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化瘀散 《刘寿山正骨经验》 【组成】 当归赤芍药 生地元胡血竭 乳香 红花大黄姜黄鳖甲 茄 红曲 赤小豆各等份 【用法】共为细末,醋调敷患处。’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脱位,伤筋肿胀,瘀血作痛。 【方解】 跌打损伤,脱位伤筋,瘀血留滞于经脉,不通则肿痛。治当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法。方中当归、赤芍、红花、姜黄、红曲活血祛瘀;元胡、血竭、乳香、大黄、鳖甲祛瘀生新,通经止痛;生地,赤小豆,茄根清热凉血,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瘀祛热清,络通痛止。 【应用】 (1)本方活血祛瘀力强。主治跌损后脱位、骨折、筋伤肿痛之症。 (2)区别应用 本方与海桐皮汤均有祛瘀通络止痛之功,以治跌损瘀滞作痛之症。 ’ 但前者功偏清热,且化瘀力强,后者功偏祛湿,且止痛力强;前者适用于跌损瘀滞热郁之脱位、伤筋者,后者适用于跌损瘀滞湿阻之骨折、筋断者;前者主损伤早期,后者主损伤中、后期。 【附方l (1)舒筋活血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 伸筋草9 g 海桐皮9 g 秦艽9 g 独活9 g 当归9 g 钩藤9 g 乳香6 g 没药6 g 川红花6 g 用法:水煎,温洗患处。功效:舒筋活血止痛。主治:损伤后筋络挛缩疼痛。 (2)消肿活血汤(《简明正骨》) 苏木羌活灵仙各9 g 红花 没药 乳香各 6 g 丹参 五加皮各15 g 用法:水煎洗患处。功效;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损伤中期。 (3)消肿止痛膏(《外伤科学》) 姜黄羌活千姜栀子 乳香没药用法: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外敷患处。功效:祛瘀,消肿、止痛。主治:损伤初期瘀肿疼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