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速
“20年前,中国大陆只有不到20家的会员。”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亚洲/泛太平洋业务发展助理黄凯沁介绍说,目前中国已有84家UFI会员。其中,会展企业的申请数量在增长。 这对这一现状,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许锋表示,有的企业也加入了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但成为其会员并不意味着就能拿到生意。他提醒说:“成为ICCA会员,会学会如何‘抢’生意,这个比较重要。” “我们原本是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泰国去参加展览会,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到泰国举办展览会有的趋势加快。”泰国会议展览局代表Evan Li 向记者介绍说,此次来参加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明显感觉到,中国会展业的发展非常快,且正在影响全球会展业的格局。 在“中小项目(会展企业)如何在异地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分组会议上,来自美国的一位参会代表迫不及待地现场抛出橄榄枝,希望将其在美国主办的“高档珠宝展”移植到中国举办,寻找合作方。对这一合作需求,中国贸促会南京分会会长尹文表示,目前南京已有主办方,希望可以考虑合作。据悉,双方将就合作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资源和能力互补,要抓大放小。”有参会代表介绍,多数参会者都是带着项目需求合作来的,但不同的是,与多年前相比,本土企业都在合作上提出了自己的扩展规划。严格地说,企业寻求的是更大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 转型升级 在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亚太区主管努尔·艾哈迈德·哈米德看来,本次论坛吸引这么多人报名参会,表明中国会展业已从政府主导转为市场化,且日趋成熟。 据《中国贸易报》记者了解,与哈米德持同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且很多企业派多人参会,只为不漏掉同一时间段的分组会议的参会机会。 面对转型升级和竞争压力,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给出了破除秘籍:“提供五星级酒店服务+展馆服务,你就是胜出者。”对这一说法,来自德国会展企业的高层随即响应:“舒适的环境,是竞争的有利条件。” “自办展,做好协调是挑战。”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石键强调,场馆是一个枢纽,服务内容需扩大到城市产业中。 事实上,目前,中国会展服务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有效地运用移动互联网。因此,本届CEFCO 的分组会议“如何让移动互联为展会所用”招致参会者们蜂拥而来。 演讲嘉宾关少波、王学军、李童和来自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法律事务及业务开发总监西尔维娅·鲍尔迈斯特,成为参会者交流与咨询的热点。 针对这一现象,关少波提醒:“移动互联运用到展会项目,技术完全可以达到,但不要被技术所‘诱导’。” 资本并购 “2013年,资本并购成为中国会展业的主旋律。”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公司董事长潘建军如是说。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慕尼黑展览)高级副总裁张树青表示,尽管近几年,慕尼黑展览在华多以合约合作的方式发展,但未来不排除有并购的可能性。 据张树青介绍,长期以来,中国会展企业的合作模式多为由外资公司负责国际招商并提供服务。事实上,外资公司希望介入展览项目的形象服务,但本土企业不愿接受这一合作模式。 来自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的(以下简称万耀企龙)董事总经理毛大奔介绍说,万耀企龙与汉诺威、斯图加特展览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谋求更大的扩张。 “与外资公司的合作,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认为,不否认合作项目有找米下锅的可能,但需在共赢的基础上。 “合作是一种博弈,共赢非常重要。”毛大奔指出,20年前,中国的展会档次比较低。但现在,中国已经拥有很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 业界资深专家指出,中外会展企业可在相互分享中创造机遇,互利共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