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智慧景区的进展与展望

 智慧旅游519 2014-01-13

    □窦群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全新概念,在国内短短几年时间,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不断加快。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也正引领传统旅游业不断迎来朝阳。景区作为旅游业核心供给要素之一,早已悄然加入了智慧武装的行列并已展现出由此带来的勃勃生机。

    一、智慧景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的领域

    以作者的观察和理解,当前,我国智慧景区建设已经在以下几个层面取得多方面积极进展:

    一是由政府各部门建设运营的景区行业管理系统,即由政府主导,基于政府各个部门管理职能,旨在促进景区智能化管理的系统。由于有强力而稳定的资金保障,这些系统已经先期得到建设、维护并普遍运转起来(当然,这种政府主导机制形成的智慧景区管理系统也有先天的弊端,后文提及)。

    二是以整合景区服务产品为基础,由各级旅游部门或者其他机构(企业)主导的,面向游客提供的综合性智慧旅游系统,其使得景区与城市公共服务、酒店、交通等旅游产业链上其他紧密关联要素形成信息共享。

    三是狭义的智慧景区系统,旨在促进和提升景区自身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包括电子门票与电子检票系统、网站与电子商务、数字虚拟景区、营销活动等等。还有,就是面向游客的互动式服务,这是智慧景区的核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为游客进行目的地选择提供决策、预订支付的服务,游览过程中的导游、投诉、救援等保障服务以及游览结束后的信息反馈与共享等。

    从理论上理解,智慧景区会逐步引导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在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这也对旅游理论创新不断提出新的期待。

    智慧景区在目标与方向上也基本呈现出几个基本的特征和要求:一是实时性,实现即时动态化,服务信息的即时更新和现时互动;二是空间性,这是智慧景区的基本特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电子地图等实现景区游览的全过程空间定位;三是融合性,主要是在旅游相关行业的智慧化过程中,努力与之实现融合。当前结合最紧密的领域当属与智慧金融体系的对接和融合,已衍生出了基于智慧景区建设的丰富多彩的新型产品;四是创新性,智慧景区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形成新的类型多样的产品,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现存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智慧景区的发展中主导过度、无处不在。近年来,政府各个部门都在强力推进自身的智慧工作平台建设,并且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实际工作中,众多部门基于自身视角对景区资源实施的多头管理格局,几乎被完全复制到智慧景区的众多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的工作目标,多是实现各个部门要实现自身对景区的特定监管职能的智能化升级,而且每项职能都很重要、不可或缺(如社会治安、地质灾害监控、文物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土地监管、防火、防洪等等)。大量信息在内部工作层面运行,限于保密等原因,系统之间既不兼容,更是很少面向游客服务。在这种机制下,景区实际上是在各个部门主导下“被智慧化”。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景区在被多个部门反复智慧化后,如同一个人缺少大脑中枢的统一指挥,反而变得呆头呆脑、步履蹒跚、不知所以。这种政府多部门强力推动的智慧景区建设,最终可能造成景区多系统运行带来的负担和混乱,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景区更加没有智慧。因此,如果没有从根本上理顺景区管理体制,以顶层设计做保障,智慧景区建设还是无从谈起。

    二是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进展慢、反复折腾。景区信息正越来越依附于各种搜索工具生存,难以自成体系。由于政府缺乏必要的整合机制和平台,市场主体更是不可能有整合的能力,因此,我国作为一个旅游景区资源大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公认的、具有整合我国景区信息的权威性数据库。因此,也没有建立起基于数据库支持的全国性智慧景区系统,海量的信息分散在各个景区、部门和地方。

    近年来,许多政府机构和企业都有整合全国景区信息甚至旅游信息的愿望,但由于这是一项协调难度大、耗费资金多、技术支撑要求高而且要逐步建成完善并长期维护运营的巨大系统工程,单个机构和企业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国家层面也没有出面整合有关力量、持续攻关。所以,很多相关的探索都是虎头蛇尾,或者夭折,或者仅仅完成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可能近期产生经济效益的简单的智慧景区产品设计和建设(比如代售门票、租售智能导览机等等),大量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智慧景区系统建设还没有破题。

    特别是互联网领域近年来各类搜索工具日益强大和完善,其业务的发展,似乎使各类专业性的智慧景区等独立的信息系统显得不再必要或者难以超越。人们需要特定的景区信息,逐渐形成的习惯不是去考虑脑海中有哪个“一网打尽”的权威系统,而是直接通过搜索工具去搜景区名称等关键词。由此,很多景区纷纷加大了自身名称等关键词对几个领先搜索工具的营销投入力度,也因此,更加消弱了对建立专业性的全国智慧景区门户系统的关注和推动,智慧景区系统实际上已经被搜索引擎所分解,形成了阻碍全国智慧景区信息整合建设的恶性循环。

    三是大量的景区信息是中文,外文信息的语种和翻译量少、规范化程度低。当今世界,中外游客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都已经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景区信息停留在有限的中文上,这实际上是在互联网时代把自己挡在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大门之外。许多机构和景区在系统建设的硬件支撑和中文服务平台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金,唯独忽视或者吝啬一点翻译经费实现景区信息外文化,智慧景区建设只是墙内开花、墙外不知的格局,使得我国即使是很多著名景区,其英文名称既没有规范甚至固定,更难以作为关键词在国际大型搜索引擎中有显著的知晓度,这是我国智慧景区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事关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开拓的具有长远和战略意义的问题。

    四是智慧景区的后台支持跟不上,线上线下两张皮,使智慧景区的市场信誉度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智慧景区功能的充分发挥,仍然有赖于实体景区在现实当中的强力支撑,这要求智慧景区的各种线上功能和承诺都必须是线下可以完全兑现的。目前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线上和线下相互脱节,线上夸大其词、线下不能兑现承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三、我国智慧旅游景区发展近期展望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旅游景区创新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尤其是居民旅游休闲需求更呈现多元化、时尚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智慧旅游景区发展的未来趋势,即使是再大胆的想象,可能也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就我国智慧景区当前发展的现实来说,至少在近期,有几项任务和发展目标是迫在眉睫的:

    一是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由于景区资源为政府部门多头管理造成的智慧景区建设多个指挥系统并存甚至形成掣肘的困局将会逐步缓解直至破冰。统一政府顶层设计、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智慧景区发展模式,是顺应智慧景区长远要求和趋势的前提。

    二是由于景区的游览活动是以人的移动为基础的,毫无疑问,移动终端将成为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载体。

    三是智慧景区将带来游客游览活动在目的地选择、游览方式等方面的显著性变化。而且,智慧景区面对的较多的是年轻一族,特定的客源结构对智慧景区所支撑的主要产品提出了更加具有倾向性的指向。比如,各类主题公园、游乐园是智慧景区中的热衷目标。

    四是景区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会因为智慧化带来新的变化。但是,线上智慧仍然需要线下服务做支撑。因此,传统景区经营管理体系在智慧景区建设的带动下也会提升传统优势、创造新的竞争力。由此,全面带动我国景区行业从传统的服务行业逐步迈上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山东省旅游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