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 方剂来源 元。《丹溪心法>。 组成与用法 黄芪180克 防风60克 白术60克 上药共研末,每次1O克,加生姜3片,水煎服。也可以开水送服散剂,每服6—9克,日服2次;丸剂,每服6—9克,日服3次;口服液,每服1O毫升,日服3次。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剂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卫气不固,易感风邪,恶风自汗,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浮虚软。 现代临床 常用以治疗体虚感冒,自汗,盗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又有用以治疗多形性红斑,慢性肾炎,面瘫,咳嗽,小儿夏季热,紫癜,带下等病症。例如: (1)反复呼吸道感染 本方加减,预防体弱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85例。结果;显效59例,有效22例,无效4例(喂中医杂志》1982年第 1期)。本方加减,预防1bJ[,反复呼吸道感染工5例。结果;服药1周后见效2例,2周后见效6例,3周后见效6例,1月后见效2例(《中级医刊》1987年第9期)。 (2)小儿自汗 本方加减,治疗42例。结果:治愈39例,显效3 例(么基层医刊)1983年第2期)。本方加减,治疗56例。结果:治愈 33例,显效20例,无效3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4天,最长56天(《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5期)。 (3)盗汗 本方加减,治疗44例。结果:治愈4l例,有效3例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年第11期)。 (4)过敏性鼻炎 本方加减,治疗255例。结果c治愈106例,显效72例,有效38例,无效39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第1期)。本方加减,治疗68例。结果:显效23例,有效37例,无效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年第3期)。 (5)慢性芋麻疹 本方加减,治疗26例。结果。治愈8例,有效工4 例,无效4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2工天(《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6期)。本方加减,治疗2例。结果均治愈(《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 V6)多形性红斑 本方加减,治疗100例。结果;治愈95例,显效 4例,无效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9年第6期)。 (7)咳嗽 本方加减,治疗200例。其中上感56例,急性支气管炎 38例,慢性支气管炎106例。结果:显效18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其中服药时间最短2天,最长u天(《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3期)。 (8)面瘫 本方加减,治疗49例。结果,治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陕西中医》1989年第”期)。 (9)小儿夏季热 本方加减,治疗25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服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7天(《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 (10)隐匿性肾炎 本方加减,治疗36例。结果:尿红细胞转阴率达90.9,6,尿蛋白转阴率达83.s%。其中18例经8个月一3年随访. 仅2例出现2—3次“少许尿红细胞”,其他均无复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年第6期)。 (11)紫癜 本方加减,治疗7例。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例,过敏性紫癜3例。结果全部显效(《陕西中医>1986年第6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表虚卫气不固之证。方用黄芪、白术益气固表,合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补中有散,散中寓补,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易于感冒,自汗、疲乏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气虚甚,加人参、甘草;阴伤者,加麦冬、南沙参、北沙参5 自汗不止,加浮小麦、糯稻根、煅牡蛎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变态反应,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可使各类肾小球肾炎患者低于正常或高于正常的 CH。。、as、PFC、IgG、IgA、IgM恢复正常,并具有双向调节SRBC致敏小鼠脾脏PFC基础水平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