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白头翁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7 发布于山东

85.白头翁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白头翁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白头翁6克 黄柏9克 黄连9克 秦皮9克
加减; 
1.发热急骤,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舌降,属疫毒痢者,可加生地、丹皮。
2.腹痛里急后重明显者,可加木香、槟榔、白芍。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属热毒较盛者。1。下痢  2.赤眼  1.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痢疾  2.溃疡性结肠炎   3。滴虫性肠炎   4.泌尿系感染  5。肺炎  6.传染性结膜炎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下痢。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二两(15g)  黄柏三两(12g)  黄连三两(6g)  秦皮三两(12g)
    [用法]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分析]  原书谓本方主治“热痢”而见“渴欲饮水”与“下重”之症,.其病机
为热毒深陷,下迫大肠。《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今湿热邪毒
壅滞大肠,肠中气滞不通,故腹痛,里急后重;热毒深陷血分,血败肉腐,酿而为脓
血,故纯下血痢,赤多白少;邪热下迫,故肛门灼热;痢下与邪热皆损伤津液,故渴欲
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热甚所致。
    [配伍意义]  本方证为热毒深陷血分,病发于大肠。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俾
热清毒除,则血痢自止。方中白头翁为君,归大肠与肝经,味苦性寒,能人血分,清热
解毒,凉血止痢,  “治热毒下痢,紫血鲜血宜之”(《伤寒蕴要书》)。臣以黄连之苦寒,
清热解毒,燥湿厚肠;黄柏泻下焦湿热,两药共助君药以清热解毒,尤能燥湿止痢。秦
皮为佐,归大肠经,苦寒性涩,主热痢下重。倪朱谟云:“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
散之精气。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本草汇
言》卷9)。四药相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较强,为热毒血痢之良方。
    [类方比较]  本方与芍药汤同为治痢之方,本方主治热毒血痢,乃热毒深陷血分,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芍药汤治痢下赤白,属湿热痢,而兼气血瘀滞证,故清热燥
湿与调和气血并进,并取“通因通用”之法,以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
除”。两方的功用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
燥湿与行血调气并用。从两方所治痢疾轻重来看,热毒血痢重于湿热痢,故白头翁汤
“甚者独行”,重在清热肠道热毒,组方用药较为简捷;芍药汤“间者并行”,治疗则清
热解毒与调和气血并举,组方用药面面俱到。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下痢。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发热急骤,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舌绛,属疫毒痢者,可加
生地、丹皮凉血解毒;腹痛里急后重明显者,可加木香、槟榔、白芍以行气消滞,缓急止痛。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等属热毒较盛者。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伤寒论》,用以治疗“热痢下重,欲饮水者”,有清热解
毒,凉血止痢之功效,被公认为治疗热痢见赤多白少之主方。《伤寒今释》引《类聚方
广义》又扩大其适应证,治疗“眼目郁热,赤肿阵痛,风泪不止者”,并云“本方用为熏洗剂亦效”。
    以本方为源而化裁制订的方剂有:《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即本方加甘
草、阿胶,兼可养血和中,治疗妇人产后下痢虚极。《外台秘要》卷25引《古今录验》
白头翁汤,即本方去黄柏,加干姜、甘草、当归、石榴皮,兼可温中收敛,治疗寒痢急
下及滞下。《备急千金要方》卷15同名方,即本方加厚朴、阿胶、附子、茯苓、芍药、
干姜、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大枣、粳米,治疗赤滞下血,连月不愈。《普济方》
卷212同名方,即以椿皮易本方之秦皮而成,治疗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愈。《普济方》
卷355同名方,即本方去秦皮,加甘草、阿胶、陈皮,治疗产后下痢虚极。《杏苑生春》
卷4同名方,即以陈皮易本方之秦皮而成,治疗湿热痢疾。  《明医指掌》卷4同名方,
即本方去黄柏,治疗协热自利,小便赤涩。《医学金针》卷8白头翁加甘草阿胶苓桂汤,
即本方加甘草、阿胶、茯苓、桂枝,治疗疹后频频泄利脓血。以上诸方均用以治疗痢
疾,但具体病情不同,故均守白头翁汤之法,而又予以灵活加减。    ’
    [疑难阐释]
    1.本方与芍药汤同治痢疾,缘何本方不用行血调气之品  这是因为本方证病机为
热毒下迫,其腹痛里急后重,皆由热毒阻滞气机所致,投以清热解毒,俾热毒去,里急
后重自然无由所生,故方中不用调气行血之品。正如汪昂在《医方集解.泻火之剂》中  .
