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本病。 急性血原性胃髓炎是化脓菌由某一部位的病灶进入而引起,常见的病灶多位于体表,如疖、痈、毛囊炎以及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但亦有查不出原发病灶的。无论有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但还必须具备有诱发的条件,才能造成骨感染、诱发条件为:(l)机体抵抗力。骨髓炎的发病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影响抵抗力的因素很多,如久病初愈、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着凉等。(2)局部抵抗力。创伤不是引起骨髓炎的直接原因,但与发病可能有间接关系,在临床上病人常主诉有创伤史,可能由于损伤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毒力小者则发病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疔,疖、痈、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等病后余毒未尽,深蕴于内,经骨而继发,亦即所谓“余毒流注”所致;由于本病附骨成脓,故又称“附骨痈”(急性骨髓炎)或“附骨疽”(慢性骨髓炎),因其溃后常形成窦道,可有死骨脱出,而又称“脱骨疽”。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有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0—40℃,脉搏加速,全身虚弱,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30000以上,血沉率快,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有死亡者。 急性骨髓炎的病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临床上一般以在发病后4周内,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为慢性期。 一般在急性期后,仍有低热和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有时临床上已愈合,但在数月或甚至数年后突然发生周身发热,患肢疼痛,原来的窦道口红肿,继而溃破;经休息或治疗,上述症状消退,但仍遗有窦道,如此反复发作。 X线检查在早期常无骨质改变,一般在发病后2周才开始显示病变。但早期摄片可作为对照;早期X线检查虽无骨质改变,但仍不能排除骨髓炎。应该以临床表现为根据。否则会延误诊断和治疗。2-3周后,X线表现骨质疏松,一般在干骺端处有一模糊区和明显的骨膜反应,并可见到肿胀的软组织阴影,数周以后出现骨破坏现象,周围骨萎缩,死骨和骨壳形成,以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慢性骨髓炎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间,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时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慢性骨髓炎还可能有畸形、关节强直、癌变等并发症
1.鸡红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鸡屎藤30克、红孩儿15克,水煎服。蔗糖为引。
[辨证加减]脓多时用鸡麻莽粉(鸡屎藤、苎麻蔸、水莽根等量,加食盐少许,共研细末)外敷伤口;脓液稀少时,用鸡莽粉(鸡屎藤100克、冰片20克、水莽根30克共研细末)适量外敷疮口,每日1次,有死骨者用樟蜣散(樟树皮100克、蜣螂50克共研细末)适量外敷疮口,每日1次;有窦道或痿管者,则用红升丹药线插窦道及瘘管中,外敷樟蜣散。
[疗程疗效]治疗慢性骨髓炎198例,年龄5个月-68岁,病程89天-21年零3个月。结果痊愈63例(31.8%),显效87例(43.9%),有效31例(15.7%),无效17例(8.6%)。总有效率91.4%。平均治愈时间90天。
[处方来源]江西省弋阳县中医院施文峰。
[处方备注]方中鸡屎藤有活血止痛、补肝肾、强筋骨、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作用;红孩儿具有活血补血、止血、理气止痛等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明显杀灭作用。(朱钢)
