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天河区初三上期末作文《渴》如何写

 越秀区桂花岗 2014-01-13
各位家长,现在我以天河区初三语文期末作文题《渴》为例,说说作文的一些简单技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另外,为了让表意集中,我以小标注的方式进行发言。

渴是一个形容词,其基本含义很明确,对于初中生来说,不存在理解困难。那么,以渴字为题如何成就一篇作文呢?如何使作文的立意出新呢?下面我边讲立意方法边讲渴字作文的写作指引。
 
【渴字的立意空间很大】渴字可以理解为缺水而产生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对某种事物的迫切企盼。前者是较为具象的,在生活中随处可寻。后者是指一种精神需求,是抽象的心理需要,立意可依“渴盼”一词的思路展开。

【先将思维具象化】对于渴这样一个独立的形容词,难点在于题目无具体指向。相信多数学生的应试心理是:一看即懂,提笔无语。为什么?这种题目短时间里很难确定写作方向,无法沿着这个词直接延伸到某个故事中去。在这种情况下,我给的建议是:“将自己的思想具体化”,即为什么会渴?长时间没喝水?在什么情况下长时间没喝水?因为长时间无处取水?怎么会长时间无处取水呢?远离水源地?高山还是沙漠?通过一连串的追问,渴字的指向就会渐渐具体化,并逐渐构建成一个故事雏型。
【由点及面】光有一个故事的雏型是不够的,还要添加一些东西进去,让脑海中的某个或明或暗的“点”得到多层面的支撑,并逐渐形成清晰的画面。到了这一步,立意就基本到位了。

【增加立意的厚度】如果单纯写某一次渴的经历,文章很难有厚度,而且故事难以展开。要寻找渴的情况,生活中无处不在。上了一上午的课,我很渴,跑了四圈,我很渴,陪妈妈逛了一上午商场,也有可能渴。如果这样立意,文章无厚度可言。故事怎么写也不会生动。甚至连六百字都难以凑足。怎么办呢?要在故事中叠加故事,以增强故事的厚度。

【如何构建立意的厚度】这是指在普通思路的基础上添加人物或事件个性化的一面,使普通的人物或事件瞬间变成不同寻常,立意的高度从而得以凸显。比如一个人一上午没喝一口水,一定会很渴。这不值一提,如果是在一位饱经风霜的老母亲在盼望儿子的归来呢?情况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如果留守的老母在大年三十盼儿子归来呢?
【插叙是故事增厚的主要手段】记叙文中,关于人物或故事背景的交待,不可能象个人简历一样,姓名性别年龄一路数下来,往往需要用插叙来处理。插叙一般是插入故事或人物的某种独特的背景,这种背景正是增强故事厚度的有效手段。不会运用插叙的记叙文,往往是直线的,故事难有厚度,难有波澜。

【有对比才有强度】几乎所有的形容词都需要参照系,其义得以实现。比如说美,如果没有丑的参照,美是不便体现出来的。同样,渴作为一个形容词,也需要一个参照系,否则,这种渴的视觉感受无法得到有效体现。这一简单道理带来的写作启示是:要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构建立意的参照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反向立意,制造情感落差或视觉落差,从而有效地表现主题。
 
拿渴这个题目来说,它的反向是不渴。所以要从侧面进行挖掘,以不渴的一面衬托主题“渴”的内涵。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在上述的那个老母亲身上再设置一点不渴的内容,以具象的不渴来衬抽象的渴。

【主角与配角】中学生作文中容易陷入的误区是:主人翁一人将所有的戏唱到底。这种独角戏的写法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尴尬境地,那就是主人翁在故事中经常自说自话。这样的立意是没有说服力的。好的记叙文一定要让故事说话,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内涵,不用明喻,而是让故事替你说。如何避免自说自话的独角戏写法呢?基本思路是学会设置配角,有些话让主角与配角的互动来表达。比如说,你很有钱,你自已说“我很有钱”,是不是很尴尬?要表达这层意思没问题,你可以让另外一个人来替你说这层意思。第三者的表达,既成就了立意的客观性,又回避了自说自话。

回到渴这个作文题目中来,渴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觉。如果让主人翁在文中一个劲儿地喊,我好渴我好渴,立意就肤浅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设计一个配角,让主角与配角间的互动,自然地流露渴的感觉。
【镜头式切入】镜头式切入简单地说,就是起笔用一镜头。初学记叙文,最好采用这种开头。关于这一点,我在语文课上反复强调过,这是最容易掌握、也是最好处理的开头方式。什么是镜头式切入、镜头式切入需要坚守的原则是什么,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想说的是:比起老套的议论或抒情式开头,镜头式切入能使你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