阐述:“徐忠可曰:此热利下重,乃热伤气,气下陷而重也,下陷则伤阴,阴伤则血热,
虽后重而不用调气之药,病不在气也。”
    2。本方证与肝经火郁是否有关  柯琴说:“厥阴下痢属于热,以厥阴主肝而司相火,
肝旺则气上撞心,火郁则热利下重。”“弦为肝脉,是木郁之征也。”而白头翁“临风偏
静,长于驱风,用为君药,以厥阴风木,风动则木摇而火旺。欲平走窍之火,必宁摇动
之风”(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3)。唐宗海、方有执和汪苓友等亦持此观点。方中秦
皮、黄连有良好的清肝泻火作用,现代不仅用本方治疗热毒痢,而且治疗急性结膜炎亦
有佳效。但一般说来,热痢下重与肝并无必然联系。
    [方论选录]
    1.许宏:“大利后,津液少,热气不散,则广肠燥涩而下重也。下重者,欲下不出
之意。今此厥阴条中所载,热利下重,渴而欲饮水者,乃阴虚生热之盛也,亦必用苦寒
之剂治之方已,非可作阳虚而用温剂也。故用白头翁为君,黄连为臣,黄柏为佐.,秦皮
为使。以此四味苦寒之剂而治下利之症者,知其热盛于内,苦以泄之也。”(《金镜内台方议》卷10)    '
    2。汪昂:“此足阳明、少阴、厥阴药也。白头翁苦寒,能人阳明血分,而凉血止擗;
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利而
厚肠,取其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
  、3.吴谦,等:“此热利下重,乃火郁湿蒸,秽气奔逼广肠魄门,重滞而难出,  《内
经》云暴注下迫者也。君以白头翁寒而苦辛,臣以秦皮寒而苦涩。寒能胜热,苦能燥
湿,辛以散火之郁,涩以收下重之利也。佐黄连清上焦之火,则渴可止。使黄柏泻下焦
之热,则利自除也。治厥阴热利有二,初利用此方,以苦燥之,以辛散之,以涩固之,
是谓以寒治热之法;久利则用乌梅丸之酸以收之9佐以苦寒,杂以温补,是谓逆之从
之,随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8)
    [评议]  许氏认力本方“以此四味苦寒之剂而治下利症者,知其热盛于内,苦以泄
之也”,可谓要言不繁。汪氏对本方配伍意义的分析,亦颇精深。吴氏等则将此方与乌
梅丸联系比较,认为本方用于“初利”者,而乌梅丸则用于“久利”,实为临床有得之论。
  [验案举例]
  1。下痢  《中医杂志》(1980,6:11):某女,35岁。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迁延年
余。现症见:腹泻日行3次,褐色夹粘冻,少腹痛伴里急后重,苔白腻而干,脉弦小。
西医诊为慢性肠炎。中医辨为湿热蕴阻肠间,下焦气机不利。用白头翁汤去黄柏,加木
香、当归、赤芍等药,连服9剂,里急后重即除,大便转干,后以桂枝汤合香连丸调治而愈。    ’
  2.赤眼  《中医药研究》(1988,2:39):某女,16岁。双眼红赤干涩伴视物模糊1
周,刻下口干欲饮水,大便干结,内服磺胺药及外用氯霉素眼膏,结膜囊内分泌物多,
角膜荧光素染色(一),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西医诊断为急性结膜炎。中医诊断
为热毒上攻于目,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腑。处方:白头翁lOg,黄连、黄柏各6g,秦
皮、生大黄、知母各lOg,细生地12g。服药3剂,双眼红赤基本消退,微有痒感,大
便日行2次,微溏。上方减生大黄用量为3g,再加蝉蜕lOg,荆芥、防风各6g。继进2剂而愈。
    按语:案1乃湿浊盛,壅而化热,留恋肠间,下焦气机不利,故治以白头翁汤清热
燥湿,加木香、当归、赤芍以调气行血,药证合拍,自有良效。案2赤眼,为热毒上攻
引起,故用本方清热解毒凉血而取效。
    [临床报道]
    1.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痢疾  将白头翁汤改为“白头翁灌肠液”,用于小儿腹泻患
者,并与痢特敏对照。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秦皮12g,制成每毫升含生药
1.125g的灌肠液。用法:4个月至3岁小儿每次5ml,4岁至14岁每次lOml,每日4
次,保留灌肠。对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者,诊为肠炎;具备以上
条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者诊为细菌性痢疾。按上述标准共治/],JL患者62例
(急性肠炎49例,细菌性痢疾13例)。灌肠组32例,痢特敏组30例。疗效标准:治
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外观形状正常或镜检有少数白细胞。无效:经过常规治疗3天
以上未达上述标准且症状加重者。结果:退热、止泻、食欲好转或消失数天,白头翁灌
