热。

3、既伤风寒,发热,又兼吐泻者,不可发散。此脾胃虚怯也。但以五苓散煎送理中丸。

4、伤热发热,多在夏月。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俱热。此因天气过热,而包裹过浓,受其热也。人参白虎汤以解其热,次以调元生脉散补之。

5、伤暑发热,夏月有之。其证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冷。此由高堂广厦,阴冷太过,中气受伤所致。先以调元生脉散补其气,次服四君子汤以防吐泻。

6、心热者,浑身发热,面青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躁,狂叫恍惚,此心热也。导赤散加黄连。

7、夜热者,夜间作热,旦则退去,此血虚也。六味地黄东加龟板、当归、白芍,敛纳阴气。

8、伤寒无汗,服表药而汗出,其热不退,又复下之,热仍不退,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外,此为虚热,不可误用寒凉,即当和其胃气,裨阳气收敛,其热自退。四君子东加炮姜。

9、疳热者,形色黄瘦,食不长肌,骨蒸盗汗,泄泻无恒,肚大脚小。多起于大病之后,失于将息,又或伤饥食饱,脾气受伤。六君子东加当归、白芍。

10、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由气血壅实,五脏生热。郁蒸于内,则睡卧不安,精神恍惚;蒸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燥急喘粗,甚则搐搦。以导赤散煎汤送泻青丸,大小便秘者,集成沆瀣丹。

11、烦热者,躁扰不安,五心烦躁,四肢温壮,小便赤涩。此心经有热,宜导赤散加麦冬、栀仁。

12、积热者,面赤口疮,大小便黄赤。此表里俱实。或因内伤酒面,煎炒炙炸,或误投峻补之药;或外因浓棉炉火,温暖过度,皆能生热。此人事所致,宜沆瀣丹清解之。

13、虚热者,或汗下太过,津液枯焦,或大病之后,元气受伤,皆能生热。其证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虚汗自出,神慢气怯,四肢软弱,手足厥冷。此气虚发厥,血虚发热,大虚证也。四君子东加炮姜,甚则加附子,热退以平剂调之。

14、客热者,乍有乍无。邪热干心,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而后身热,恍惚多恐,闻声则惕。此正气虚而热邪胜,故邪正交争,发热无定,乍进乍退,如客之往来莫测也。导赤散先彻其邪,后以团参散护其正气。

15、血热者,每日已午时发热,过夜则凉。此心经血热也。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散。

以上仅为发热纲目,了解后多有裨益。实际应用中,病有多变,以后逐一解释,以求简便易懂。就以往经验看,常见小儿发热主要是积食、风寒、婴儿急疹、生长热(如长牙)、惊吓。只要掌握好这几种就可以应付日常问题,以后一一重点分析,发热各有原因,应辨别情况治疗用药,其中风寒需立刻用药食调养,其他不用紧张,不可以一概点滴、杀菌,徒伤身体遗后患。

文内所列药物均为《幼幼集成》所载验方,本人并未尝试,慎重使用。载药方在此,目的是让家长能对疾病与用药有所了解,并不建议立时应用。如需应用,必能辩证,才保安全,不知辩证,一律不可用。
大小便病


    小儿小便忽然短少,即系脾土湿中气虚,须燥湿补土补中,山药扁豆最好,不可重用白术横烈之品。因小儿经脉脆薄,不能任横烈之药。山药又能补肺金以收水气,故为小儿燥湿补土补中妙品。小儿小便短少,如误服发散消食败火之药,即出大祸。若尿少又发热,其祸更大。凡治小儿百病,总要先问小便长短,若小便短少,大便即泻,便成危险之候。无论何病,小便短大便泻而发热,是为脾虚。用山药扁豆各一二钱以补中补土,利尿燥湿。泻止尿利,发热自退。如时行温燥病起之时,加黄豆二三十粒,以清温燥便妥。倘小便短少大便又泻,发热昏迷,误服散药凉药无不热加泻加,风动而死。因根本已虚,又遭攻伐,则根本坏也。凡小儿病无不由根本虚者,根本不虚,虽时行病起,亦不病也。尿少便泻发热,虽咳嗽不可加降肺药。尿少便泻为中下虚陷,降肺则中下更虚更陷。倘因而加喘,则下陷又加上逆中败而亡。只须热退泻止,咳即自愈。服山药扁豆之脉,必浮虚也。如脉沉实,便非虚证,黄豆亦不可服。脉实发热,必有停食内热。