2.复方骨髓炎糖浆
[功能主治](l)方功能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主治急性骨髓炎湿热损伤型。(2)方功能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主治急性骨髓炎风寒湿型。(3)方功能滋阴解毒,育阴潜阳;主治慢性骨髓炎阴虚型。(4)方功能托里解毒,温阳益气;主治慢性骨髓炎阳虚型。
[处方组成](l)二花15克、连翘15克、归尾15克、紫花地丁15克、桑枝15克、土苓15克、赤芍10克、苡米10克、冬瓜仁10克、丝瓜络10克、桃仁10克、黄柏10克、生栀子10克、黄连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生草3克,水煎取汁,浓缩制成糖浆100毫升瓶装。成人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病重者剂量加倍,小儿减半。 (2)桑寄生10克、防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黄芪10克、杜仲10克、独活5克、防风5克、秦艽5克、桂枝5克、细辛1.5克,制服法同(1)方。 (3)土茯苓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鳖甲15克、醋龟版15克、沙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生杭芍10克、阿胶10克、炙甘草6克,制服法同(l)方。 (4)黄芪15克、二花15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土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白芷10克、皂刺10克、桔梗10克、川芎6克、甘草3克,制服法同(1)方。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急慢性骨髓炎共1000例,其中急性285例,均用(1)、(2)方治疗,除13例因并发脓毒血症而加用抗感染西药外,均获临床治愈;慢性715例,均有伤口,其中613例经服(3)、(4)方,并配合换药引流而治愈,102例有较大死骨形成,配合手术也痊愈。
[处方来源]湖北公安第二人民医院罗安民(徐荣禧)
3.朱血丸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攻毒,软坚散结,去腐排脓,通络生新。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朱砂4.5克、血余炭1.5克、血竭4.5克、明矾1.5克、黄蜡10.5克、麻油(香油)少许、猪肝45克(或牛肝45克),疼痛加乳香9克、没药9克。制法:将朱砂、血竭、血余炭、煅明矾共研细末;将猪肝切成薄片放入麻油中,用铁锅炸脆,取出烘干研细末;将黄蜡放入锅中液化后离火。上述药末倒入蜡液中用筷搅匀,待冷凝成固体状做成等5丸(应用于儿童做成8丸),每日1丸,每丸分3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
[辨证加减]如局部有痿管可用28-35度卤水液倒人烧瓶内加温至35-45℃,用注射器吸取后注满管腔冲洗,腔小壁厚隔日1次,腔大壁薄每周1、2次。
[疗程疗效]治疗77例,痊愈39例,好转30例,无效8例。
[处方来源]安徽芜湖地区人民医院郭日植(徐荣禧)
4.骨康膏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生肌排骨。主治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病理骨折和骨质破坏。
[处方组成]活公鸡1只、乳香15克、没药15克、血竭4克、骨碎补12克、五加皮20克。制法:将鸡拧死(勿见铁器),去掉羽毛及腹腔中脏器,剩下整个鸡皮备用,用石臼将肉、血等捣烂如泥,将诸药共研末混匀,与鸡肉泥一起摊于鸡皮上,直接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后外以小夹板固定。24小时后去除药物继续以小夹板固定,隔5-7天敷1次。少数人敷药局部可出现红肿、瘙痒或粟米样丘疹等反应,1-3天后自行消退,不需处理。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病理性骨折78例,痊愈63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属骨质破坏(疏松型)151例,痊愈115例,显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7%。