肠液组与痢特敏组无明显差异(P>o.05)。白头翁灌肠液组32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
天数2.62天;痢特敏组30例,治愈28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
    2.溃疡性结肠炎  以本方加减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属大肠湿热者17例,并用
青黛散水溶液保留灌肠,疗效显著L2,。又有以本方去黄柏,加苦参、地榆、白芍、大
黄、甘草煎液灌肠,每日1—2次,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0例。结果:临床
治愈16例,好转3例,1例并发阑尾炎转科治疗[3J。
    3。滴虫性肠炎  以本方加减治疗滴虫性肠炎。处方:生山药30g,白头翁、生杭芍
各12g,秦皮、生地榆各lOg,甘草6g,三七粉lOg,鸦胆子(去皮)60粒。先将三七
粉、鸭胆子用白蔗糖水送服一半,再将余药煎汤服,其相隔时间约半小时。所余一半,
至二煎时再如此服用。治疗18例,均获痊愈c“。    .
    4.泌尿系感染  以本方加木通、篇蓄、车前子、瞿麦治疗63例泌尿系感染。其中
急性泌尿系感染19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慢性泌
尿系感染急性发作者44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9%C5~。
    5。肺炎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和上病下治的治则,以白头翁汤为主,随
证加减,以清肠泻热,凉血解毒,以治疗气、血分证的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炎67
例,.其中体温在39—40℃间者21例,高于40℃者12例,胸片呈大片实影状者41
例,斑状模糊阴影、边缘不清者26例,白细胞计数在1.6万/m√以上。经治症状
消失,白细胞复常,肺部病灶完全吸收而治愈者56例,其中,体温3日内复常者
8例,5—6日复常者37例,8—14日复常者11例。经治2日,体温不能控制,症状加重者1l例。
    6.传染性结膜炎  以本方加味治疗传染性结膜炎87例。临床表现为突然患病,眼
睑结膜红肿热痛,沙涩羞明,眵多粘结,且有大量水样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数实。处
方:白头翁15g,黄连7g,黄柏、秦皮、木贼各lO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儿童
减半,服药期间不配合其它任何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其中1剂而愈者26例,2剂而
愈者41例,3剂而愈者20例l”。
    [实验研究]  抗菌作用  本方对志贺氏、施氏等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
对福氏和宋内氏菌作用较弱,对多种沙门氏菌作用也很弱,或无抑菌作用。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等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本方组成4药中,以
黄连、秦皮作用为强,黄柏次之,白头翁最弱。全方抗菌效果反较黄连、秦皮为弱。
由于白头翁对阿米巴原虫抑制作用较强,因而以本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时,宜加大白头
翁用量[8j。
    [附方]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金匮要略》)  白头翁二两(15g)  甘草  阿胶各
二两(各6g)  秦皮  黄连  黄柏各三两(各9g)上药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
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血和中。主治:产后血虚,又患热痢。
    本方即白头翁汤加阿胶、甘草组成,治“产后下痢虚极”。产后体弱,阴血亏虚,
虽患热毒血痢,但不可纯用苦寒清热燥湿之剂,恐痢虽止而反伤阴败胃。因此。于白头
翁汤中加阿胶以滋养阴血,加甘草以益胃和中,以使治痢与扶正兼顾。此方非独产后宜之,凡属阴虚血弱而病热痢者,均可用之。
附方;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组成;白头翁6克  甘草6克  阿胶6克  黄连9克  黄柏9克  秦皮9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血和中。
主治:产后血虚,又 患热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