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4
桂枝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桂枝9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 5枚 水煎服。服后饮用少量热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功效与主治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 现代临床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冒,发热,自汗;也有用于治疗虚性便秘,腹痛,频发性室性早搏,面神经麻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病,偏头痛,偏瘫,无脉症,妊娠恶阻,梦交,奔豚,冻疮等病症。例如; .(1)感冒 本方加黄芪,治疗流感95例。结果:服2剂症状消失者 20例,8剂而愈者43例。4剂而愈者27例,5剂而愈者5例(《湖北中医杂志》1981年第5期)。 (2)发热 本方加味,治疗低热3月和大叶性肺炎病灶吸收后低热不退者各1例。结果皆获痊愈(《一冶医药卫生》1976年第2期)。本方加味,治疗刮宫手术后低热1月者。先以本方加生黄芪、当归、炒枣仁、五味子治疗,2剂后予人参养营汤调理。结果:服药旬日而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工。期)。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持续28天、体温持续在38.--~39。C患儿。结果,工剂后遍身汗出,热退汗止(<四川中医》 1985.年第10期)。 (3)自汗 治疗2例。先服本方,达到调和营卫以止汗的目的;再用本方加黄芪,以益气固表,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结果均愈(《福建中医药》1964年第5期)。 . (4)虚性便秘 本方加黄芪、枳壳治疗。患者2年来每5-7天大便一次。结果:服药3剂后,大便已解2次,再以原方加党参,工剂后大便每日一行(《四川中医》1986年第4期)。本方倍用芍药,治疗习惯性便秘29例。其中9例有剖腹手术史,伴有恶风、腹痛等症。结果: 2—3 天后大便爽快者6例; 5天左右大便畅通者13例,10天显效者10例 (《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967年第4期)。 (5)腹痛 本方倍用芍药,加川椒、饴糖,治疗蛔虫性腹痛。结果: 1剂告愈(《江西医药》1964年第4期)。本方加芍药、饴糖,治疗4例因脾曲综合征引起的腹痛腹满者。结果;1一3周即愈。又治疗反复性脐疝痛4例,皆获愈(《汉方临床》1972年第4期)。本方加黄芪、当归、赤芍,治疗产后腹痛。结果。服药2剂后,腹痛大减,色脉皆有起色,再服 3剂,病愈(《山西中医》1986年第4期)。 (6)频发性室性早搏 本方加补脾肾、益气血之品,治疗病已3年者。结果;服药7剂,纳增,胸闷顿除,心悸减轻;再服7剂,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经检查偶有室性早搏,再继服1个月,心律正常(《陕西中医》 1980年第5期)。 (7)面神经麻痹 本方加白附子、僵蚕、蜈蚣治疗。结果。5剂后面部歪斜明显好转,继服5剂告愈(《经方应用净宁夏人民出版社》。 (8)过敏性紫癜 本方加丹参、赤芍治疗。患者因受风寒,全身皮肤出现大片紫癜,伴发热汗出,体温38。C,腹痛阵发,脉浮缓。结果:服药 1剂,微汗出,热退,腹痛减;再以上方酌减桂枝、白芍剂量,继服2剂,紫癜全退;又用八珍汤3剂善后(《河南中医》1984年第5期)。 (9)过敏性鼻炎 将葶苈子、蝉蜕二药研末,用本方汤药冲服,治疗20例。结果:治愈18例,结果不明2例。其中4例复发,用此剂仍有效(《新中医》1978年第工期)。 (10)皮肤病 本方加地肤子、蝉蜕治疗。患者荨麻疹病发1月余,曾服抗过敏药,时愈时发。结果:服药4剂而愈(《内蒙古中医药》 1986年第1期)。以本方加赤芍、黄酒为基础方,治疗冻疮43例。如见寒重、局部痒痛甚,加麻黄、细辛,气虚乏力,加黄芪;阳虚畏寒,加附子、细辛,并重用桂枝至20克;血瘀甚、局部紫黯,加丹参、红花,溃烂,加麻油调马勃粉外敷。5剂为工疗程,每剂服2汁,浸洗1汁(溃破者洗疮口周围)。结果;1个疗程痊愈者工3例,2个疗程痊愈者24例,3个疗程痊愈者5例,1例因疮面大.溃烂严重,5个疗程痊愈(《四川中医》1985 年第1期)。本方加防风、蝉蜕、牛膝,治疗皮肤瘙痒数例,均获全功。其中1例瘙痒半年余,服5剂后瘙痒止,能安睡,再服5剂巩固疗效,此后未再复发(《山东中医杂志1985年第1期)。 (11)偏头痛 本方加减,治疗3 0例。其中病已4年以上者24例, 1—3年者6例。兼有阴虚者,加生地、川芎、南星、全蝎。