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茶香飘万里 2014-01-14

 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儿时随父母在庙会上看大戏,常听到大人们去看戏时沿路攀谈的一句谚语:“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所谓门道,即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等艺术的表现力。先父大约便是“会看”者流之佼佼者,因为他是乡村郎中,粗通文墨,有能力读书看报,会讲“薛仁贵征东”、“杨六郎镇守三关”、“三侠五义”等许多历史演义故事,也知道《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狗》、《牧羊圈》等传统戏文,看戏时,乡亲们都愿挨着先父就座,好随时随地请教看戏看不懂的地方。现在想来,先父知戏文故事多,但对戏剧行当、行腔板眼、表演程式等则知之较少,因为他并不专门研究戏剧艺术。我虽不专门研究戏剧艺术,然勉强算个业余爱好者,尤其老来闲暇,多喜欢看戏、听戏、研究戏剧文化。可叹廿一世纪中国大陆的少男少女们,多数厌恶“国粹”,于传统文化近乎白痴,担心若干年后,或许不用外族入侵,中国文化便会因后继乏人而消亡!尤其堪当国粹的戏曲文化则会首当其冲。是故,老年人该将传播戏曲文化知识视为己任,企望少男少女们在祖、父辈们茶余饭后的唠叨中,长些对祖国戏曲文化的寻常见识。今日闲暇,不免唠一唠中国戏剧表演中的“行当”。

京剧是国粹,昆曲是戏剧活化石,山西省的蒲剧是中华最古老的地方戏曲之一,各剧种行当虽有不同,但多属大同小异。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行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扮演女性,旧时多男扮女装(如梅兰芳等四大名旦)。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多扮演大将、和尚、绿林好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名红净,不同的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如包拯就是“正净”角色。

丑行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多勾画成“三花脸”,脸谱与花脸(净)有很大区别。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公元14世纪中国的江苏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三百年,清中叶后衰落。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

昆曲的行当分三大类:旦角、生角及净丑角。昆曲的旦角行当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又称四旦)、闺门旦(又称五旦)、贴旦(又称六旦)、武旦。生角指男性角色,昆曲的生角行当分为:老生(又称正生)、外、末、冠生、小生(又可分为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武生。净丑角指以油彩勾出特定造型的角色,故统称花脸。昆曲的净丑行有:文净及武净(统称大面或大花脸)、白面。丑有:付(又称二面或二花脸)、文丑及武丑(统称小面或小花脸)。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蒲剧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山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有专家考证,蒲剧与元曲北曲有很大渊源关系。蒲剧的行当角色有生、旦、净、丑四行。清末民初时,蒲剧的角色行当为三大行、十三小行。三大行即生、旦、花脸;十三小行是:胡子生(须生)、老生、小生、二生(兼娃娃生)、老旦、正旦、小旦、二旦、丑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 蒲剧脚色行当,根据演员的技艺高低及在群众中的影响程度,分为头套(亦称头路、头牌)、二套(二路、二牌)、零碎三类。头套演剧中主要人物,二套演次等人物,零碎应杂。

至于元杂剧的角色行当,可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京剧后来将“生、末”并行)。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折子戏,好多青年语文教师不懂“孤(扮官员)、卜儿(配角老旦)、孛老(老头儿角色)、来儿(配角娃娃丑)等是杂剧行当名称,将“卜儿、孛老”错误地解释为当时对老太婆、老头子的别称,岂非大谬不然!

以下是京剧主要行当脸谱及扮相,其与昆曲、大江南北各种地方戏的主要行当脸谱及扮相多属大同而小异。中华后生之少男少女们不妨与之多多亲近,方可自称中华儿女而面无愧色。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姥姥门上唱大戏·戏剧行当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