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结肠炎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结肠炎  
1)其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 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2)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

3)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4) 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 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5)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

6) 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
7)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三个月之后,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8)双手叠合,以脐为轴心、以下腹为重点,旋转式按摩,顺(时针)30,逆30圏,触到痛处稍为加压,每天一次,早晚均可——促进肠腔粪便排空,促进网膜血管增粗,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旺盛。

9)独头蒜苦干放蜂蜜中浸泡1~2月后,每晨一粒,凉开水一大杯(300毫升)送服——消炎祛湿,温肠和中。

10)力戒烦躁和郁闷,自我调节好心情,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心理调养,保持平衡。

11)服用生姜。每天午饭时选不嫩也不老的鲜生姜约5克,切片随主副食同时食用,一周后开始见效,于是连续长期服用。为防止鲜姜缺货,便买2斤切片盐渍装瓶长期服用。经8个多月后,饭后腹胀、腹痛、腹泻消失。至今已停止服用一年多,过敏性结肠炎再未复发。

12)结肠炎  空腹生吃鱼腥草
鱼腥草,洗净舂细,空腹生吃,每天2次,每次10克左右,忌吃猪油和肥肉。一个月后,肚子不痛了。后来,我随时把鱼腥草当菜吃,七八年来没有复发。

13)红小豆1斤,洗后放锅底煮熟,从锅里盛出后,再拌上半斤红糖(不是红砂糖),可以当饭吃,一日三餐用。如果感觉难吃,可把煮烂的红小豆拌上红糖,当馅做成蒸包。每斤红小豆加半斤红糖,可以蒸10个糖包。为了治病,我就按这种方法一连吃了半个月。不知不觉,我的慢性结肠炎渐渐地从疼到稍微疼,大便逐渐成形、畅通。再后来,就恢复了正常。红小豆加红糖,治好了慢性结肠炎。  

14.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 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15.慢性肠炎、便秘用仙桔汤
    [组成] 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功能]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16. 下面有几种食疗方可供结肠炎患者尝试:

1、银花红糖茶: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2、健脾止泻糕: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泻之功。

3、石榴皮红糖茶:石榴皮1-2个,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4、百合粥:芡实、百合各60克。上两味药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主治脾虚泄泻。
5、车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姜3克,水煎服。
6、紫苋菜粥: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7、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
8、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9。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
10.健脾化湿。方剂:参苓白术丸。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甘草。临证加减:如食欲不振,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加神曲、焦山楂;肝郁脾虚,腹部隐痛,痛则欲泻,合以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加木瓜;脾肾两虚,大便稀薄,或五更黎明腹泻,畏寒怕冷,加理中丸(党参、干姜、白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
11.清肠化湿。方剂: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
12.滋肾养肝。方剂: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物:干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临证加减:阴虚络涩不畅,腹痛或腹有包块加当归、桃仁、赤芍、莪术;阴虚血热,便夹鲜血,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地榆、仙鹤草;排便不畅,加决明子、何首乌、当归

13.结肠炎验方
  1、坚持每天每顿吃大约5克鲜姜。
  2、慢性结肠炎:患者患病20多年,用100克山楂片,用铁锅略炒焦离火,加入50毫升白酒拌匀,取出后放入砂锅里或药罐里,加1大碗水文火煎10分钟左右,一定要熬开,将汤汁半碗倒入碗中,加入100克红塘,待融化后温服,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每剂药煎一次,重者10剂左右治愈。

治疗慢性结肠炎、肠炎验方
  1、慢性结肠炎:患病多年,从不敢吃生瓜果,用75克山楂片切碎,放入锅里炒发黏,有些冒烟,,把锅移开火,倒入75克白酒,再倒入药锅里,(砂锅)加多半小碗水,微火煮到山楂片全化,(约10分钟别糊)再放入75克红塘搅化,每天早晚空腹各服一剂,连服5天,10剂即可。
  2、肠炎:每日早中晚服红尖椒籽10—20粒,对急性、慢性肠炎显效,一般1—2天治愈。(多次实践)

3.结肠炎治疗
其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 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

治结肠炎妙方

1慢性结肠炎方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盛循卿方)

【歌诀】久泻柴胡白术芍,防风木香甘草襄,

槐花黄连青椿皮,肝脾同理疗效好。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木香6克,甘草6克,椿白皮12克,青陈皮5克,槐花15克,黄连3克。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饭前半小时分服。

【功效】健脾止泻,调和胃肠。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范畴,久泻一证,责于肝脾,治当健脾止泻,疏肝达木,调和胃肠,双管齐下,方为肝脾同治之法。本方为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味,前者柔肝实脾,泻木扶正,后者清湿热,理肠腑,二方相伍,祛邪扶正,待邪退正复,则转手调脾,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健胃和,则肝木无复克也,肝脾调和,久泻亦止。

