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月”“百露”“抓周”

 青梅煮茶 2014-01-14
□ 徐云子

  外甥女的媳妇生了孩子,给我送来了红蛋,不禁又想起镇江过去一些关于小孩的习俗,如“满月”“过百日”和“抓周”等,有些事情很有趣。

  婴儿“满月”要剃头。富裕人家在婴儿满月这一天,要大摆宴席庆贺,邀亲友吃满月酒。堂前点燃红烛、寿字香,供老寿星和王母娘娘。中午请剃头师傅给婴儿剃头,在剃头时,要请一位有福气的人或娘舅抱着婴儿。剃头不是把头发全部剃去,男孩在头顶留一小撮胎发剃成桃子头,女孩于后脑勺留一小块头发像米囤形状。剃下的胎发摆成一个圆球,藏在匣内或用丝线缠绕挂在床头以“辟邪”。一般人家没有这么隆重,但也要剃头、吃满月酒。

  “百露”也叫“过百日”,也是婴儿诞生礼仪之一,是祝小儿长寿的仪式。这天仍像满月那样,宴请亲朋好友,亲友送来“长命百岁”“状元及第”等字样的金、银锁片或项圈、手镯、脚镯等,祝小儿健康成长。没有条件披金戴银的人家,便用五色丝线穿些方孔铜钱挂在颈上,驱邪祈福。

  “抓周”是在小儿一周岁时举行,又称试儿,试探志向,预卜前途。这一习俗在南北朝时期即流行于江南北齐颜子推《颜氏家训·风操》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也说到:“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筹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可见这一习俗历史悠久。但供小儿抓周的物品并不一样,民国时期大多是毛笔、书本、算盘和针线、钱币、食物等。

  如今,小儿“满月”仍送月子礼、办满月酒,只是有些仪式已悄然发生变化。在镇江乡下一些地方,“过百日”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至今仍在流行。在小儿百日这一天,选用十种熟食品,如瓜子、花生、蚕豆、炒米、红枣、糖果等,用一件衣服披在小儿头上,然后将十种食品从小儿头上浇下,祝宝宝健康成长,一生平安。这时会有许多小儿闻讯前来,抢吃食品,热闹非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附近小孩不请自到,来抢东西吃。现在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小孩已不稀罕这些平常的食品,不会再来凑热闹,却要特地找一些小孩来撑场面。岁月沧桑,此一时,彼一时。

  “抓周”似在岁月中被湮没,即使还有人家沿袭传统习俗,大概也只选几样东西作为一种游戏,供小儿去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