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四大梆子之上党戏
(上党梆子名单李丹) (上党落子《三关明月》剧照) 叙:何为上党?《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狄子奇《国策地名考》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上党地区位于今天山西省东南部,其东部、东南部是太行山脉,与今河北、河南二省分界;西南部为王屋、中条二山,与今河南省分界;西面是太岳山脉;北面为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此即上党地区。就上党梆子、上党落子而言,迄今为止我并不曾正经在剧院里欣赏过,只在广播、电视里听过、看过,梆子还是落子分不清,仅凭碎弓紧拉的板胡、清脆激越的马锣,再加上“支、持、是”与“自、此、死”分不清的方言发音及真假声并用的演唱技巧,一听便知是晋东南戏。读中学时读过一本传统戏的剧本汇编,其中有以故人民艺术家赵树理先生改编整理的上党梆子剧本《三关排宴》,这是我与晋东南戏最近距离的接触了。前几年,二女儿在长治医学院读书,去长治几次,但总捞不着一睹晋东南戏剧表演的风采,原因和全国各地差不多,传统戏剧的受众越来越少,演员都如同侯宝林相声《改行》所述,都去自谋生路,剧院舞台早让迪斯科、霹雳舞占去了,地方戏剧传承堪忧啊!
上党梆子过去分为生角(也称红生、须生),老生、小生、正旦、老旦、小旦、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也叫作“丑”)九个行档。一般班社没有老生、老旦专职演员,老生由生角兼演,重点老旦由生角反串,一般老旦的由其它行当代演。20世纪50年代起,才有了青衣、大净、二净之称。解放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造诣最高的演员有吴婉芝(小旦、花旦、青衣)、郝聘之(上党梆子演员兼演上党落子青衣、老旦)、郝同生(小生、须生)等。2006年5月20日,上党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党落子,戏曲剧种。原名“黎城落子”,民间也称“黎城闹”或“闹戏”,是流行在晋东南地区的戏曲剧种,上党落子是河北武安落子的一个支流,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武安落子流入黎城,后同当地语言,民歌相溶合,逐步发展为具有上党乡土风貌的剧种。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班社分别受到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的影响,因而在清光绪年间,上党落子形成南路、西路两个艺术流派,后两者在艺术上又相互进行借鉴和吸收、逐渐统一了风格。 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笔谈梨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