【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肠鸣、便下溏薄、挟带黏液或脓血。

【附记】服药期间,须忌食不消化食物及油腻、辛辣、烟酒等食品。

 

2调脾止泻汤

【来源】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岺鹤龄方)

【歌诀】调脾止泻用川连,白术苍术与车前,

健脾止泻清湿热,慢性肠炎此方安。

【组成】白术30克,苍术30克,车前子30克(纱布包),川连10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用慢火煎1小时,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方解】慢性结肠炎之临床表现,往往既可见脾虚之本象,又可见湿热结滞蕴阻肠间之标象。病势缠绵,必须坚持服药,方可根治。此方之特点,以苍、白术健脾运中为主;配合车前子分利小便,以实大便;伍入黄连清热燥湿,坚肠止泻,堪为标本兼顾之良方。苍、白术对慢性结肠炎之泄泻,必须量大才能奏效,二术既可通便,亦能止泻,有双向调节作用,总与其能健运脾气有关。

【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腹泻常作、夹有黏液、纳谷不馨、口苦、溺黄。

【加减】伴有腹痛者,加广木香10克;粪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焦山楂各15克;肠鸣矢气者,加防风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

【附记】服药期间注意防寒保温,避免感冒,禁食辛辣、生冷、油腻饮食。

 

3升阳除湿防风汤

【来源】金·李东垣《脾胃论》

【歌诀】升阳除湿防风汤,白术苍术与茯苓,

健脾止泻佐白芍,腹泻便血可两痊。

【组成】防风6克,白术3克,苍术12克(一法用120克),茯苓3克,白芍药 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几次,食前空腹服。

【功效】健脾燥湿,升阳和血。

【方解】方用苍术健脾燥湿为主药;配以防风、茯苓、白术、白芍祛风和血利湿。合而用之,共奏健脾燥湿,升阳和血之功。

【主治】肠澼下血、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脓或少有血。可用于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肠功能紊乱等病症。

【加减】若腹痛甚者,加木香、延胡索、乌药;泄泻甚者,加灶心土、煨肉果;脓血便甚者,加白头翁、秦艽、地绵草;病久体虚者,加党参、黄芪。一般慢性结肠炎,加黄芩、黄连;肠功能紊乱,加焦山楂、焦麦芽。

 

4胃关煎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胃关煎用熟地黄,白术干姜炒山药,

扁豆甘草与吴萸,脾肾虚寒用之良。

【组成】熟地黄30克,炒白术9克,干姜9克,吴茱萸15克,炙甘草6克,炒扁豆6克,炒山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益肾。

【方解】方用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配以熟地黄益肾;白术、扁豆、甘草健脾止泻。合而用之,共奏温中散寒,健脾益肾之功。

【主治】脾肾虚寒泄泻、痢疾、日久不止、兼见畏寒、喜热饮、疲乏无力。可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肠功能紊乱等病症。

【加减】若见阳虚肢冷,加附子、肉桂;久泻不止,加肉豆蔻、石榴皮;腹部胀痛,加煨木香、枳壳;完谷不化,加山楂、神曲;见有粘液,加马齿苋、败酱草。

 

5赤石脂禹余粮汤

【来源】汉·张仲景《伤寒论》

【歌诀】赤石脂禹余粮汤,药仅二味是经方,

虚寒泄泻时日久,涩肠止泻能建功。

【组成】赤石脂(碎)30克,禹余粮(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涩肠止泻。

【方解】方用赤石脂、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二药【功效】基本相同,相须为用,力专效宏,其效不凡。

【主治】虚寒性痢疾日久、滑泄不禁、带下崩漏、伴面色萎黄、舌淡脉虚无力。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宫颈炎等病症。

【加减】若见体倦乏力、气短等气虚证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肾阳虚衰证者,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面色晦滞、舌有瘀斑或舌质暗红、脉弦小涩者,加蒲黄、五灵脂、当归、川芎。

【附记】凡急性泄泻等实证,不宜应用本方。

 

6桃花汤

【来源】汉·张仲景《伤寒论》

【歌诀】桃花汤用赤石脂,粳米干姜配合宜,

专温虚寒滑脱痢,湿热滞下慎勿施。

【组成】赤石脂24克,干姜6克,粳米30粒。

【用法】每日一剂,先取赤石脂一半,与干姜、粳米加水同煎,米熟后,倾出汤汁,调入另一半赤石脂末,分2次饮用。

【功效】温中涩肠止泻。

【方解】方用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合以干姜温中,粳米和胃,共奏温中涩肠止泻之功。

【主治】久泻久痢、腹痛、便脓血、滑脱不禁、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可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宫颈炎等病症。