桂枝减为5 克,兼有阳虚者,倍用桂枝,加川芎、南星、全蝎。结果;痊愈,2年以上未复发者13例,有效,但停药后复发者17例(《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5期)。 (12)偏瘫 以本方加红花、防风为基础方,治疗24例。如汗出过多,白芍增至30克;瘀血重,白芍改赤芍;汗出肢冷脉微,加附子;下肢着地酸软无力,加全蝎。结果:治愈工5例,显效6例,好转3例。服药最少者14剂,最多者103剂(《河南中医》1986年第2期)。 (13)无脉症 本方去生姜、大枣,加葛根、黄芪、防风、白术、木瓜、慧苡治疗。患者原有风湿病及失血史,10年前剖腹产后右侧桡动脉搏动消失,3年后又波及左侧桡动脉,刻下惟足跌阳脉缓。结果:服药7 剂,诸症均减;宗上方加秦艽、地龙,再进8剂,右手寸、关、尺脉已能触及搏动;改唱归芪建中汤益气补血善其后,随访2年,健如常人(《辽宁中医杂志》1982年第工2期)。 (14)妊娠恶阻 本方加半夏、茯苓、赤石脂,治疗近百例。结果:见效迅速,一般服药3剂后,可见呕恶减;服药7剂,即可获愈。若呕吐酸水或苦水、心烦渴呕,一般不宜用本方(<四川中医》1986年第11期)。 (15)梦交 本方加龙骨、牡蛎治疗。结果。连服15剂后,病未发作,改为六味地黄丸加菖蒲、远志,调养3个月,病愈(《陕西中医}1986 年第7期)。 (16)奔豚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1剂,症减,2剂,发作止,唯心下稍有不适;又连服6剂,再以苓桂姜枣汤制成丸剂,服用2个月后告愈(《陕西中医净1986年第7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表虚证;亦可用于治疗病后、产后因营卫不和而引起的多种病证。方用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配芍药调和血脉、敛阴缓急,一散一收,散中寓收,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发热、脉缓、自汗、苔白滑,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表虚汗多,加生黄芪;咳嗽有痰,加杏仁、牛蒡子、前胡、象.贝母;阳虚,加细辛等,浑身酸痛,加羌活、独活;头痛甚,加川芎、细辛等。 本方对表实无汗,表郁里热,汗不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即见里 热口渴、脉数等症者,均不宜使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等物。 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即本方桂枝剂量加至15克,功能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主治汗后受寒,阳虚阴邪上乘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之症。阳旦汤(<外台秘要》),即本方加黄芩组成;功能调和营卫,解表清里;主治感冒发热,口苦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即本方去芍药加附子组成;功能温心阳,益心气;主治脉促胸满,恶寒发热,汗不出者。桂枝新加汤(《伤寒论净),即本方加重芍药、生姜,再加人参组成;功能补气解表,主治恶寒、发热、汗出、身疼痛,脉沉迟者。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1)较强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除了促使汗腺分泌外,还与镇静作用及中枢性降温作用有关。(2)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使小鼠基础痛阈增高,桂枝有局部麻醉作用,芍药具有解除腓肠肌痉挛作用,提示桂枝汤亦能通过麻醉外周神经而呈现镇痛作用。(3)较强的抗炎作用。甘草含有植物性类固醇激素类物质,桂枝有抗风湿性炎症作用。实验证明,桂枝汤有较强的抗甲醛性炎症作用。(4)镇静作用。能抑制小鼠的自由活动,并可增强巴比妥类催眠药的作用。 (5)改善心血管功能作用。桂皮醛有中枢及末梢性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增强血液循环。赤芍甙可引起血压下降,使狗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并能增加其后肢血流量。(6)抗过敏作用。甘草可能起主要作用,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可制成抗过敏制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