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务中国网的博客

 大海凉风 2014-01-13

  从玩玉到收藏玉器数十年载,对中国的玉雕艺术一直在不断的思考。纵观古今玉器,一件好的作品离不开料.工艺三方面的要素。其中,料和工是可以用客观标准去衡量的,而艺则较抽象,是更高层面的升华。料通常从色.细度.浓度.纯度.润度几个方面去衡量。工,是指治玉人对玉石原料进行雕琢.打磨.抛光.将其变成玉器工艺品或艺术品的过程。多以薄意.浮雕.圆雕.镂雕透雕.阴线等雕刻手法通过点.线.面等表现形式在玉材上加以造型,对于玉雕艺术中料和工方面的探讨和论著已经很多,在此不再祥述。我想重点谈的是玉雕工艺的“艺”。玉雕艺术发展至今已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们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写照。通过一件玉雕作品,我们往往能真切感受到作品所折射出的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情境。

  上古人类出于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神灵,巫术等的影响,创作了壁.琮等大批礼仪用玉和为巩固神权与世俗统治的玉器;商代治玉业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礼制逐渐瓦解.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的儒家,将玉也道德化,赋予了玉许多美德,主张“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而佩玉在战国时期得到很大发展,成为玉器中的主流;西汉儒家“君子贵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厚葬”的流行,佩带玉器和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多;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及学术思想的突破使玉器做工精良,题材广泛,现实主义和世俗化倾向在玉器装饰领域占了上风。于此同时,辽金等少数民族也沿袭了用玉传统..这一时期比较有特色的是反映游牧狩猎生活的“春水秋山”玉;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清乾隆年间,治玉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痕都斯坦玉器和深受西方艺术影响的玉雕风格。清代治玉虽然在“工”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许多作品因太过渲染“工”而忽略了玉雕创作的艺术性,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当代玉雕艺术把玉雕带入了历史上又一鼎盛时期,但令人担忧的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治玉工具越来越先进,而艺术却渐行渐远;玉雕作品的价值扶摇直上,而文化气息却越来越单薄。我们当代玉雕创作者怎样把玉雕创作与我们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创作出兼具文化气息和深远意境的玉雕作品呢?首先应当明确玉雕艺术的定义是什么。所谓艺术,是指运用特定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生活,传承文化.揭示思想的一种行为。玉雕艺术就是利用玉这种特殊的载体,通过雕刻,琢磨等工艺手法以景寓意,借作品内容表达创作者思想的艺术。艺是工的升华,它带给人们的首先是视觉上的美感,进而的精神上的启迪,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所在,是玉雕艺术的生命力。

   我认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有机融合是探寻当代玉雕艺术的发展方向。玉器批发玉雕艺术在中国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未来它将朝着国际化的路线发展,只有将“中国概念”和“时尚流行”优化嫁接,才能让中国玉器为现代新生人群和国际市场所接受。首先,可将中国古典纹饰与现代时尚造型相结合,最原始的往往是最时尚的,大自然中有永恒的法则,正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才缔造了我国最早的玉器文明。上古时代的一些纹饰和玉器图案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深受现代人所喜爱,也正是大自然的魅力。一味效仿只是简单的仿古,加入现代时尚元素,“古玩今用”方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其次,玉雕艺术的风格应多元化,在玉雕题材和雕琢手法上均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借鉴为玉雕题材。“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就要求玉雕创作者时常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头脑去思考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而后从生活中去提炼美,提炼艺术。再次,玉雕艺术可作为传承中国哲学思想的载体,哲学是古今通用的,华文明中有很多哲学故事以幽默题材都可用到玉雕创作中。一件作品除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感官享受之外还能带给他们意味深长的回忆甚至警示。关于玉雕艺术,必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重点还是玉雕艺术的定义与定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