    小儿大便绿色,一日数次,日久不愈,即土败风起。风者,肝木之病气也。肉桂阿胶即效,或白术阿胶亦妥。有阿胶则白术可用。如无他病而大便绿色,必大人乳汁不佳。换食罐头牛奶,或麦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食之,一二日,大便即黄。大便绿色者,山根如现青色,一面食牛奶面糊,一面食生阿胶一钱自愈。青乃木气失养之象,阿胶善于养木。大便绿色者,虽应服姜附之寒证,亦可加入阿胶,鼻梁青色亦然。小便短忌阿胶。

    小儿大便绿色之病,亦有用天花粉一钱生甘草薄荷五分而愈者,此肺金热者而肝木失养也。

    花粉最清肺热,薄荷降肺,甘草养中培土故愈。鼻梁色青者,多有此证。热证脉必沉而不虚,寒证则中沉必较微也。炒熟糯米粉或糯米稀粥亦效,糯米补肺阴以平热也,比食药稳妥。

    小儿半夜大便,最泄元气。此阴液不足,不能滋养肝木,半夜阳动,木气疏泄。宜鸭蛋调匀蒸熟拌饭自愈。鸭蛋养阴,诸药不及而无大弊,多调尤佳。凡六脉或沉或细而现阴虚诸病皆宜。小儿的药用错,即出祸事,故鸭蛋、山药、扁豆、黄豆、白糖、淡豆豉,皆是小儿至宝。


    初学治小儿病,用食物不用药,治效之后,再学用药,便知用药之危险,小儿病理简单,都是药治坏的,最可恶的是认小儿是纯阳体,有胎毒,肆用一派苦寒伤火消散伤气的药,将小儿治成死证。小儿乃稚阳体也,中和之至,然后成胎也。

    小儿小便短赤非热,清长非寒,尤须彻底认识,短者,中虚土湿,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短。赤者,中虚土湿,木火下陷故赤。木火下陷,中气遂寒。运动停滞,上焦相火降不下来,烧热发作,便成大祸。世人一见尿赤,便用凉药清火,误事多矣。非特小儿为然,大人亦是此理。其小便清长非寒者,里热实,土气燥,木气疏泄,故小便长,木火不陷,故小便清,清润之药,甚合机宜。亦小儿大人之所同。如小便清而多,多食猪肝以润补肝木,肝木补足,疏泄不偏,小便自减。或阿胶白术土木双补即效。惟湿热病小便短赤为热。然乃虚热,非实热。伤寒小便清为病在表,小便赤为病在里,赤亦虚热,少阴寒病,小便极短而清如水,乃为下焦无火,此病极少。小便赤为实热者,必有实热之外证。如烧热不退、舌有干黄苔、口臭、便秘、脉沉实有力也、小便不长不短微带茶色,此为身体强足之象。大人亦如此。

    至于大小便,欲解即下,全忍不住,便是木热中虚。养中气清木热即愈。误认为虚寒而温补之,病必重也。大便泻下不知,小便自下不觉,皆中虚木热。大人亦如此。

    小儿腹泻,有停食者,有热泻者,有脾虚者。停食者粪白夹水,泻而有屁。热泻者,泻出金黄,亦有屁亦夹水。停食与热泻,泻后神气照常,屁有短时,亦有长时。停食水泻,先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予服,如不见效,再用平胃散加减,苍术厚朴栀仁神曲麦芽生甘草白芍当归各三分煎服。小便一利,水泻即止,切莫再服。停食水泻,水入肠胃,食滞不消。苍术厚朴最能温胃消滞,性燥力猛,水泻特效之药。惟水泻最伤津液,苍术厚朴又燥烈伤津,最燥木气,故加当归白芍以养津养木。水泻则木郁生热,热则气动作泻,故加栀仁以清热。泻由停食,故加麦芽神曲以消食也。如只用平胃散,不加当芍以养津液,不加栀仁以清热,多有服后肺肝的阴液伤耗而不能食者,应特别注意。水泻如连泻不止,腹响肠鸣,必系停食,槟榔五分乌梅一枚,消食达木即愈。脾虚之泻,腹不响肠不鸣,稀粪无水,其色灰黑,一滑即下,不似水泻之射远有屁。泻后倦怠神萎面黄,不速止住,其死甚速。用山药、扁豆各二钱,白术五分,干姜三分,炙甘草三分,小便一利,泻即止住。

