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铜炉可以说没有一件能确定是宣德本朝的,由于经过铸钱、战争、大
跃进等历史的洗礼,
最终落得几无真炉可寻的下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且连明清仿
制的优质好炉也寥寥无几。
所以铜炉能鉴别出它是明代或清代,
再鉴定质量如何
就可以了。
一、看重量。鉴定明清铜炉重量是首要的,真正的宣德铜炉是由进贡的风磨
铜(极为优质的红铜矿)冶炼而成,往往要经过三炼、四炼、五炼,据记载,宣
德本朝时最多达到十二炼,
其铜质之精可想而知。
同时为了制成后不生锈、
皮壳
红润光亮,宣德炉添加少量的黄金、白银等,用以保证铜质艳美的色泽。明清以
来,
文人、
商家也纷纷仿效宣德炉的冶炼制作方法,
不惜重金聘请名匠铸造铜炉,
所以优质上乘的宣德款和私家款铜炉虽然体态不大,但往往手感极重。
二、看包浆。上好的铜炉因为铜质精纯,又经过长年炭火的烘焙和软布的擦
拭,
铜内的水银逐渐蒸发,
黄金和白银的分子从铜内游走到表面,
配方的不同使
得铜炉呈现不同的色泽。
文人赋予了它们美丽的名字:
枣红、
栗壳、
腊茶、
蟹青,
不同的名字恰如其分地将铜炉的色泽描绘得精准无误。
三、看造型。铜炉的体积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用于庙堂的大型铜炉往往铸
造粗糙,而专门定造的铜炉,往往不惜工本,体积未必大,又不会大量生产,所
以大多品位高、
铜质纯、
造型秀。
而这类私家款铜炉和优质宣德款铜炉大部分属
于官宦或富贵人家的文房用具、府内祭祀用具,甚至现已成为孤品。
现代仿品在造型上虽然有的也下一定功夫,但由于制炉者没有那种真挚的情结,
自然也就造不出宣德炉的神韵。下图仿宣德炉,乍一看
“
皮壳
”
还不错,但其表面
皮壳是人为做上的,铜质单一,形制臃肿,与传统造型相去甚远,缺乏宣德炉的
自然和清秀。
四、看款识。明清铜炉因崇尚宣德所制,大多属款都书
“
大明宣德年制
”
,其
中
“
德
”
字心上往往少一横,还有
“
宣
”
、
“
宣德
”
、
“
宣德年制
”
等形式。但文人、达
官显贵定制之炉多以自家堂名斋号刻于炉上,
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繁多的铜炉中
凸显其新颖别致,其中
“
玉堂珍玩
”
、
“
琴书侣
”
、
“
树德堂
”
、
“
品竹宅
”
、
“
宝鼎
”
、
“
松月侣
”
、
“
飞云阁
”
、
“
永存珍玩
”
、
“
水云居
”
、
“
水月居
”
、
“
长物清玩
”
、
“
神仙居
”
、
“
允锡家藏
”
、
“
梨曲江制
”
等私家堂名,都是上等优质的明清时期仿效宣德制炉的
佼佼者。某种程度上说,其收藏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和存量稀少程度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