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锐风电盈利腰斩?尉文渊阚治东几十亿烟消云散

 和谐最美图 2014-01-1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记者调查》——变脸系列
         前言:1980年,由周润发和吕良伟主演的《上海滩》,开始在大陆上映,很快便风靡一时,当时火爆的程度,我相信现在的人恐怕是难以想象。火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年在上海放映的时候,上海的街头空空荡荡,好像是一座空城。
         这部连续剧,年轻人尤其爱看!当时在上海财经大学,有个25岁的学生,挤在人堆儿里,看得那叫一个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他,尉文渊。当时尉文渊25岁,另外还有一位年轻人,比尉文渊大三岁,已经在上海人民银行上班了,来看看他是谁,他,叫阚治东(微博)。他当时闲着没事也会看一看《上海滩》的剧情。这二位当时还不认识,但30年后的上海滩,他们联手掀起的风云,不亚于当年许文强和丁力的故事。
         2011年1月1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响起了上市钟声,一支名叫“华锐风电(5.56,-0.20,-3.47%)”的新股闪亮登场。这支新股可不得了,光打新的钱,就冻结了2500个亿,您要不押上三百万,想要中个签儿,这比中个五百万的彩票大奖都难。华锐风电怎么就这么招人喜欢呢?除了新能源概念之外,有不少人就冲着他身后的两个人来的,尉文渊和阚治东。
         对于敲钟这事儿,尉文渊太熟悉了。时光倒流20年,1990年,上证所开市第一声钟,也是新中国股市的第一声钟,就是尉文渊敲响的,当时他是上证所的首任总经理。阚治东也不含糊,当时他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申银证券的总经理,第一支A股“飞乐音响(4.88,-0.13,-2.59%)”,第一支B股“电真空”,就是由申银承销的。这二位,和当年万国证券的管金生一起,并称“上海滩三大猛人”。
         2011年的尉文渊和阚治东,经过20年的沧海桑田,已摇身一变,成为华锐风电的创办人兼大股东了。有了这么两位猛人的撑腰,使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凝聚了前所未有的人气。当然,最得意的还是华锐的股东们,1月13号,上证所里一声钟响,瞬间就敲出了33位亿万富翁。
         90块!这是华锐风电开出的发行价,它创造了一个新记录:主板市场有史以来最高发行价;同时,它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富豪俱乐部:尉文渊控股85%的西藏新盟,持有华锐风电约1亿股,一上市,尉文渊的身价立刻冲到了80亿;阚治东控股32%的瑞华丰能,持有华锐风电3570万股,身家也过10个亿了。此外,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身价过百亿,另外还有30个自然人身价过亿。当时有人就说,华锐风电发的哪是电啊,发的明明是钱。华锐风电受到如此宠爱,两位元老级的人物魅力固然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还有,公司带着一个金光闪闪的概念。
         记者:您当时为什么要投风电这个概念呢?
         尉文渊:当时概念好,新能源嘛。
         新能源,概念好。我们不得不承认,尉文渊和阚治东的确有过人之处。要知道,2005年,风电这个概念,市场上还比较陌生,这二位就敢拿出几乎全部的积蓄,手拉手一起去参与华锐的创立,那叫一个胆识超人。那么,这二位为什么会瞄上风电呢?
         和其他新能源相比,风电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在发展风电上,也有自己的优势。
         陆启洲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通过这么些年的发展,应该讲我们国家的风电制造业已经掌握了风电的核心技术,同时竞争能力也很强。
         2006年1月,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公布,其中风能被列为六种新能源之首,2月,华锐风电成立,这点儿踩的那叫一个准。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风电产业开始风驰电掣,五年时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增长一倍多,一跃成为全球老大。华锐风电的主业正是风电机组制造,第一台国产1.5兆瓦风电机组,那就是华锐的大作。所以说,华锐风电这几年的业绩,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给您说个数,华锐风电2007年的净利润,大约是1.2个亿,2010年多少了呢?28个亿!华锐风电当时排名,是世界第三,董事长韩俊良放出豪言,十二五期间,一定要做到全球老大! 