    热泻者,单用栀仁数分至一钱,一服即止。栀仁清热,最平稳。绿豆汤亦效最好。食欲精神照常,射远有声,热泻也。如泻稀粪夹水,粪带绿色,此为肝寒,宜肉桂五分,阿胶二钱以温木气,止疏泄即愈。凡泻服阿胶而愈者,小便必不短也。


    如脾虚之泻,而又兼吐,原食不化,中气易亡,最为危险。又非山药扁豆所能挽回土气,须用理中丸一二钱,煎汤分二服,乃能挽回。

    脾虚腹泻,不可横加温补,如可不用干姜,不用为妥。小儿一吐土气即败,为小儿病特别重要之点。如所吐并非原食而是酸臭,精神不惫,此为停食。平胃散加减,食消即效,切不可补,单用淡豆豉五十粒浓煎多服亦效。小儿病,药少之方为妥。


    小儿停食不泻者,日久必腹胀干烧,用神曲麦芽各五分以消食,当归芍药各五分以润血,白糖五钱以养中,血润食消,则经脉通而烧热止,不可用攻破药。如日久积深,非下不可者。腹必胀满,按之觉痛。只宜大黄三分附片一分温下之。宜缓宜妥。或用温病篇之加减黄龙汤,少少服之自愈。

    用食物烧焦以消食,世称糊药,植物烧焦者最伤脾胃,不用为好。宜用红白糖以建中气,使中气旋转,脾胃自然运化。脾胃运化,食物自消,或用扁豆一钱藿香五分以养胃降胃亦效。如其嗳酸是食停不化,胃逆生热。可用白糖三钱普通茶叶五分,泡服即愈。茶叶清热,却不败火。茶与糖同用,亦能运动胃气以消化停食。小儿脾胃万不可伤。由茶叶白糖之原则推之,可见小儿病不宜多用力量大之药也。山楂等药伤胃,如可不用,不用为妥。参看时病篇水泻。

    凡大便稀溏,最后有条粪。先稀溏者,热滞也。先条粪而最后稀溏者,脾土虚寒也。大人亦同。最后稀溏宜补脾土,误服凉药消药,必生危险。小儿大便结燥,菠菜或青菜或红薯黑豆煎浓汤服以润之,蓖麻油生蜂蜜均败胃忌服。

    泻而腹痛。泻后痛减为停食,泻后仍痛为脾虚。泻后腹痛应服白术三钱白芍三分橘皮三分煎服,补土舒木为治。


  山栀外敷剂
[药物]生山栀 9 克。 [用法]上药研碎,浸入少量 70%的酒精或白酒中 30~60 分钟,取浸 泡液与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 4 个如 5 分硬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于患 儿的涌泉穴(双)、内关穴(双),外包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发热 60 例,1~3 次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 [病例]楼×\u65292X女,2 岁。鼻塞、流涕、咳嗽已 3 天。昨起发热,曾服 小儿消炎散等药热不退,今天体温 39.5℃,纳减,便干、搜赤,咽红,扁桃 体Ⅱ°\u32959X大,舌红、苔薄黄。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以此方治疗 1 次热退,继 以清热利咽之品调理而愈。 [来源] 方红,等,中医杂志 1991;  (12)  :  32 注:山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之功,故用其外贴涌泉穴,即取“上 病下治”之意,以清泻三焦之热;用其外贴内关穴,以清心经之热。故以此 法治疗小儿发热,常获奇效。    


清热止咳汤   
[药物]鸡屎藤(全草)、火炭母(全草)各 30 克。此为 5~8 岁小儿量。 [用法]上药加水 300 毫升,煎成 100~150 毫升,1 次服完(可适加白 糖调味)。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咳嗽有效。 [病例] 陈×\u12290X突然发热,体温 38。5°\u65315X,咳嗽、声嘶, 咽部充血。服此方 1 剂,次日热退咳止。 [来源」黄显能,四川中医      1985;  (1)  :  42 注:火炭母为蓼科植物 Po1ygonum  Chinense  L.的全草。又名黄鳝藤、 晕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功能清热解毒。    

