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膏桑菊饮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0例,总有效率100%

 有你真好c2mu22 2018-08-11




石膏桑菊饮治疗小儿外感高热

桂风云   兰州市西固区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感高热为临床常见病,治疗常用静脉滴注抗菌素,并用柴胡注射液或安痛定肌注以退热,或加入激素静脉滴注以对症治疗,虽然能取效一时,但往往体温忽降复升,若为病毒所致,此疗法疗效不甚满意。抗菌素亦不可联合多次使用。因此笔者从1998 年2 月至2002 年2 月对兰州市西固区妇幼保健院门诊50 例外感高热患儿,应用自拟的石膏桑菊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男31 例,女19 例;年龄2~3 岁17 例,4~6 岁25 例,7 岁以上8 例;高烧时间最长者5 天(多已用西药治疗效不显),最短者1 天。50 例中,一般感冒发烧者13 例,扁桃体炎14 例,扁桃体化脓8 例,支气管肺炎4 例,支气管炎11 例,体温均在39~40℃。


2 治疗方法

石膏桑菊饮药物组成:生石膏4.5 g,桑白皮4.5 g,桑叶3 g,地骨皮4.5 g,菊花1.5 g,连翘3 g,桔梗3 g,甘草1.5 g,杏仁3 g。


各药剂量根据患儿年龄、症状以及治疗经过,适当进行调整,其石膏1 味,在退热中极为重要,2~3 岁者10~15 g,4~6 岁者20~30 g,7 岁以上者20~60 g。诸药加水300 mL,中火煎煮20 分钟,取药汁约200 mL,然后再加水200 mL,中火煎煮20 分钟,取药汁150 mL,将2 次药液混合,待温后服用。2~3 岁在一昼夜分为5 次服完,4~6 岁分为4 次服完,7 岁以上者分为3 次服完。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显效:用药后24 小时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无反复者。有效:用药后48 小时体温降至正常,期间发热偶有反复者。无效:用药72 小时,体温未降至正常者。


3.2 结果50 例患者中,显效37 例占74.0%,有效13 例占26.0%,总有效率100.0%。


4 典型病例

案1 高某,女,4 岁,1998 年6 月6 日初诊。患儿发热咳嗽1 天,素日便干难解,测体温39℃,唇红而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六部浮数,咽部不红,扁桃体无肿大。查心肺无异常,腹软,腹部无压痛。诊为风热外感。急投石膏桑菊饮:生石膏25 g,桑白皮4.5 g,桑叶3 g,菊花1.5 g,连翘3 g,地骨皮4.5 g,桔梗3 g,甘草1.5 g,杏仁3 g。头煎服完,2 煎未服,体温降至37℃,嘱患儿继服,以巩固疗效。


案2 赵某,男,6 岁,1999 年4 月16 日初诊。患儿咽痛发热2 天,喂服“小儿退热片”高热不退,故就诊于笔者。测体温40℃,面红唇赤,舌质红苔薄黄,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未见脓点,六脉浮数有力,心肺(-)。诊为风热外感,邪热壅肺上蒸咽部。急投石膏桑菊饮:生石膏30 g,桑白皮4.5 g,桑叶3 g,地骨皮4.5 g,菊花1.5 g,连翘3 g,桔梗3 g,甘草1.5 g,杏仁3 g。生石膏用至30 g,服药2 剂,热退,咽痛消失而痊愈。


案3 李某,男,3 岁,2000 年8 月5 日就诊。患儿因发热咳嗽3 天,曾在某职工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加激素,肌注柴胡注射液治疗,汗出热退,但继而复升,咳嗽逐渐加重,经朋友介绍,请笔者为之诊治。查体温39.6℃,呼吸略急促,咳嗽频频,唇干红而裂,舌质红,苔薄黄欠津,观指纹紫红,两肺呼吸音粗糙,偶可闻及干鸣、痰鸣,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诊为邪热犯肺,肺气失宣。急投石膏桑菊饮:生石膏10 g,桑白皮4.5 g,桑叶3 g,地骨皮4.5 g,菊花1.5 g,连翘3 g,桔梗3 g,甘草1.5 g,杏仁3 g。石膏桑菊饮加减川贝母4.5 g,连服3 剂,热退咳平而痊愈。


5 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易被外邪侵袭;小儿又为“纯阳之体”,外邪侵袭之后,多易热化,而出现高热,面赤,唇红,咽红,便干,指纹红紫等证。但小儿体质清灵,随拨随应,用药也宜轻清宣散。石膏桑菊饮就是根据小儿的这些特点组合而成,只要辨证无误,药证相符,则能收到较好疗效。


石膏桑菊饮是辛凉解表经验方,主治风温侵犯肺卫,邪在卫分,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的外感病证。方中石膏辛凉甘寒,善解气分之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走卫解表,疏散卫分之风热,故为方中之主(必用之品);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中之邪火,协助主药解表退热;连翘苦辛寒而质轻,助主药清热透表而解毒;杏仁、桔梗宣降肺气协主药以止咳;桔梗、生甘草相伍助主药利咽消肿止痛。诸药配伍,能使上焦在卫之风热得以疏散,咽痛消,肺热清,肺气宣,则表解、热退、咳止,诸症消失。


石膏可清解气分大热,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尤其是清末名医张锡纯十分推崇石膏,他说石膏“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其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又善清咽喉之热”。他用生石膏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即30 g 左右),如遇实热炽盛,则重用至四、五两(即120 g 左右)。往往告诫热退不必尽剂。“善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石膏性微寒,虽系石药,实为平和之品,且其质甚重,六钱不过一大撮耳”。近年来药物研究表明,生石膏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有强而快的解热作用,但不持久;由于生石膏也可抑制汗腺分泌,故在退热的同时并无大汗现象,从而保证了退热不伤津,因此生石膏是一味较理想的退热药,尤其适用于儿童的外感高热证。生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变为可溶性高钙被吸收,使血钙浓度增加而抑制肌肉的兴奋性,从而起到镇静、镇痉的作用,有效地预防因小儿高热而致的烦躁抽搐,因此生石膏实为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佳品。


来源:《甘肃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