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 治痔疮妙方 1舒痔丸 【来源】现代·叶显纯《常用中成药》 【歌诀】舒痔丸中槐角花,榆牙荆丹胡黄连, 归地苓猬与大黄,枳实乳香草黄芩。 【组成】槐角、槐花、地榆、胡黄连、象牙屑、荆芥、生地各60克,丹皮45克,当归、大黄、茯苓、刺猬皮各30克,枳实18克,黄芩15克,乳香12克,甘草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小粒丸剂。每服15~20粒,日服2次,早、晚饭前各服1次(吞服)。 【功效】凉血止血,活血消肿。 【方解】方中槐角、槐花、地榆、荆芥、刺猬皮是治疗痔疮出血的常用药物,功能凉血止血;胡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当归、乳香、生地、丹皮凉血活血;大黄、枳实通腑泄毒;象牙屑凉血消炎生肌;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活血消肿之功。 【主治】痔疮出血、肛门肿痛、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可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以及结肠炎、肠炎等引起的便血等病症。 【加减】若见气虚,配补中益气丸;血虚,配四物汤;阴虚,配琼玉膏;阳虚,配右归丸;大便干结,配麻仁丸、当归龙荟丸;便血严重,配云南白药。 【附记】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痔漏丸 【来源】清·顾世澄《疡医大全》 【歌诀】痔漏丸中冬青莲,槐牙芩柏连大黄, 归芍川芎怀牛膝,蛇蜕全蝎陈墨研。 【组成】石莲子、冬青子各90克,槐角、象牙屑各60克,黄芩、黄柏、黄连、熟大黄、赤芍、当归、川芎、怀牛膝各30克,蛇蜕、全蝎各15克,陈墨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制成小粒丸剂。开始每天早晨吞服9克,服7天后改为75克,14天后改为6克,21天后改为45克。 【功效】清利湿热,活血消肿止痛。 【方解】痔疮与痔漏,轻重不同,其治则一,故方用槐角、冬青子(即女贞子)、陈金墨、象牙屑凉血消痔;蛇蜕、全蝎解毒消肿;黄连、黄芩、黄柏清热化湿;赤芍、当归、川芎、牛膝、熟大黄活血消肿;石莲子健脾化湿。配合成方,是治疗湿热下注、痔疮肿痛、痔漏黏液淋漓不净的有效良方。 【主治】痔疮肿痛、痔漏黏液淋漓等症。
3解毒利湿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解毒利湿土茯苓,苦参芒硝蒲公英, 齿苋大黄生甘草,煎水坐浴效堪奇。 【组成】蒲公英30克,土茯苓30克,苦参30克,芒硝30克,马齿苋30克,生大黄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浓煎至600毫升,自术后第1次大便后立即坐浴,坐浴时将肛门放松,清除粪便,一般坐浴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每日坐浴1~2次。浴后揩干患处,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解】方用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土茯苓、苦参清热利湿以消湿毒;大黄、芒硝泄毒消肿;马齿苋配大黄凉血消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 【主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 【加减】若术后肛门水肿,加重芒硝至50克;若分泌物比较多,加重蒲公英、苦参、土茯苓、马齿苋至50克;若伤面有胬肉,加丹参、乌梅各15克。 【附记】用本方治疗133例,经用药2~10天,均获治愈。
4痔疮膏 【来源】《程氏医学笔记》 【歌诀】痔疮膏中及五倍,地榆黄连血竭七, 乳没草矾仙鹤草,大黄冰片蜂蜜调。 【组成】白芨、五倍子、地榆各80克,田三七、川黄连、血竭、生大黄、白矾、乳香、没药、仙鹤草各50克,生甘草30克,冰片20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前13味分别研为极细末,徐徐加入蜂蜜中调和成软膏状,备用。用时,先清洁患处,将药膏涂于患处,外盖消毒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便后或睡前必须各换药1次。 【功效】凉血活血,清热消肿止痛。 【方解】方用地榆、仙鹤草凉血止血;田三七、血竭、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黄连、大黄、白矾、冰片清热解毒;白芨、五倍子合白矾祛风化湿,消肿敛疮。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活血,清热,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痔疮。 【附记】用痔疮又称痔,是肛门直肠下端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 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这种静脉团 俗称痔核。按其生成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中医 一般通称为痔疮。多因湿热内积、久坐久立、饮食辛辣、或临产用 力、大便秘结等导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而患病。内痔的临床特征 以便血为主;外痔则以坠胀疼痛、有异物感为主征。在患痔过程 中,皆因大便燥结,擦破痔核,或用力排便,或负重进气,使血液壅 注肛门,引起便血或血栓。痔核经常出血,血液日渐亏损,可以导 致血虚。如因痔核粘膜破损,感染湿热毒邪,则局部可发生肿痛。 痔核日渐增大,堵塞肛门,在排便时可脱于肛外。患痔日久者,因 年老体弱,肛门松弛,气虚不能升提,痔核尤易脱出,且不易自行回 复。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3.肛肠科疾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