【虚实结合】如果作文立意中含有双关语义,或遇上可双重解读的题目关键词,在表现主题时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拿渴这个作文题目来说,既可以理解为物质意义上的渴,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意义上的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立意是虚实结合。通过具象的物质意义上的“渴”来表现精神意义上的“渴”。


【虚实结合】如果作文立意中含有双关语义,或遇上可双重解读的题目关键词,在表现主题时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拿渴这个作文题目来说,既可以理解为物质意义上的渴,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意义上的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立意是虚实结合。通过具象的物质意义上的“渴”来表现精神意义上的“渴”。


以上主要谈了立意及写作的一些要点,有些话没有展开。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下面我简单模拟写几句,主要是将上述所讲的立意要点演绎一下。

【简单模拟】村东头的黄泥岗上,王奶奶和孙女一直盯着不远处的公路上每一辆过往的客车。只要有车停歇,她们会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然而,四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望着奶奶被刺骨的寒风吹裂的嘴唇,七岁的孙女递过水壶,“奶奶,喝口水吧。”

【简要点评】这样的开头,就是我在前面说的镜头式切入。模拟中,几乎每一个字都在围绕着渴字展开:“盯着过往客车”,是一种渴,不约而同地起身,也是在表现渴,坚守四个小时,也是在说渴,冒着刺骨的寒风,也是在表现这种渴,递过水壶,同样是在说渴。文章这样一开头,就将抽象的渴与具象的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而且也顺势打开了思维空间:她们在守望谁?为什么要这样执著地守望?。。。。。。

【细节是生动的源头】没有细节的记叙文永远不会有生动可言。换一句话说,文章要生动,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前面这个开头就是运用了一连串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鲜活的镜头,一下子将读者的视线定格在一个鲜活的画面中:一老一小,在一个小山冈上眺望。。。。。。

【再作模拟】“奶奶不渴,孙女,你喝吧!”奶奶顺手帮孙女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今天是大年三十,村子里传来一阵阵鞭炮声。听听声响,就知道是哪家的团年饭开饭了。
  “奶奶,爸爸妈妈今年会回来吗?”
“会的,没准下一趟车就回来了。”王奶奶坚定地说,眼里闪过一丝茫然。儿子儿媳已有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典型环境成就典型形象】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选择或设计典型环境。没有典型环境,就无法成就典型人物形象。在以上的模拟中,为了制造环境的典型性,一是在时间上进行了特别处理,交待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大年三十。这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更能成就主人翁内心的渴盼之情。母亲盼儿归,孩子盼父母。这样时刻这样的守望怎么可能不让人动容?

【好的文章要字字闪光】我曾在语文课上说过,好文章的标准是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把上述的模拟再推演一下

【凡细节必呼应】“奶奶不渴,孙女,你喝吧!”奶奶顺手帮孙女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 文中奶奶帮孙女理头发的用意在哪里呢?一则是呼应开头交待的刺骨寒风,另一个用意是让画面更生动。假如把奶奶这个动作换成“奶奶回答道”,味道会有什么不同呢?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

【让故事高度浓缩】写文章要象编舞台剧一样,要把跨时间的各种素材高度浓缩在一个经典时刻里。为什么要浓缩呢?这叫主题集中,不浓缩,你的文章就散了。那么,如何浓缩呢?那就是运用插叙或补叙,运用虚实结合等手法,让现实与历史,让记忆与未来交织在一起。在上述的模拟中,所选择的这个渴的镜头,里面可装的东西很多,比如母亲关于儿子的记忆,孩子关于父母的记忆,这对老小的曲折经历等等,都可以装进来。

【收放自如】有的同学写作文不是字数多了,就是字数不够。其实是没有把好收放的主神经。在上述的模拟中,收放的主神经就是一老一小守望这个画面。根据篇幅需要,你插叙或补叙多少,可以自由调控。明白了这一点,对文章篇幅的掌控是不是很轻松?。

【一切以服务主题为原则】这话听起来都懂,写起来多半人会忘。什么叫服务主题?拿渴这个题目来说,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都要为了表现渴,否则就是多余的话,是可以删去的话。强调这一点,是要提醒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不要随手写,不要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应试作文是有篇幅限制的,废话多了,文章的主题自然没有了表现空间。

关于这个题目及作文的一些简要技法,我就说这么多。其中所涉及的一些观点,有机会再展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