马鞭草合剂   
[药物]马鞭草鲜叶、鲜淡竹叶、灯芯草各 20 克。 [用法]将马鞭草洗净,置瓷碗中捣烂后,布包绞取药汁;将鲜竹叶、 灯芯草入砂罐内,加水 300 毫升,煎成 200 毫 升,与马鞭草药汁混合,分几次 1 天内服完。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不明原因高热症疗效满意。 [病例]患儿,男,3 岁。无明显诱因高热不退已 13 天,用解热剂、抗 生素及激素治疗,体温稍降,停药旋即回升。诊见神清面赤,微显烦躁,不 呕不咳,无痛无泻。检查五官、咽喉、颈、周身均未发现异常。舌稍红,苔 少,指纹色紫,脉数。辅助检查亦在正常之列。以此方治疗,1 剂而病势顿 挫,势降体安。 [来源]  樊淡。浙江中医杂志

忍杏升降汤   
[药物]  银花藤 15 克,杏仁、炙僵蚕各 8 克,净蝉蜕 5 克,生甘草 3 克。 [用法]  2 岁以下每天 1 剂,水煎分 2 次服,3 岁以上每天 1~2 剂, 水煎 2~4 小时服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243 例,1~2 天热度退至正常者 195 例,3 天热退至正常者 25 例,4 天热度退至正常者 23 例。 [病例]  钟×\u65292X男,5 岁。发热 2 天,体温 39°\u65315X,曾服 APC 等药热 稍退,尔后热势又张,前额胀痛,身热畏风,纳呆口臭,咽红且痛,苔中厚 腻,脉浮数略滑。以此方加焦三仙各 8 克,2 剂,身热已退,再以疏理肺胃 之法调治而愈。 [来源]  程栽芝。浙江中医杂志,   

小儿退热散   
[药物]  连翘 120 克,黄芩、黄柏、山栀子、知母各 80 克,淡竹叶、 薄荷、大黄、大青叶、浙贝母、炙甘草各 60 克。 [用法]上药研细为末备用。用时以白糖开水冲调服用。3 岁以下幼儿, 先用开水冲泡药末,纱布滤去药渣后口服。4~7 岁每天服 2 次,每次 3 克, 4 岁以下每次服 2 克。 [疗效」此方治疗 7 岁以下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有一定效果。 [病例]殷×\u65292X女,5 岁。发热 4 天不退,体温 39.4°\u65315X,伴有口于, 咳嗽,小便发黄,食欲不佳,彻夜吵闹。因青霉素皮试有过敏反应,仅服 1 天退热药物,高热未退。以此方 8 包,每天服 2 次,每次 3 克,白糖调开水 冲服,2 天后痊愈。 [来源]    徐宏生。湖北中医杂志


银石饮  
  [药物]金银花、石膏各 30 克,玄参 20~30 克,神曲 15 克,荆芥 8 克。 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3~5 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 2 次,共取药液 150 毫升,3 岁以下每天服 1 剂量, 3~8 岁服 1.5 剂量,8 岁以上服 2 剂量。要求每天药量在当天晚上 11 时以前 服完。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高热 175 例。服药后 12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 者 71 例,服药 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 42 例,服药 48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 常 52 例,服药 3 天内体温降至正常 10 例。 [病例]周××,男,7 个月。发热 3 天,体温波动在 38.5~39. 5 °\u65315X 之间,伴烦躁口渴喜饮,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于结,舌红、苔黄,指纹红 紫;咽部充血,咽壁滤泡增生。服此方 1 剂,6 小时后微汗出,热退;再服 1 剂,诸症悉平。 [来源]   李江。浙江中医杂志


