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仓笔记:娄东画派为什么不画太仓风物(上)

 df7086 2021-01-07

梁东方

太仓是一个横平竖直地被道路和树木纵横地分成一个个方块街区的城市,中间穿插着一些笔直的河流,然后向着远方无限复制延伸的地形地貌。虽然广袤,但是也未免单调。似乎有一种由没有山的平整,所演化成的平淡。这个特点不是嗜辣地区的那种火辣辣的个性鲜明,更不是寒冷地方的那种粗糙率意;这里的特点是平和平淡。

人们的言行甚至生活状态也大致如此,很平静很平淡,没有大的激情,也没有大的跌宕,天然具有守法公民社会的潜在素质。在这样的的地方,对于非机动车越线罚款逆行罚款的道路管理措施是很有能施展开的群众基础的。这里几乎没有在各地都屡禁不绝的马路菜市场,大街小巷都很难找到卖菜的,很难找到热闹的市场,就连城乡结合部也没有那种骑车开车来卖菜卖水果的人。

太仓人表情平和淡然,说宠辱不惊也好,说没有激情不生动也好,总之是很少有人有特别激烈的表情,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没有戾气没有傲气,也没有小市民之气,是真正的高贵以后的重返质朴的平和。这是当代城市地域中非常难得的品质,这样的情形在整个中国都是珍贵的,都不是缺点而是几乎不可复制的优点。

带着这样浮光掠影的城市与人的观感去参观与太仓图书馆相互连通的太仓市博物馆,负一楼地面上的大型古太仓城市沙盘,重现了被称为金太仓的鼎盛时期的古城风貌,诚客观也。环形的走廊和中间横贯沙盘的桥上,可以让人从各个角度俯瞰这巨大的沙盘,尽情想象当年太仓古城内外的生活状态。太仓作为通海的富庶之地,在盛产粮食的基础上被进而规划建设成储备粮食的粮仓,其以粮仓为核心的城市格局与沿江临海冲击平原的地理风貌,是明显明确的;在建城以后的漫长历史中,太仓的城与太仓的人,都一直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特点。

云烟诡谲漫的长历史中的众多大事小情,都诞生这样的地域特征之上。太仓有郑和的出海口,是抗击倭寇的前线,也是太平天国历史上著名的板桥大捷的发生地;这里孕育了昆曲和江南丝竹,也孕育了300多年前名声赫赫、引领中国画坛的娄东画派。

不过,在现实中,太仓的老街老巷老位置大多都已经被新城市的建筑所代替和淹没;犹有旧城风采的弓背形的东门街,早已经不在城市的东边而在中间,甚至已经在最新的城市地图上靠西的位置。

在这样新城替代旧城的全国性的普遍变化中,这一带古城的核心地区,还保留了一些零星的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太仓名人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座博物馆建筑,是以本地人物介绍为主的主题馆。其中罗列了太仓本地自古而今的优秀人物,状元进士官员之外还有院士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书法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还有开纱厂修公路的实业家,楼上楼下一个挨着一个,鳞次栉比,灿若群星。他们互相之间也许相隔久远,但是组合在一起就编织出了太仓本地的人文历史的约略画卷。

名人馆外面的市民广场或者叫做花园里,大树和石头牌坊在绵绵的梅雨之中,显得非常贴合。这些本地的历代名人,生于斯长于斯,在本地的风物中孕育成长,是这一方水土给了他们相对平和的心境和相对富足的出发点。

因为有上海苏州在,所以太仓从地理位置上说有偏居一隅之势,长江作为天堑既是依靠也是阻挡,上海苏州京沪线一线既是机会也是距离。这样的位置造就了太仓的发展依托,也造就了其天涯海角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可做壁上观之安静。

在梅雨季节里,尤其是在古代的出不了门的梅雨季节里,这样的安静最是鲜明。著书立说也好,琴棋书画也好,这片水网纵横广袤平坦的土地上,在一个个足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下,正可以有无数钻研者可以从容不迫又专心致志地在自己的天地里耐心耕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