         长点儿心吧!这么好的产业,这么好的公司,再加上上海这两位猛人做榜样,您还犹豫什么?90块?值!既然值,那就买吧。可这一买呀,就出了事儿。
         一般来说,这么高的发行价,说明企业肯定对自己信心满满,市场肯定也对企业同样是信心满满,投资人肯定应该对自己的中签儿,那叫一个幸福满满。但是,我要告诉您,现在可千万别跟他们说这话,可能会挨揍的。因为事实表明,你有华锐风电,天有不测风云。
         88块8,这就是华锐风电上市首日的最高价,非常吉利的一个数字。可惜,这个比发行价还低了1块2的吉利数字,竟然就成了华锐上市之后的大顶。也就是说,从上市第一天起,华锐风电就把当时中签的人全都深度套牢。如果到今天你还没有撒手,那么一年前的9万块钱,现在就剩下了3万多。更为可怕的是,在这一年多连续下跌的日子里,你很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2012年的1月31号,华锐风电的业绩预告给出了答案:公司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0%以上。盈利腰斩了,这股价能好吗?但大伙儿想不通啊,你不是说带着28个亿(利润)来上市,吃着火锅唱着歌,怎么就突然腰斩了呢?这脸变的也太快了吧。
         说实话,到了这步田地,尉文渊和阚治东的心里也不好受,毕竟自己几十亿的纸面富贵,也烟消云散啦。那他们是怎么解释业绩变脸的这回事的呢?
         尉文渊:我作为股东我也希望它好,行业的这个变化,宏观的、微观的事儿很多。
         记者:那它业绩这个变化对您投资损失大吗?
         尉文渊:没有什么损失不损失的,投资就这样,也正常的,行业波动也很正常。
         阚治东:去年整个新能源都遭受了不同的问题,我是认为应该是行业的问题为主吧。
         尉文渊和阚治东把业绩变脸归结到了大环境上,也就是说行业出问题了。在这方面,企业的实际管理者感受最深,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觉得,这两年,抢蛋糕的人是越来越多。
         陶刚  华锐风电副总裁:我们先说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从2005年,2006年开始飞速发展,现在是一个基本的稳定的,然后现在我们预期大概今后几年每年的装机量大概是1500万到2000万千瓦这样,因为现在这个从整机到各个零部件,它的这个参与的企业非常多,好像有80多家,所以市场竞争是一个白热化状态。
         竞争加剧之后,就是竞相杀价,陶刚觉得,这就是风电企业利润下滑的根本原因。其实不光是华锐风电,其他风电企业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像金风科技(5.42,-0.11,-1.99%)2011年的利润就缩水了73%。看起来,这个行业确实出了些问题,业绩下滑当然也能自圆其说。但是,我心里还有个疑惑,当一年前,华锐风电以90元天价上市的时候,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行业出问题了呢?? 
         陶刚  华锐风电副总裁:我觉得这个的确是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当时在这个做估值的时候,就我个人来看,包括跟一些专家去沟通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希望采取一些比较保守的一些方案。2009年到2010年的确是这个行业一个阶段性的一个顶峰,而且当时在欧美的市场也是非常不错,所以全球的风电行业应该是一个这种欣欣向荣。
         陶刚承认,在上市前,也考虑过风电的发展规模,但是风电在中国的能源占比还是很低的,所以当时仍然抱着高速增长的预期。其实,这种乐观并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错觉,整个市场都是沉浸当中,承销商、询价机构、以至于疯狂打新的投资者,都为华锐风电的天价抬了轿子。
         还是那句话,伴随着华锐风电风光地上市,再造辉煌的尉文渊和阚治东,确实成就了A股最成功的一个股权投资案例。只可惜,华锐风电三高登场,一路落花流水,第一分钟破发,第一天见顶,第一年就业绩变脸。这一连串的第一,会不会给这二位的资本传奇,添堵呢?!
         我再多说一句,作为投资者,这场上海滩最风光的变脸提醒我们,当大家争先恐后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警惕的时候。
       

