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黄散 《外科正宗》 【组成】 天花粉上白,十斤(5kg) 黄柏色重者 大黄 姜黄 白芷 各五斤(2.5kg)紫厚朴 陈皮 甘草 苍术 天南星各二斤(1kg) 【用法】 以上共为咀片,晒极干燥,用大驴磨连磨3次,方用密绢罗筛出,磁器收贮,勿令泄气。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俱用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等病,俱用葱酒煎调;如风热恶毒所生,患必皮肤亢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即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现代用法:共研细末,可用酒、油、花露、丝瓜叶或生葱等捣汁调敷。或用凡士林3份、药散2份调制成膏外敷。) ·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 痈疽疔疮,跌打损伤,热毒瘀滞。症见肌表局部红、肿、热、痛,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 ’ 【方解】 本方所治痈疽疗疮,乃湿热壅滞于血脉,气血为之不畅,积而瘀热内蕴,’ 则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热壅肉腐,脓肿疼痛;或是跌打损伤,经脉破损,瘀热内积,气滞血瘀,则肿痛难忍;由于郁而化热,则舌红苔黄,尿赤便秘,脉数而弦。两者病证虽异,但病机则一,皆由气血壅滞,热毒内结而成。治当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行气燥湿之法。所不同者,诚如清·吴师机的《理瀹骈文》所说的:“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方中重用天花粉既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又能消损瘀血,以续绝伤;配以大黄、姜黄.白芷、黄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与主药合用,共治瘀热;活血还须行气,气行血行,气化湿化,湿化则肿毒消解,故以厚朴、陈皮理气消滞;苍术、天南星燥湿消肿;合甘草则能解毒散结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热清毒解,气行血活,则肿消痛止。 【应用】 (1)本方作用较为全面,但以清热解毒为其主要功效。凡痈疽疔疮或跌打损伤而见红肿热痛者均可应用。但由于所用辅料如茶汤、蜜、葱汤、蜜水、板蓝根汁和麻油的不同,其功效也有差异,不仅主治阳证,也可用于阴证。因此,应注意用法说明。正如原书在用法上所提醒的那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指出外用剂与内服剂的区别,尤应注意“引理”的应用,的确是经验之谈。 .(2)加减应用加山栀、银花以增清热解毒之力;加乳香、没药以增祛瘀止痛之功。 (3)近代应用 原方书云本方适应范围较广:“治痈疽、发背、诸般疗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之良便方也。”亦可用于各种感染阳证和跌打肿痛早期。 【附方】 (1)清营退肿膏(《中医伤科学讲义》)大黄芙蓉叶各2份黄芩黄柏花粉滑石东丹各I份用法:共为细末,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功效:清热祛瘀消肿。主治:骨折、软组织损伤初期,或疮疡,I瞅红作痛者。 (2)消毒定痛散(《医宗金鉴》)炒无名异炒木耳大黄各15g用法:共为细末,蜜水调敷患处。功效:泻火解毒定痛。主治:跌扑损伤。 (3)金黄散(《医宗金鉴》)黄连8 g 铅粉煅龙骨各3 g 用法:为末,每服用少许调敷脐中。功效:清热解毒,拔毒生肌。主治:脐疮焮肿。 (4)金黄散(《外科精义》)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黄芪郁金各30 g甘草 15g冰片(另研)1.5 g 用法:为细末,干掺或水或油调,涂敷患处。功效:消肿散毒,生肌止痛。主治:湿毒丹肿,热疮毒赤。. (5)金黄散(《证治准绳》) 白芷 白芨 白蔹各等分用法:共研细末,用新汲水调敷患处。功效:解毒消肿止痛。主治:痈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