[处方来源]山西省稷山县骨髓炎医院杨文水。
[处方备注]杨氏认为,慢性骨髓炎引起的骨折与骨质破坏其标在骨,其本在肾,而公鸡血可补中益肾,通经络,主踒折骨痛及痿痹,公鸡头养肝益肾,通络活血,公鸡肉主久伤乏疮,鸡皮外敷可有效地控制感染,减少渗出,以期及早治愈;辅以血竭、五加皮等药,既可加强鸡本身具有的药理作用,还可以收敛、解毒、定痛、生肌,从而发挥协同作用,以达预定效果。(徐荣禧)
5.烟丝槟榔治骨结核
[功能主治]杀菌,镇痛。用治骨结核、化脓性膝关节炎等。
[处方组成]烟丝100克,槟榔l00克,牡蛎(先煅末)50克,白芷50克,姜汁、面粉各少许。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共研和,以姜汁加面粉调如糊。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6.鲜烟叶治骨髓炎
[功能主治]消炎,镇痛。用治骨髓炎。
[处方组成]鲜烟叶100克,鲜鱼腥草l00克,盐少许。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三味共捣烂。涂于患部,每日换药1次。
7.食猫羹治骨痨
[功能主治]开阴邪、散郁结。用治骨痨。
[处方组成]家猫。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猫杀后,去皮及内脏,洗净煮烂成羹,加盐、酒、酱油等。食用。 注骨痨,中医学病名,亦称“流痰”。相当于骨与关节结核,常伴发“寒性脓肿”。病变部位以脊柱为多见。多由肾虚寒邪痰浊凝聚所致。症见腰部酸痛,活动受限,初期肿胀不明显,不红不热,一般在半年以上才酝酿成脓,而感肿胀。破溃后流脓稀薄,夹有豆腐渣样物质,继而形成瘘管,收口缓慢。亦可兼有潮热、盗汗等。 据《浙江中医》1957年11期介绍治验病例:陈姓患者,28岁。右股外肌肿胀疼痛,继之左锁骨下亦肿痛,两三个月后破溃流脓水,延至四五个月,胸背、腿部连发7处,自行破溃流脓。经中西医治疗3年无效,后食家猫3只而愈。又,王姓患儿,l0岁,胸、腰、腿、臀连续发生脓肿,体温38~39。c之间,中西医治疗无效,试食家猫肉2只而愈。
8.三黄灌注液
[功能主治]功能行瘀通络,清热化湿。主治骨髓炎。
[处方组成]黄连900克、黄柏1200克、大黄1800克、甘草450克,上药蒸煮后提纯而制成无菌溶液,每毫升内含生药0.03克,配成3%浓度,灌注于500毫升空瓶内,用于病灶清除术后所残存的骨腔闭塞灌注引流,每日3000毫升,以24小时维持灌注,一般持续1-2周,待引出液清澈后方可拔管。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50例,其中优43例,良6例,可1例。
[处方来源]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罗安民
[处方备注]慢性骨髓炎对血瘀、湿热、毒邪滞留于筋所致,故本方选用清热解毒、行瘀通络之峻药,施用于病灶局部,能使细菌在血管、伤口内不能存留和繁殖,而有利于骨髓腔内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填充,闭合死腔,使伤口达到一期愈合。且本方较之西药抗菌素有无副作用,无耐药性之优点。(朱钢)
9.复方蜈蚣散
[功能主治]功能温经通络,解毒散瘀,扶正托里。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蜈蚣60克、淫羊藿30克、肉桂10克,共研细末,每日20-30克,分2-3次按辨证分型加药煎汤送服。
[辨证加减]湿热蕴毒型去肉桂,加银花30克、连翘10克、花粉10克、桃仁10克、玄参15克、甘草6克;脾肾阳虚型加黄芪30克、银花15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炙草10克、炮姜6克、白芷6克;气血两虚型加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10克、炮姜6克。后二型均同服十全大补丸或参芩白术丸。外治以祛腐散为基本方,辅用生肌散等,严重感染者合用抗菌素;伤骨形成不能自行排出者,手术取出;合并病理性骨折者给予骨牵引或石膏固定。
[疗程疗效]治疗慢性骨髓炎52例,痊愈20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
[处方来源]山东省文登县正骨医院于德刚等。
[处方备注]于氏等根据《外科正宗》“日久阴变阳,寒化热,热甚而热腐为脓,此疽成也”,认为慢性骨髓炎的中医病机是“体虚”、“阴寒”,外邪入骨,阻滞经络所致,故以温经通络、解毒散瘀的内、外用方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对临床症状的迅速改善比较明显。但对骨质的修复较慢,疗程较长(平均86.8天)。 附:祛腐散组成为红升丹60克、铅丹30克、乳香6克、没药6克、血竭6克、冰片1.5克、麝香0.3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制成药捻塞入窦道或直接撒于腐肉较多的疮面,有祛腐提脓扩创作用。(徐荣禧)