从任职不拿薪水的董事到走向前台成为华锐风电( 601558 )的代理总裁,资本大佬尉文渊的此次“出山”让业界颇为意外。   近日,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审议通过公司关于聘任总裁的议案,尉文渊当选公司代理总裁,韩俊良仍为公司董事长。   作为股东之一的尉文渊,选择直接参与华锐风电的日常经营管理,在业界人士看来,应是华锐风电的投资者对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不太满意,不愿看到公司业绩继续低迷,而尉文渊的资历让他最终成为资方的代表。   据华锐风电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下降42.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降96.25%。   六年前,当资本市场对风电这个概念还很陌生时,尉文渊和阚治东敏锐地发现了行业机会,发起成立了华锐风电。并在去年以90元/股的高价发行上市,尉文渊身价超80亿元,跻身2011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   然而,外界熟知的尉文渊熟谙资本市场运作方式,是曾名噪一时的中国股市第一人、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者和创建者,与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申银证券总裁阚治东并称“上海滩三大证券猛人”。 尉文渊此次的“出山”是否真的要开始插手华锐风电的实际业务,或是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资本运作方面,引发业界的猜测。   华锐风电表示,这是在行业以及企业本身处于低谷时正常的人事调整,希望对资本更熟悉的尉文渊和对技术更熟悉的韩俊良分工协作,带领企业走出低谷。   “尉文渊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人,他对风电行业很有研究,现在的昆山华风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直接投资的。”一位风电业人士表示,与其说尉文渊是华锐风电的投资人,不如说是华锐风电最核心的人物,没有他,华锐风电上不了市也运作不起来。   事实上,在投资华锐风电后,尉文渊除了熟悉经营外,他甚至摸索风电技术,华锐风电申请的若干项专利中,有数项是尉文渊的创意。连国内一流的风电技术专家都认为,尉文渊对风电技术的掌握并不亚于他们。   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本运营经验和风电行业投资及运营管理经验,但尉文渊面临的困难并不小。   对他而言,首要问题就是思考如何在风电行业大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发挥华锐风电龙头企业的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寻找突破口,稳定市场和业绩,给投资者和公司员工一个满意的交代。   “尉文渊直接负责公司的全面管理,预期会为华锐风电注入新的管理思路,引领公司走上新的台阶。”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说,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管理团队的重塑有巨大帮助作用,企业能否重焕光彩还有待观察。   在资本市场颇具传奇色彩的尉文渊能否续写风电行业的传奇,拭目以待。
[沙发]
         
       在中关村文化大厦的华锐风电总部,楼道里的 “放假人员名单”已经贴出了好几张。“一个月内,已经有469人被公司放了假,每月只给我们1008元生活费,让我们在北京怎么活?”陶政义(化名)不禁长叹了口气。陶政义是一名华锐风电销售部门的员工,也是469名被放假员工中的一名。他说,他进入公司三年,曾经历过公司最辉煌的高潮时期,如今也体会到了低潮期成为企业牺牲品的无奈。
       
         华锐风电到底怎么了?很多人看到强制放假的消息,都不禁提出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这个中国最大风电制造企业如今的苦境,只不过是整个风电行业风雨飘摇的一个缩影。
       
         469人“被放假”
       
         11月15日,华锐风电贴出了第一张放假通知,给开工不足或已停产岗位上的350名员工放了寒假,理由是“生产经营面临调整”,并答应从签订协议之日起,前30天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放假30天后,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的80%发放。
       
         之后短短一个月内,被放假人数不断增加。截至目前,第四批“放假人员名单”已经公布,共涉及63人,加上前三批的406人,目前华锐风电被放假的员工人数已升至469人。按华锐风电去年年报中公布的公司员工人数2873人计算,目前被放假的员工已占公司总人数的16%。
       