【加减】若见手足厥冷、脉沉微者,加附子;腹痛者,加白芍、桂枝、炙甘草;泄泻不止,加党参、煨肉豆蔻或与真人养脏汤合方【加减】。

【附记】本方重在温涩固脱,如属湿热泄泻或下痢,不宜应用。

 

7真人养脏汤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真人养脏用参归,术蔻甘草与白芍,

肉桂木香诃子肉,涩剂再配罂粟壳。

【组成】人参18克,当归18克,白术18克,肉豆蔻15克,肉桂24克,炙甘草24克,白芍48克,木香42克,诃子36克,罂粟壳(蜜炙)108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用6克,水煎服,日服2次。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温中补虚,涩肠止泻。

【方解】“本方治证,乃脾肾虚寒,不能固摄所致。其虽以脾肾虚寒为本,但已至久痢滑脱,所以治法上亦应以涩肠固脱为主。方中重用罂粟壳涩肠止泻,同时配伍温肾暖脾的肉桂以增其功;肉豆蔻、诃子涩肠止泻;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和血;木香调气导滞;甘草还能调和诸药,与芍药相伍又能缓急止痛。若脾肾阳虚较甚的泻痢滑泄不止者,可加用炮附子,温补命门之火,助温阳祛寒之力。其与肉桂相伍,有补火生土之功。凡脱肛、久痢确是虚寒性的及早煎尝都可以痊愈”(《汤头【歌诀】》)。

【主治】脾肾虚寒之泄泻、痢疾,症见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可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小儿泄泻、慢性痢疾、痢疾后综合征、肠结核以及脱肛等病症。

【加减】若见久泻脱肛,加黄芪、柴胡、升麻;泄泻无度、完谷不化、四肢不温、脉沉微者,加干姜、炮附子、补骨脂、菟丝子;兼食积者,加神曲、山楂。

【附记】下痢,泄泻初起,邪气盛实,积滞未去或脾胃未虚者,禁用本方。湿热引起的泄泻或痢疾,亦禁用。

 

8敦复汤

【来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敦复汤中用党参,骨脂山萸核桃仁,

山药茯苓熟附子,振奋脾气鸡内金。

【组成】野党参、补骨脂、山茱萸各12克,熟附子、核桃仁各9克,山药15克,茯苓、鸡内金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方中鸡内金研细末,分2次冲服。

【功效】温肾补脾。

【方解】“方中以人参为君,与山萸肉、茯苓并用,借用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厚相火之基址。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娥丸,为助相火之妙品。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浆汁黏稠,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有因下焦气化也。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摄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故本方为补相火之专用方,治疗一切虚寒诸症,多可获效。

【主治】肾阳虚弱、相火衰微、脾气不振所致的黎明泄泻、腹部隐痛、形寒肢冷等一切虚寒诸症。可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腹泻属脾肾虚寒者。

 

9治慢性结肠炎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歌诀】慢性结肠炎方好,木香川连太子参,

柴胡白芍生甘草,白术枳壳云茯苓。

【组成】木香5克(后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茯苓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方解】方用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健脾益气;配以柴胡、白芍、川连清热舒肝;木香、枳壳行气止痛。合而用之,共奏健脾舒肝,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若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治结肠炎(泻痢)秘方

72.1 乌梅败酱方

【来源】路志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1)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配匀,烘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理,既有湿毒滞肠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络脾虚的一面、虚实夹杂。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施。所以,方中以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剂;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槟榔片等清肠导滞之品;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白蔻仁。

【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

 

72.2 姜莲养肠汤

【来源】胡翘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姜3克,毛姜、阿胶(另炖烊化)各10克,旱莲草20克,当归10克,黄连6克,白术10克,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功用】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方解】慢性腹泻,机因复杂。因其经久不已,阴阳亏虚,精血不足自不待言;气血郁滞、寒热湿浊壅遏不化更为习见。肠腑既失气阴阳精之温煦滋养,又遭内蕴结邪之侵扰,彼此互为因果,虚实两极分化,传导失职,变化不及,腹痛便泻有增无减。本方以干姜、白术、炙甘草温中健脾益气,合补肾温阳、暖土止泻之毛姜温补脾肾、煦养肠腑;阿胶、旱莲草、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其中阿胶必不可少。杨士瀛尝谓:“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阴精耗伤之慢性腹泻,非此无以滋填厚肠、如斯阴阳燮理,益气养血,虚损肠腑始有补益之望。毛姜、当归尚能活血行血,与行气止痛之木香为伍,可使郁滞日久之肠腔脉络流畅、气血通运;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厚肠,与辛热之干姜同用,久结之寒热可得清散,内困之湿浊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更佐风中润药之防风,升散调运于胃肠间,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结者能散、郁者能达,醒脾悦胃、活泼气血,若此气血两调、寒温并投,壅遏之客邪可消,故用之效佳。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黏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黏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临床以病程久远,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腹痛隐顿、按之不减,畏寒肢冷,唇红口干,不甚喜饮,便泻鹜溏为主症者即可投治。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72.3 扶正祛邪汤