10.拔毒膏
[功能主治]功能拔毒散瘀,消肿生肌。主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组成]断肠草250克、田字草250克、厚朴150克、蓖麻仁150克、乳香150克、没药150克、水粉700克、香油1500克。上药除水粉外,均研末入香油内,文火煎熬,至药渣呈黄色,过滤去渣,将水粉入油内,熬至滴水成珠,瓶装备用。骨质破坏较轻者,用本膏外敷,24小时一换,直至脓净伤愈;有死骨者,换药至死骨游离脱出,然后手术清窦,以厚朴1000克、黄连500克蒸煮后提纯,配成5%浓度灌注,每日1000毫升至痊愈。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68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痊愈242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25%。疗程1-2月者171例,3-4月者86例,5月以上者11例,最短28天,最长176天。
[处方来源]鄂仙桃郭河骨髓炎医疗所印振伍(徐荣禧)
11.白萝卜双花膏治骨结核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燥湿温中。用治骨结核、淋巴结核、寒性脓肿等。
[处方组成]大白萝卜5千克,藏红花60克,丁香花3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大萝卜洗净,切碎,纳入无锈锅内煮沸,去渣,续加温熬至黑色膏药样即可。另以藏红花、丁香花加水1500毫升,熬至500毫升。与上膏放在一起再煎至稠厚如膏药。埋于地下l米,6个月后即可使用。用时,将膏药摊布上敷于患处,或填充空洞处。每日或隔日换药l次。 注据《中医验方及实例》及《食物疗法精粹》介绍:此方治颜姓患者淋巴结核,4周而愈;李姓女患者,患腰椎结核(寒性脓疡,局部瘘孔2个)2年,用本方2个月愈:王姓女患者,患足关节结核(溃疡脓肿)4年,用本方2个月亦愈
12.热姜水治骨结核
[功能主治]温暖,散瘀,止痛。用治骨结核未溃。
[处方组成]鲜姜(或干姜)多量。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姜洗净,捣烂,加水煮沸l小时。趁热把手巾浸入其中,稍拧半干敷于患处,如此反复至局部发红为度。每日早晚各l次。
13.芜菁菜子治骨结核
[功能主治]用治骨结核、骨坏死、骨髓炎等。
[处方组成]芜菁菜子(即大头菜子)适量。
[辨证加减] [疗程疗效] [处方来源]偏方大全
[处方备注][制用法] 将菜子捣碎,研成细末,以纱布包裹。敷于患处,日换l次。
14.复骨汤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扶正和营。主治慢性脊髓炎。
[处方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10克、川芎10克、蚤休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阴虚加生地、知柏地黄丸;血虚加大熟地、当归量;脾虚加冬术、炒淮山;湿重加苍术、薏米仁、藿香。
[疗程疗效]治疗慢性骨髓炎35例,年龄8-54岁;病程l年一30余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占71.4%。好转8例,占23%;无效2例,占5.6%。
[处方来源]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胡胜利。
[处方备注]方中金银花、蚤休、野葡萄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黄芪、当归、熟地、鹿角片以补诸虚,填精髓,助阳固本;黄芪又为治疮要药;配当归、川芎以活血散瘀,和营通络。(朱钢 唐汉钧)
15.黄连液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祛腐生新。主治指骨骨髓炎。
[处方组成]黄连粉6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3次,每次15分钟,冷却备用,不去渣,不加防腐剂。其溶液呈深暗黄色,澄清透明,约1800毫升左右。用时将药液置于瓷杯内,浸泡患指,以浸没全部病灶为度,每日1次,每次1-3小时,浸浴毕,按常规换药至痊愈。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指骨骨髓炎87例,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22.32天,其中有死骨者26.41天,无死骨者10.8天。另有3例无窦道者亦治愈。