         放假,听着是件很欢乐的事儿,但对于被放假的华锐员工们却满是辛酸与无奈。
       
         11月27日,20余名被放假的研发部员工在公司总部大楼外“跪求”公司裁员。“公司现在是铁了心要甩掉我们,但是必须按法律规定解决裁员问题。”华锐员工愤怒道,“他们想通过变相裁员规避经济补偿,我们是不会接受的。”
       
         被放假后,员工们曾通过向高层施压得到了与华锐风电现任总裁尉文渊对话的机会,却只得到了他的强硬表态——如果员工不服,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对此,有的被放假的员工们表示无可奈何,“如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时间肯定会拖得更久,我们根本耗不起”。
       
         而陶政义却表示,“维权,我肯定会坚持到底,一定要争取到属于我们的权利”。
       
         除了放假,公司在员工身上“节流”还另有方式。陶政义告诉记者,他在公司原是跑业务的,他们部门本来有1250元/月的补助,并且是和工资一同发放,但从今年4、5月开始,公司要求拿发票报销。此外,每年600元/次、共五次的过节费也被大幅削减到250元/次。
       
         除了在补助上做调整,目前在公司加班也要经过审批。据介绍,原来华锐员工加班,公司会发加班费。但是现在加班被卡得很严,如果员工确实需要加班,还要向领导“审批”。“但经常是被驳回,员工就只能回家勤奋了,”陶政义说,“而且在这几批被放假员工里,有很多都是在公司表现非常优异、工作很勤奋的人。”
       
         “第一”来得快 去得也快
       
         华锐风电的这些举动并不难理解。今年以来,其盈利能力一路走低。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降87.06%,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96.25%。三季度更是以净亏损2.8亿元告结,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5.78%,这也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面临销售与盈利的巨大压力,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压缩成本,利用机会变守为攻。”华锐风电表示为应对困难,他们也在采取措施,放假也正是其中一环。
       
         是的,它一定不想这么快就被击垮,幸福的日子还太短暂。
       
         虽然我国风电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但一直比较缓慢。直到2003年,国家发改委通过风电特许权经营、下放5万千瓦以下风电项目审批权、要求国内风电项目国产化比例不小于70%等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国内风电制造业的发展,国内风电业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新能源法实施后,风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风电的高速发展得到巩固,之后的增长势头更加强劲。
       
         也正是在这一年,华锐风电正式成立,随即搭上了行业发展的高速列车。刚成立公司不久,华锐风电就宣告“中国第一台国产化1.5MW风电机组下线”。一时间,成为全行业的焦点。
       
         之后的华锐风电高歌猛进。2008年成功超越老牌风电巨头金风科技,从2006年市场占有率的1.46%迅速升至22.45%,抢得风电装机容量霸主位置。2008-2010年,这个曾经的无名之辈成长速度更是惊人,分别以新增装机容量1403MW、3510MW、4386MW稳居中国第一,全球排名也从第七位迅速蹿升至第二位。
       
         可惜产业风云多变,风电政策在2010年出现变数。当时应欧美要求,同时也是从自身现有发展考虑,国家发改委取消了有关“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规定。这就意味着,外国更先进的风电技术可以长驱直入进入中国,国内风电企业迎来了较大的外部压力。
       
         但借着前期高速发展的势头,华锐风电还是让它的上市变得不同凡响。2011年1月初,华锐风电以90元/股的高发行价招股,也因此摘得“主板最贵A股”称号。同月13日,公司上市时,融资金额达到13.97亿美元,占之前五年风电行业IPO融资总规模的28.1%,超募资金达到60亿元。然而其上市首日开盘即跌破发行价,当天收报81.37元,跌幅9.59%,随后股价持续下跌。
       
         “其实,在2011年,华锐的困难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当年的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等多项指标同比全线下降,新增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相比2010年下降了三成多。”陶政义对于企业的变化感触颇深。2011年华锐风电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6亿元,同比下降72.84%。而当年新增装机容量2945MW,退居行业第二,被金风科技以3600MW抢回了第一头衔。
       