退热饮  
  [药物]石膏 20~30 克,麻黄 3~5 克,白僵蚕、蝉蜕、生甘草各 3~6 克,金银花 15~20 克,防风、荆芥各 10 克,杏仁 6~9 克。 [用法]   每天 1 剂,石膏研末先煎 20 分钟,余药用冷水浸渍 10~20 分钟后再与石膏同煎,煮沸 5 分钟,去渣稍凉服。3 岁以下少量多次分服,3 岁以上分 3~4 次服完,可用米汤或糖水送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 54 例,显效 38 例,有效 15 例,无效 1 例。 [来源]    杜发斌,湖北中医杂志

沙参黄连地龙散   
[药物]   川黄连、北沙参、干地龙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分别烘于研末备用。高热合并惊风者按 2:1:1 配制成 散剂,服用量 0.  38/kg 体重/次;高热合并肺炎喘嗽者按 2:1:2 配制,用 量按 0.48/kg 体重/次,均为每天 3 次,溶于温开水中饭前或发热时服。 [疗效]  此方治疗小儿高热 25 例,治愈 20 例,有效 4 例,无效 1 例。 [来源] 唐祥政,陕西中医


石板柴汤  
  [药物]生石膏(先煎)30 克,板蓝根、大青叶各 15~20 克,柴胡、 僵蚕各 9 克。 [用法] 每天 1 剂,水煎分 3~4 次温服,每次口服量不宜少于 20 毫 升。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100 例,显效 96 例,有效 2 例,无效 2 例。 [来源]唐业忠,广西中医药

复方清胃散
[药物]生大黄、甘草各 30 克,生石膏 15 克,滑石 60 克,朱砂 7.5 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天服 2—3 次,半岁以下每次 0.5 克,半岁—1 岁每次 1 克,1—1.5 岁每次 1.5 克,1.5—2 岁每次 2 克,2— 2.5 岁每次 2.5 克,2.5—3 岁每次 3 克,3 岁以上每次 4.5 克。温开水送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 60 例,痊愈 37 例,好转 17 例,无效 6 例, 有效率 90%。 [病例]陈×\u65292X女,2 岁。患儿 2 天前出现发热(体温 38.8℃,伴烦躁, 呕吐厌食,腹胀腹泻,唇干舌红,指纹紫。以此散 18 克,每天服 3 次,每次 2 克,治疗 3 天诸症均除。 [来源]陈来新,等。浙江中医杂志


萸桅散
[药物]吴茱萸、山桅子各 20 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再用纱布包扎固 定,每 4 小时换药 1 次,连用 2—3 天。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较佳。 [病例]陈×\u65292X女,5 岁。患儿口腔散在豆粒大溃疡,口唇结痂,不能 进食,体温在 38—39℃之 间,曾用抗生素及退热药,效果不佳。即以此方 贴敷涌泉穴,用药 2 次后,体温降至 37.5℃,再用 3 天治愈。 [来源]孙军。浙江中医杂志

绿豆糊剂
[药物]生绿豆 50 克,鸡蛋 1—2 个。 [用法]将绿豆研细,过 80 目筛,再将鸡蛋打一小孔滤出蛋清,与绿 豆粉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 3—5 厘米、厚 0.5—0.8 厘米的圆形糊饼 2 个, 分摊于布块上敷两足心(涌泉穴),外以绷带缠裹包扎,每天敷 2 次,每次 6—8 小时。共敷 2 天。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较佳。 [病例]王×\u65292X男,f 岁半。发热 3 天,体温在 39.1—39.50 波动,精 神萎靡,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以此方外敷 2 天,体温降至 正常。 [来源]邵金阶。浙江中医杂志


香龙散
[药物]鹰香 0.3 克,活地龙 3—5 条(白项者最佳,红项者亦可,紫 项者不用),白糖 10 克,面粉少许。 [用法]将地龙洗净,合白糖一起捣烂,加面粉做成疑饼。赐香置于神 阙穴(肚脐)内,再将药饼盖于脐上,用绷带或胶布固定。高热退下、惊厥 停止后,再保留数小时才取下药饼。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佳。 [病例]夏××,女,8 岁。因高热住院数天,经中西药、输液等无效, 病情危重。刻诊:高热,抽搐日发数次,昏迷,牙关紧闭,头项强直,角弓 反张,目不转睛,口唇发钳,腹膨隆,脉洪数有力。以此方贴脐 30 分钟惊厥 除,又服紫雪丹 1 支,配合凉血开窍中药内服,诸症除。后以疏风清热健胃 之药善后。 [来源]李伯川.四川中医