[处方来源]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外科黄友熊。
[处方备注]由于手指活动多,组织结构特殊,受伤的机会较多,感染发炎的情况相对亦多,故指骨骨髓炎的临床颇为常见。一般都用抗菌素治疗。而黄氏却用单味中药浸浴并取得极好疗效。本方甲沟炎、外伤或非外伤感染亦可运用。(徐荣禧)
16.五虎丹
[功能主治]功能提脓祛腐,咬骨蚀瘤。主治已破溃的附骨疽及各种恶疮毒瘤。
[处方组成]砒霜60克、火硝15克、明矾30克、水银3克、雄黄15克,除水银外先研细末,后加入水银中充分混匀,以不见水银星为度。然后倾入瓦罐内。上扣另一罐,以盐水调泥密封罐口,置炭火上炼制4小时,离火置阴凉处1周后取出,研末并拌入田螺肉粉300克,装瓶备用。疮面大而表浅者,可直接将本方撒于其上;有瘘道者则制成药条插入其中,外盖三黄膏,每日或间日换药1次;有死骨存留者,可配入推车散以加速死骨分离排出。
[疗程疗效]治疗附骨疽44例,痊愈28例,显效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疗程18天至20个月,平均6至7个月。
[处方来源]江西省吉安地区卫生学校周绪彬。
[处方备注]本方是周氏家传秘方,原用于治疗各种恶疮毒瘤,借用来治疗慢性骨髓炎已破溃者,方中虽有腐蚀药物,但使用时患者并无明显疼痛,对新鲜肉芽也无严重损害,只是当腐脱脓净、新肉始生时,应适当增加田螺肉粉的比例,并延长换药的间歇时间。使用本方唯一须注意的是,少数病人久用后可能引起蓄积性水银中毒,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一般半月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徐荣禧)
17.龟炭大枣丸治骨结核
[功能主治]养阴血。用治骨关节结核、脊椎结核破溃。
[处方组成]龟炭粉250克,大枣(去核)250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龟炭的制法是,将活龟用绳绑紧,黄泥封固,放在火上煅焦后,去泥,捣碎,研成细末。两味共捣和为丸。早晚各服12克。
18.虾肉黄芪汤托里解毒
[功能主治]治骨结核及寒性脓疡流脓流水、久不收口,恶核。
[处方组成]活虾l0只,生黄芪l5克。
[处方备注][制用法] 同煮汤。每日早晚各服l次。
19.猫头骨灰治髋骨结核
[功能主治]回阳散结,收敛医疮。用治骨结核。
[处方组成]猫头l个,冰片适量。
[处方备注][制用法] 猫头去皮,留取骨和肉,放入泥罐中封固,置炭火中煨成炭,取出研末。每次用3克,加冰片0.09克,以麻油调匀涂抹患处。 注据《实用经效单方》介绍,一女,二十余岁,患髋骨结核,脓水稀薄,涓涓不绝。用此方涂治而愈。
处方1:去壳巴豆包煎60克,猪脚1对(小儿体弱者减半)。将二味加水6斤共炖至烂,浓缩至800克时去巴豆及脚骨,不加盐,1日分2次空腹服下。如不愈,每隔1周再服1剂。可连服10至20剂。对慢性骨髓炎、骨结核、多发性脓疮瘍都有效。 处方2:三七45克,红花60克,蜈蚣100条。共研粉,分成60包。每服1包,日服2次。治慢性骨髓炎。 处方3:蟾酥。研粉。每次5毫克,日3次。饭后服用。直至慢性骨髓炎瘘孔闭锁后,巩固1至2个月。也可以0.1%的蟾酥液向瘘孔内每日或隔日滴入1次。3个月1疗程。治骨髓炎。 处方4:鲜独角莲(八角盘)2份,樟丹1份,香油2份。独角莲切片在香油中炸黄取出弃之。炼药香油滴水成珠,倒入樟丹,搅拌呈黑色,入冷水中。成膏药,外贴敷。治急慢性骨髓炎。 处方5:水银30克,白矾24克,火硝21克。将上药用升华方法制成。色黄者为黄升丹,色红者为红升丹。药存久者为佳。用时将75%酒精浸泡过的细棉绳沾药适量后,插入窦道至顶端。初次用要多,以后要减少。毒肉腐脓去净即停药。对药过敏者禁用。主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处方6:去壳巴豆,黄蜡。把黄蜡在铜勺中溶化,稍凉入巴豆,不粘连拨出置瓷盘中,粒粒分开,冷凝后入瓶备用。用时,每日2次,每次5至7粒,早晚空腹囫囵温开水送下。防泻肚。以愈为度。可抗痨杀虫,对各种骨结核很效。 处方7:芫花3克,鸡蛋3个。共煎煮蛋,蛋熟去壳服之。治骨髓炎。 处方8:全蝎30克,蜈蚣4条,地鳖虫27克。共焙干研末。每服9克,小儿减量。用时,将药粉混入鸡蛋内,蒸熟,饭前服。1日3次。主治骨结核。 处方9:全蝎30克,蜈蚣30克,甘草3克。研细加工成丸。每服0.9-1.2克,日3次。主治骨结核。 处方10:活蟾蜍1只,捣烂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3次见效。治骨结核。 处方11:蒜苗30克,生姜20克,葱白15克,花椒6克。共捣如泥,贴敷患处。日换1次。治骨结核。 处方12:煅牡蛎30克,蜈蚣3条,五枝水(杨、柳、桃、槐、艾)适量。先将前两味焙黄研末,再将五枝水洗净患部疮口,后将药末倒入孔内。患处流出腐脓水即愈。主治骨髓炎。 处方13:鲜烟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食盐少许。3药共捣如泥涂患处。日换1次。连用至愈。主治骨髓炎。