         进入2012年,华锐风电股票仍旧不断下挫,截至目前,股价已跌至5元左右。尤其是全球经济形势仍在下行,风电政策也进一步收紧,企业的压力不言而喻。
       
         为何最受伤的是华锐风电
       
         “前期盲目扩张,盲目增加产能,高层的决策失误,导致华锐80多亿元的库存。”陶政义说,华锐刚起步时,整个行业的风电机供应商非常少,尤其当时政策非常支持风电发展,领导层对此过于乐观,盲目地扩大了产能。
       
         对此,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目前风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暴露无遗,这与前期风电巨头盲目扩张、过快发展的战略有很大关系。
       
         针对 “80多亿库存”的说法,华锐风电品牌经理包震的回应是:目前公司确实有一定库存,但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因为之前的扩张步伐比较快,有些风机已经制造出来了,目前行业下行,订单减少,所以才产生了积压。”另据其介绍,之前华锐主要靠特许权招标,国家制定了风电场,分配给华锐一定的生产份额。但难料的是,这一制度没几年就被取消了。
       
         “另外,由于销售遇阻,目前公司还面临着发展速度下降、效益下滑、资金紧张等问题。”包震进一步说。为此,公司近日还通过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来补充流动资金。11月21日公告显示,公司为缓解现金流压力,保证其正常经营周转和业务发展需求,将部分闲置募集资金9.3亿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政府的产业政策很大程度上引导并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速度,”萧函表示,“而我国企业在发展前期过分注重速度、数量、规模,而对质量、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度明显不足,从而导致生产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明显脱节。”所以万一政策急刹车,这些政策依赖度高的企业肯定会吃亏。
       
         事实亦如此。有统计称,目前国内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率达50%以上,部分中小生产企业已经处于破产边缘,并且这种颓势还在不断发酵。根据2012年前三季度风电企业财务数据统计,风电企业净利润下降43.3%,营业收入同比减少7%。除了华锐风电,同为行业三强中的金风科技今年三季度亏损0.3亿元,明阳风电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也连曝净亏损。产业刹车已然成为风电制造企业们集体的伤痛。
       
         风电行业的不景气,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便可见一斑。 “今年来观展的人数明显减少,较去年下降了20%-30%。”这是参展企业的普遍反映。艾默生电气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政策急刹车,国内风电市场萎缩。现在和发电企业签的合同基本都是意向合同,签了也不敢动”。
       
         不过,与华锐风电强制员工放假不同,在金风科技和明阳风电的官网上,还有进一步的招聘计划,2013年校园招聘也正在进行中。整个行业受伤最重的似乎只是红极一时的华锐风电。
       
         “没有靠山。”对于上述局面发生的原因,一业内人士不假思索地告诉记者。他用他在这个行业工作多年的经验解释说:“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需要和发电企业绑定,这样,自己的生产才不愁出路。金风科技有三峡电力,联合动力有国电,但是华锐背后却没有靠山。”
       
         事实上,金风科技去年的年报也显示,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持有其11.19%的股份。而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截至2012年底,其在东北、内蒙古以及东南沿海等地的风电装机规模累计将超过200万千瓦,风资源储备超过3000万千瓦。
       
         联合动力同样“背景不俗”。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去年联合动力以新增装机容量2847MW跃居第三,成功进驻排行榜第一梯队。而究其成功的原因,少不了其“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国电”的身家背景。
       
         出海之路暗礁重重
       
         消化库存,华锐也并非无计可施。包震讲到,目前公司库存较多的是1.5MW风机,“这种机型正好吻合海外市场,所以目前我们正在不断扩大海外市场”。
       
         “国际化是华锐风电‘十二五’期间的第一战略,公司预计到2015年,海外业务将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的份额是0.77%,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的份额为9%)。除了北美、欧洲等传统市场,印度、加拿大、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将是公司未来风电发展的重要掘金地。”包震这样介绍了他们的国际化战略。
       
