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还能陪父母多久?“亲情计算题”算出无奈与提醒

 jxh1202 2014-01-14

  据《西海都市报》报道,日前,一道“亲情计算题”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这样的答案让人感觉残酷,又如此现实。

  尽管这样的计算结果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但不容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目前正处于而且还将长久处于这种与父母分居两地的状态。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离开父母外出学习、工作和打拼,“空巢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处于“空巢”状态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子女对他们的赡养,尤其是精神赡养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突出。

  我们首先得承认,“亲情计算题”算出来的答案虽然很残酷,但是它的背后也有现实无奈的一面,有客观原因的限制,和子女是否孝顺没有太大的关系。传统的农耕时代讲究“父母在不远游”,但是身处工业化时代的我们,已经无法再遵守这样的传统,而且这样的要求也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按照一种理想的状态,即便正在“远游”中的我们,也可以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居住生活,这样也就避免了父母的“空巢”。问题是,房价的高企,生活的“压力山大”,又有几个人能够说把父母接过来就接过来?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对父母加以补偿,比如平时多孝敬父母一些钱,多给他们买一些东西。可是我们也都知道,物质赡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精神赡养的不足,但却无法完全替代精神赡养。国家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唤起国人对父母精神赡养方面的关注,正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对父母尽精神赡养的责任。而这道在网络上热传的“亲情计算题”,从本质上说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

  其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便现在还没有条件和能力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尽精神赡养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在节假日的时候,能够回家就尽量回家;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少点和朋友同事的聚会,多点陪伴父母的时间。即便这些都做不到,至少还可以经常给父母打打电话,陪父母唠唠家常,声音的传递也是一种抚慰。更何况,现在网络技术发达,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脑视频、手机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见面”,这同样可以纾解他们的相思之苦,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

  说到底,“亲情计算题”的背后有无奈,也有提醒,但最关键的还是看我们如何行动。多回家一趟,就比少回家一趟要强;多打一个电话,就比少打一个电话要温暖。也许对很多现代人来说,困难的不是能不能做到多回一次家,多打一次电话,而是心里有没有这个意识,有没有实际行动。(苑广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