骨髓炎 萍鳅膏 [药物]鲜萍全草 30 克,活泥鳅 2 条。 [用法]泥鳅用水养 24 小时,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净后再用冷开水 浸洗 1 次,将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天 1 次,2 周为 1 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骨髓炎 56 例,其中痊愈 51 例,无效 5 例。 [病例]骆××,男, 29 岁。左拇指脓疡切开排脓后一直不愈,已 27 天。X 线片示左拇指末节急性骨髓炎,用青链霉素治疗 1 周无效。用上方 外敷 2 个疗程,疮口愈合。3 个月后 X 线片示骨质正常,6 个月后能参加劳动。 [来源]林正松,浙江中医杂志 1987. 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的作用。
复方野菊液
[药物]鲜野菊花(去根茎)全草 500 克(干品 100 克),鲜芙蓉叶 400 克(干品 100 克),藤黄 1 克。 [用法]上药加水 5000 毫升,煎至 2000 毫升,趁温浸洗患处,每天 1~ 2 次,至脓尽为止。有窦道者,用 30~50 毫 升注射器吸取药液套上尼龙输液管插至窦道深部冲洗。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骨髓炎 24 例,痊愈 23 例,中断治疗 1 例。 [病例]张×\u65292X男,9 岁。左胫骨粗隆 3 厘米以下可见 20×\u65301X 厘米左右 之梭形溃疡,溃疡中央有 8×\u65298X 厘米左右的枯白色骨质外露,脓液回溢,其气 腥臭,左下肢不能站立。X 线片示左胫骨全程破坏,广泛骨质疏松及病理性 骨折。诊断:①左胜骨慢性骨髓炎;②左胫骨病理性骨折;③左小腿前外侧 慢性溃疡。入院后用复方野菊液洗浸泡伤口,每天 2~3 次,每次 30 分钟。 于第 4 天死骨分离, 19 天伤口愈合,患者能步行回家。随访 1 年未见复发。 [来源]毛世友,湖南中医杂志
骨炎丸 [药物]壁虎 50 份,穿山甲、浙贝母各 20 份,全蜈蚣 18 份,麝香 2 份。病位在上者加野菊花 15 份,在下者加牛膝 15 份。 [用法] 上药共研细粉,装入胶囊,每天服 6 克(儿童酌减),用骨 头汤或淡盐水早晚 2 次送服。同时辨证内服中药。有窦道者用五五丹药捻扩 大引流;有死骨者,小者钳出,大者手术摘除;肉芽增生者用白绛丹腐蚀或 剪除;无死骨及坏死组织者,外撒生肌散,生肌玉红膏贴盖。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骨髓炎 52 例,痊愈 43 例,显效 5 例,有效 3 例, 无效 1 例。 [来源]王保忠,陕西中医
升葛二虫汤 [药物]升麻、葛根、当归、生山楂各 30 克,僵蚕、蝉蜕各 15 克,生 甘草 10 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 [疗效]此方加味治疗骨髓炎,效果良好。 [病例]刘××,男, 17 岁。3 年前右腿摔伤,股骨骨折,后成骨髓 炎。某医院诊为病理性骨折,迭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数年未愈。诊见右腿腘 窝处有 3 个破溃口,脓水淋漓,量多质稀;膝关节肿大疼痛,走路跛行;舌 质淡白、苔腻、脉沉细。升葛二虫汤加苍术 10 克,陈皮 15 克,鹿角霜 30 克,共进 90 余剂,关节肿大消失,破渍口愈合 2 个,脓水明显减少,但死骨 过大,无法排出体外,转手术治疗。 [来源] 赵祚忠,四川中医
拔毒膏 [药物] 断肠草、田字草各 250 克,厚朴、蓖麻仁、乳香、没药各 150 克,水粉 700 克,香油 1500 克。 [用法] 上药除水粉外,均轧细入香油内,文火煎熬至药渣呈黄色为 度,边滤,去渣。将水粉入药油内,熬至滴水 成珠,装瓶备用。患处常规消毒后,将药膏涂在纱布敷料上 如铜钱厚(面积大小视患病部位大小而定)敷患处, 24 小时更换 1 次。 一般敷药后即有大量脓液流出。骨质破坏较轻者,一般在脓液减少至干 净后,伤口呈凹陷形愈合;有死骨形成者,经过一段时间换药后,死骨自动 游离脱出,然后手术清窦。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268 例,痊愈 242 例,好转 24 例, 无效 2 例。 [来源] 印振武,四川中医