【来源】汤承祖,《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黄芪各20克,苍术12克,广木香、肉豆蔻、制附子各10克,骨碎补12克,荜拨10克,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脾、温肾清肠。

【方解】久泻,其因可由感受外邪泄泻失于调治转化而来;亦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起居不慎、发于痢下之后;又可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所致,命门火衰、肾虚火不生土,土失温暖而成五更泄泻等。脾主一身之运化,肾寓一身之真阳,故脾虚运化无力非温其肾阳不可。因此,方中以党参补中益气,善理脾胃诸疾;黄芪补气升阳,为扶正之佳品;苍术燥湿健脾,且有强壮之效;木香行气止痛,为疗肠胃气滞之要药,功专温里止泻;肉豆蔻性涩,以温中涩肠为主效,用于久泻;制附子功能温中止痛,性纯属阳、走而不守,内则温中焦、暖下元;骨碎补温肾阳;荜拨温中止痛,且能温肾;败酱草活血、散瘀、解毒,为消炎排脓之要药;白花蛇舌草为清肠之品。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温肾、清肠之功,以达扶正祛邪之效。

【主治】慢性结肠炎,久泻虚实夹杂者。

【加减】湿重者、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加川厚朴、槟榔各10克;肾阳不振者,加仙茅12克;纳谷不馨加炒谷芽30克;血便者,加仙鹤草20克。

【疗效】临床长期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著。

 

72.4 治慢性结肠炎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木香(后下)、川黄连各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米、云茯苓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72.5 清肠饮

【来源】来春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仙鹤草30克,广木香9克,黄连6克,谷芽、麦芽各30克,炒白芍15克,炮姜3克,乌梅炭、肉豆蔻各9克,太子参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理气清肠、固涩调营。

【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反复泄痢,时而泻下黏冻不爽,时而大便干结为颗粒,努挣难下,肠鸣腹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72.6 溃结汤

【来源】林鹤和,《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①太子参15克,白头翁,白芍各30克,木香、秦皮、焦山楂、川厚朴、黄芩各10克,黄连5克,焦白术10克,肉桂5克,制附子9克,甘草5克。②党参、白术、茯苓各12克,木香6克,炮姜5克,山药18克,黄芪15克,莲肉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方①每日1剂,水煎服,病程短、病情轻,以口服即可(日服2次);如病情较重、疗效较差的患者,头煎口服,用二煎(取汁约100~150毫升),点滴灌肠(每分钟60~80滴),疗效可以提高,而且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好。方②共研细末、水和为丸,每服5~10克,日服2~3次。丸以缓之,以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功用】①清热燥湿、温补脾肾、健脾抑木。②健脾益气、理气温中。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泄泻日行数次、腹痛腹胀者。方①可使腹痛、腹胀、泄泻、便血等症缓解、大便次数为1~2次。巩固疗效用方②。

【加减】肾虚者,加巴戟天、枸杞各10克;血虚者,加当归10克,熟地18克,砂仁5克。此为方①加减法。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方名为笔者拟加。验之临床,常收良效。又方药中教授用自拟方氏肠炎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药用:党参、黄芪各30克,苍术、白术、陈皮、柴胡、升麻、五味子各10克,当归、麦冬各15克,甘草6克,伏龙肝60克。每日1剂。伏龙肝先煎,取上清液煎上药两次,取汁混合(约3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

 

72.7 结肠溃疡效方

【来源】刘瑞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败酱草30克,藿香10克,茯苓、白芍各15克,木香10克,金银花30克,大腹皮10克,肉豆蔻6克,黄连、没药各10克,炒扁豆15克,甘草10克,白芷6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置容器内,加冷水3碗,煎取半碗去渣,如法再煎1次,两汁混合,空腹温服,早晚各服1次。连服7剂为1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理气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结肠部溃疡病、炎症疼痛、腹胀等症。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1~3个疗程痊愈。

【附记】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72.8 双补止泻汤

【来源】栗德林,《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各15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薏苡仁25克,淮山药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服150毫升,日服2次,早饭前、晚饭后(临睡前)各服1次(温服)。

【功用】健脾、补肾、止泻。

【主治】肾泻(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7~10剂见效,多服可愈。

【附记】又名医于作盈用自拟治五更泻方治疗五更泻(肾泄),药用:黄芪30克,肉桂15克,制附子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0克,白术30克,干姜10克,巴戟天20克,肉豆蔻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2次。功能补肾止泻。用之效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