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地处长江入海口。4500年前已有先人在太仓的海岸线上生活繁衍,留下了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的遗存。从能查到的地方史志文字资料看:春秋时,吴王已在此置仓屯粮,故名为“太仓”。 1.太仓,太仓,皇帝的粮仓也。皇家屯粮之地,必是民风淳朴,治安良好的所在。此“和”之一。
2.三国时,即吴嘉禾元年(232年)时,孙权“为结好辽东公孙渊,遣使泛舟出太仓娄江口”;孙权为尽孝还在太仓长江边的鹿河镇为其母造七级浮图。此“和”之二。 3.太仓最早的寺庙是三国时的尚书仆射徐真舍宅为寺,是为供奉孙权父子像,以慰其妹玉印,而玉印是被孙权废黜的王妃,以德报怨,此“和”之三。 4.宋代时,太仓沿海沿江的先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渔女织,男性不少出海打鱼,女性则在家耕种纺织。男人外海打鱼,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两月三月,女的则在家望夫归,平安归,于是供奉牛郎织女像,祈之祷之,家和万事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此为“和”之四。 5.宋景祐年间,范仲淹到太仓兴建水利,开浚七浦塘,疏浚杨林塘,除水患,利农业,起到了安定民生的作用。此为“和”之五。 6.宋嘉祐年间,太仓的郏亶写出了《吴门水利书》,并不顾个人得失,积极推广他的治水理论,惠及苏常一带的百姓。此为“和”之六。 7.元代时,太仓已有天妃娘娘庙,即妈祖庙,到明代时,太仓已有数座天妃宫、天妃庙,参拜者甚众,香火日旺,此为“和”之七。 8.元代时,开辟了从太仓浏家港至天津(直沽)港的海上漕运,海上漕运的开通,对稳定时局,使北方百姓安居乐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为“和”之八。 9.元代时,由于海上漕运的开通,朝廷在太仓设立了海关等,太仓一下子发展成万邑大港,各国各地的商人、文化人都来到了太仓甚至定居在太仓,太仓出现了波斯人、色目人、阿拉伯人等,还来了孔子的后代等,真正是五方杂陈,和平共处。此为“和”之九。 10.从明永乐三年开始的郑和七下西洋,均从太仓刘家港扬帆起锚,这是进入教科书的信史。郑和,其名为“和”,其七下西洋,是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去各国宣慰的,从来没有夺城占地,掠取资源,这有史为证,不必赘述。此为“和”之十。 11.明代时,太仓的南郊大批量屯粮,被称之为“百万仓”、“天下第一仓”,守皇粮的兵士因值勤不能擅离岗位,常年累月毕竟无聊,需要一种消磨时光的游戏。由于晒粮要驱麻雀(太仓人叫“麻将”),由此而发明了与打麻雀息息相关的麻将,麻将后来演变为国粹,成为国人最普遍的娱乐方式。此为“和”之十一。 12.明代时,由寓居太仓南码头的魏良辅“十年不下楼”,以留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昆山土腔为基调,汲取了南曲与北曲的长处,创制了时人称之水磨腔的昆曲,昆曲之柔、之儒、之雅、之美,深受欢迎,风靡一时,成为我国“百戏之祖”,现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为“和”之十二。 13.明代时,太仓的徐上瀛创立了娄东琴派,撰写了《大还阁琴谱》《溪山琴况》《万峰阁指法秘笺》等,成为我国琴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太仓明清以来,出现大量古琴爱好者,古琴静而雅,净而文,陶冶情操,涵养心气。此为“和”之十三。 14.明代时,由“曲圣”魏良辅的女婿张野塘把“弦索”加工改进,即把弦乐、管乐、打击乐三种不同类型的民族器乐糅合在一起演奏,逐渐演化成了“江南丝竹”。江南丝竹的特点是清新、明快、悦耳,富有地方特色、民音特色,是雅俗共赏的一种音乐,闻之让人心静心舒,现江南丝竹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此为“和”之十四。 15.明清两代,太仓的园林被称之为“姑苏园林甲天下,娄东园林甲姑苏”,明代大文豪王世贞的弇山园在当时就有“东南第一名园”之誉。太仓的园林其最大的特点是园宅合一,门口不大,但一进一进较深,庭院深深,几代同堂,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此为“和”之十五。 16.清代时,以王时敏、王原祁为首的“四王画派”、“娄东画派”,被誉为中国画之“正脉”。娄东画派最大的特点:平和、冲淡,讲究传承,讲究笔墨。品赏娄东画派之画,让人心平气和,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此为“和”之十六。 17.办学为重,教育为先,这在太仓是有传统的。690年前太仓已有了庙学、社学,明初已有卫学、州学。唐文治乃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被尊为交大的创始人。俞庆棠则一生倡导、从事民众教育,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成人教育的先驱”。像太仓高级中学、太仓沙溪中学近年的高考入学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达到百分之一百。此为“和”之十七。 18.太仓最有名的两样土特产,一为肉松,二为糟油,清代时均为“进贡食品”、“官礼食品”。太仓肉松吃口酥松柔和,绵而不腻,余香悠长,老幼皆宜。而糟油能解腥提鲜,开胃增食,深受百姓喜欢。此为“和”之十八。 19.太仓人口味偏微甜偏清淡,很少吃辣吃辛,喝酒也极少喝白酒,多以黄酒、糯米酒为主,近年以红酒、黄酒为主。一种口感和顺的“和酒”销量不错。太仓本地有“叶复隆”等传统的黄酒品牌,从太仓人口味看性格看风气,此为“和”之十九。 20.太仓为全国计划生育模范市,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人口负增长的城市。这源于太仓的历史与风俗。在太仓,入赘、倒插门、上门女婿并不为人小看,社会风气开明,农村也不一味追求多子多福,而是讲究人口质量,讲究小孩的教育。此为“和”之二十。 就太仓娄东文化而言,撮其要者,集其大成,一言已蔽之,贯穿、浸淫着一个“和”字,“和”是太仓娄东文化的精髓、太仓娄东文化的本质,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太仓人。因此太仓人聪颖、好学,文化修养厚,整体素质强,谦谦君子多,和睦相处多,知书达理多,遵纪守法多,名人辈出,大家迭现。且环境优雅优美,清静干净,被各路专家与普通百姓一致认为:太仓是最适合人居的城市之一。
凌鼎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