骨髓炎糊剂 [药物] 黄连、细辛、冰片、儿茶、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各 25 克, 白及 50 克,绿豆粉 500 克。 [用法] 先将黄连、细辛、白及分别置铁锅内烘干,各药单研细末, 绿豆粉炒至黄褐色,混合掺平,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糊状, 涂敷患处,厚约 0.5 厘米,面积以超出病变范围 5~10 厘米为宜。上覆一层 薄布或软纸。约 12 小时后药膏干涸,即可牢固附着在皮肤上, 5~7 天换 药 1 次。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骨髓炎 32 例,具有显著的提毒拔脓、消肿止痛、 生肌收口和促进病骨修复作用。 [来源]张绍润,山东中医杂志
治骨髓炎妙方
1调元肾气丸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
【歌诀】调元肾气鹿角胶,地萸山丹苓泽麦,
参归龙骨知地骨,黄柏砂仁广木香。
【组成】鹿角胶120克,生地黄(酒煮)120克,山茱萸60克,山药60克,牡丹皮60克,茯苓60克,泽泻30克,麦门冬30克,人参30克,当归30克,龙骨(煅)30克,地骨皮30克,知母15克,黄柏15克,砂仁9克,木香9克。
【用法】上药除鹿角胶外,共研细末;另将鹿角胶用陈酒烊化,加入蜂蜜120克,同煎至滴水成珠,拌和药末,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服2次,空腹温酒送下。
【功效】补肾元,益气血,破坚散结。
【方解】方用知柏地黄丸滋肾元,泻相火;配以人参、当归益气补血;煅龙骨、鹿角胶软坚散结;麦门冬、地骨皮滋阴清热;砂仁、木香理气和胃。综观全方,扶正散结,标本兼顾,共奏补肾元,益气血,破坚散结之功。
【主治】骨瘤、骨痨后期,症见腰膝酸软、神疲面。可用于慢性骨髓炎、原发性良性骨组织肿瘤、骨结核等病症。
2宝寿丸
【来源】《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歌诀】吴香山传宝寿丸,原为华佗一粒丹,
地龙血竭共研粉,油炸马钱炼蜜团。
【组成】油炸马钱子100克,地龙粉160克,血竭粉70克,炼蜜1000克。
【用法】马钱子油炸研粉,地龙砂烫研粉,血竭研粉,按比例混合,用四君子汤药粉起模,在糖衣锅中制水蜜丸,每丸重024克。1日服2次,每次2粒,儿童酌减。
【功效】通经活络,搜风止痛,强筋健胃。
【方解】本方是安徽老中医吴香山之祖传验方,原方为三国华佗一粒仙丹。方中马钱子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地龙清热通络解痉,可缓解马钱子的毒性作用;血竭行瘀止痛,敛疮生肌。诸药配合,有通经活络,推陈致新之功。
【主治】四肢麻木、关节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跌打损伤等症。可用于癫痫、骨瘘(慢性骨髓炎)、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痹证(关节炎)、筋骨痛、瘫痪、四肢麻木等病症。
【附记】方中马钱子有毒,服时勿过量。若误服过量,出现中毒症状,可以冷茶水,或甘草30克或绿豆60克,煮汤灌之,毒性可解。
3五枝膏
【来源】《天津中医》(2)1985年
【歌诀】五枝膏治骨髓炎,桑柳桃榆槐树枝,
乳香没药铅丹入,香油熬炼即成膏。
【组成】桑枝、柳枝、桃枝、榆枝、槐枝各2尺(如筷子粗),乳香36克,没药36克,铅丹180克,香油500毫升。
【用法】先将香油放入锅内熬开,放入五种树枝,将树枝炸焦,将树枝和残渣捞出,再放入乳香、没药,熬枯后过滤去渣,待油熬至滴水成珠后搅入铅丹,在此过程要不断扇风吹烟,将膏内烟煽净,凉后成膏备用。使用时无需再进行消毒。用时将膏药摊于布上,外敷创口处。
【功效】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方解】中医认为成脓的病理基础为血瘀。由于瘀血不祛,新血不生,经络不通,肌肉不得养,则肉腐不生。故方中以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配以各树枝舒通经络;铅丹祛腐生新。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瘀,祛腐通络,生肌之功。
【主治】慢性骨髓炎、创面溃烂、反复化脓、脓汁较多者。 【附记】据临床观察,痊愈率为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