         不过,做起来远比想象中难。
       
         “目标是美好的,但实施起来却面临很多挑战。随着全球风电设备价格狂跌,中国的风电企业已经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加之外国企业在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要好于中国,且中国风电企业的运行、维护经验又没有海外丰富,这些都令风电企业出海难上加难。”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说。
       
         谈到风电国际化,还有专家认为中国风电企业在海外并没有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不够也是难以“走出去”的重要原因。
       
         除了自己的客观不足之外,海外市场的强烈排斥也着实让中国企业头疼。目前,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公司间的纠纷案还未了结。此事缘起2011年3月,当时华锐风电以超导产品不符合同要求为由拒绝接受美国超导货物,双方经过多次谈判后未果。之后,华锐风电开始启用新的风机控制系统方案,对此,美国超导公司坚称华锐侵犯其知识产权,并不断挑起仲裁和诉讼。这一案件对于华锐拓展海外市场的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今年7月末,美国商务部表示要向中国的多家风电企业征收高达20%-73%的倾销税,其中对华锐风电征收的税率为26.25%。
       
         “中国风电设备都在想方设法向外走,但是外国的守门员却是严防死守,就不让我们进球。”一位行业专家这样说道。另有观点认为,中国的风机供应商在国外市场目前还处在初期,尤其在技术方面的海外依赖度还很高,“要谈国际化,我们在自主创新、相关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做好布局”。
       
         理性发展成业内共识
       
         然而,关于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判断,业界也传达出了不同声音。一位从事风电设备下游维护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就认为,国内的风力发电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程度,只是因为风电并网难,才暂时遇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不是风电发展太快,而是输电网发展太慢。
       
         卓创资讯新能源分析师李祾譞对此解释说:“由于风电成本高,价格相对较高,国家电网[微博]要是接受风电会比较亏。加之风电不稳定,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国家电网一直对风电嗤之以鼻。国内的弃风现象非常严重。”
       
         但是行业低迷,也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
       
         萧函提出,解决产能过剩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便是兼并重组。在其看来,国内风电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已经到来,诸多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但就华锐而言,它的未来又在哪里?
       
         据李祾譞预测,风电行业回暖可能还要等到“十三五”,“全球经济形势不太好,短期内都会在底部震荡。所以可能会有15%-20%的风电企业耐不过这个寒冬,但华锐风电应该不在这个行列”。
       
         另有专家猜测,华锐风电可能会抛售股权。但是这在李祾譞看来却是不大可能的,“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公司可能会通过贷款等方式增加现金流。至于转卖股权,据我了解,之前并未有先例。而且,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为了不被淘汰,也为了继续曾经的神话,华锐风电也开始了行动。包震表示,“中国风电的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与升华,需要完成从重规模到重效益、从重速度到重质量、从重装机到重电量的转变,需要从高速发展向理性发展过渡”。
       
         “华锐现在提理性一词,更像是其对曾经的醒悟。但清洁能源未来发展空间确实非常大,或许华锐借这一次理性的审视可以助其摆脱困境。”有业内人士评论称。
       
         包震表示,公司已总结过去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调整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等措施,重振企业雄风。另外,海上风电也成为华锐主攻的重要目标。据其介绍,今年8月27日位于上海东海大桥西侧的由华锐风电生产的目前中国最大的5MW海上风电机组顺利完成考核,目前已经投入运营,可利用率达99.5%。华锐风电生产的中国最大的6MW风电机组也已在江苏完成调试并网。
       
         国内风电发展的利好消息也在不断传出。刚刚对光伏示好的国家电网,日前再次表态要为清洁能源发展亮绿灯。11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重申,国家电网公司将立足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和服务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陶政义对自己所在的行业也仍然很有信心,他说,向企业维权只是无奈之举,如果可以,他还是希望回到公司。
[第50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