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一份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认识

 wdzajcx 2014-01-13

目标引领·课道导学案

         年级:   学科:数学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  课型: 新授展示课  

班级:     姓名:      编号:  032    编制人:        审稿:      日期: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用字母表示数时的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归纳数的规律,小组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模块

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

展示方案

 

 

 

 

 

 

 

 

 

 

目标

研习

 

20

 

学法指导1自研课本96、97页,总结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格式,并完成下面的题目(独学10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5分钟)。

1、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2、(1)练习本的单价为a元,100本练习簿的总价是       元。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是b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3)铅笔的单价为0.5元,圆珠笔的单价是2.5元,买a支铅笔和b支圆珠笔的总价是       元。  

(4)小明的家离学校s千米,小明骑车上学。若每小时行10千米,则需         时。

(5)买 千克桔子,每千克m元, 则共花了        元。

我发现 ——— 用字母表示数时:

 

 

 

 

 

达成目标195%的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

 

巩固强化:整理学案 (预时2分钟)

 

 

 

 

 

 

 

 

 

 

 

 

 

 

 

 

 

展示要求:

(1)       全员展示。

(2)       注意双色笔的使用。

 

 

 

 

 

 

 

 

 

 

 

 

 

 

 

 

 

 

 

 

 

 

 

 

 

 

25

学法指导2: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下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等于0。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3)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与它的倒数的积等于1。

 

2、如图,用字母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___ 。

 

                                                         (第3题)      

阿Q带了50元钱去买笔,已知铅笔每支a元,圆珠笔每支b元,钢笔每支c元。请说出下列每个式子的意思:

 ⑴ a+b  

 ⑵ 50-3b    

 ⑶ 2(a+b+c)

 

 

 

 

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半圆的半径为r,求:

(1)       用式子表示阴影部分面积;

(2)       当a=4,b=8,r=1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选做题:如下图所示,这是由棱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摆出的一个系列图形,按这种方式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的周长是           

      ^^^^^^

达成目标2:过关率达到95%水平。

 

 

小结:字母可以表示:

 

用字母表示数时需注意: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的困惑: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总体评价:

    本导学案的最大特点就是问题的情景化,这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把学习的知识、具体的问题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会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另外,在回顾反思环节,能够把要求反思的内容具体化,这就避免了其他导学案出现的那种回顾反思标签化的倾向,让学生感到有具体的事情可做,强化了回头看的效果。但是本导学案仍然是严重的“碎片化”教学现象,这更是本学案的硬伤。

    分析:

    1、琐碎题目的堆砌,学习严重的“碎片化”。分析整个导学案,从目标研习,到目标检测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小题目,学生总是被这些具体的小题目牵着鼻子学,这种碎片化的学习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从小的知识点和技能入手,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和对技能的熟练应用。其实碎片化的“学”,源于教师碎片化的“教”。教师讲授是先见树木,后见森林,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不是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进行讲授,而是按照所授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讲授。比如,语文一定要从字、词、句讲起,数学一定要从定理、公式的理解或解题步骤讲起,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指导他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细节的意义,知道每一个零件在整部机器上的位置和作用,但学生并不知道这些。这种不对称的现象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要求,一字一句的听,一点一滴的记,亦步亦趋的练。因此,我们老师们要建立整体化学习的观念,充分发挥整体目标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能提纲挈领、高屋建瓴的把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会更好的促使学生追求完整的心智与完整的学习对象共同参与,追求价值确立、能力培养和知识习得的水乳交融。所以说,与其把所学内容肢解粉粹,真的不如只给定学习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

    2、问题层次化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问题层次化是我们编制导学案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对问题层次化的理解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层层分解,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台阶;一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分层设置题目,使学习的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本导学案中选做题的设置给学生创设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搭建走足够大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其所能,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导学案编制中我们不仅可以在目标检测部分设置选做题,还可以在目标研习等其他环节都可设置这种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才智。

    3、问题情境化,提升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本导学案最大的优点,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学习情景,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学于乐,加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本学案中,从数青蛙,到学生所熟知的铅笔、本子以及学家与学校距离无一不是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熟知的。本节课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都是在这些情景的引导中,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完成的。有了情境,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才会更为深刻,发挥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顺便提一下,在情感态度目标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具体化。比如“感受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变成“感受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进而能联我们所接触的生活现象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学习目标在指导学生的心智发展方面更具指导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