银芩石草汤 [药物]生石膏 30 克,白花蛇舌草 15 克,银花 10 克,黄芩 6 克。 [用法]上药煎汤,每次用 50~150 毫升作高位保留灌肠,每天 3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 86 例,痊愈 67 例,好转 14 例,无效 5 例。 [病例]陈××,男,5 岁。患儿发热 3 天,咳嗽流涕,呕吐痰涎,咽 喉充血,饮食减少,大便干燥难解,昨夜抽搐 1 次,舌红、苔薄腻微黄,脉 数,体温 39.8℃;血液检查:白细胞 13.6×\u65297X09/L,中性 0.80,淋巴 0.20; X 线胸透肺纹理增粗。以上方加双钩藤 10 克,生石决明(先煎 120 克,1 剂 急煎 250 毫升左右,冷后灌肠,每次 60 毫升,每天 3 次。次日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消除。 [来源]陈建平.浙江中医杂志


蝉蜕散外敷治疗小儿发热90例张进安,张宏琴,张晓珍我院门诊近年来采用全蝉蜕外敷涌泉、内关穴治疗小儿发热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9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小于1岁29例,1~2岁31例,3~4岁17例,5~8岁13例;属于上呼吸道感染35例,急性气管炎20例,支气管肺炎8例,急性扁桃体炎27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本法。

2治疗方法取全蝉蜕、山栀子各9g,地骨皮5g,钩藤3g。共研末,然后倒入少量的鸡蛋黄搅拌成泥状,做成4个如伍分硬币大小的蝉蜕散药饼,贴压于患儿的涌泉穴(双)与内关穴(双),外包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

3治疗结果经1~3次治疗,90例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其中外敷1次热退者50例,2次热退者21例,3次退热者19例。

4典型病例冯×,男,2岁,1994年7月1日就诊。患儿鼻塞、流涕、咳嗽已3天,昨起发热,口服小儿感冒冲剂、小儿消炎散等药而热不退。刻诊:体温39.5℃(肛温),纳减,小便赤,咽红,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薄黄,诊为急性扁桃体炎。证属风热之邪上犯咽部、搏结生热,乃用上法治之,1次热退,再以清热利咽之品加蝉



我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方贡献给大家,组成:蝉蜕10克   苇根30克  霜桑叶10克  生石膏20克  甘草6克。用法:上药加水600-700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2岁一下者,徐徐温服,2-5岁分4次温服,5岁以上者分3次温服。每日一剂。退热迅速,疗效稳定,无副作用。  加减:咳嗽加百部15克   头痛加花粉20克   欲呕加竹茹10克           本方特点:药物便宜,且无苦味,易被小儿接受!

小儿发热经验方

在临床上我门常常遇到一些小儿感冒发热.经过西药退热以后.高热又起.缠绵难愈。这个时候我们中医治疗就能大显身手.中医治疗辨证论治第一.但是中医也有一些专方专药.久经验证,疗效确切。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用明代陶华创制的名方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高热.效果颇著,且退热时间也快,一点也不慢于西药.且一般不会热退复热,疗效巩固。愚用本方治疗小儿高热数年.大都一付退热.三付痊愈.今公诸于此,以广济病家。本方由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石膏..桔梗.黄芩.白芍.甘草.生姜.大枣11味药组成.书中治疗恶寒渐轻.身热增盛.头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胀痛.愚在临证中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加用:板兰根,贯仲,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效果益著。 临证治案一例:
患者女.7岁  因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8.5.肌注解热镇痛西药,体温稍退.第二天高热又起,给予扑热息痛等口服药和输液治疗,仍高热不退.延愚诊治.诊见患者高热.体温39.0 鼻塞流青鼻涕.恶心未吐.咽红.偶咳嗽.舌红.舌苔薄白.脉浮. 用原方加味治疗.处方如下. 柴胡15克  葛根7克  白芷4克  羌活5克  石膏20克  桔梗7克  黄芩6克 板兰根10,贯仲5,连翘10,金银花10,甘草3, 生姜三片  大枣5个  三付. 一付药煎两次.早晚温服.服一付体温37.5.又一付体温正常。方中柴胡的用量要较大,可用到至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