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窍活血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通窍活血汤 方剂来源 清.<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 赤芍药3克 川芎3克 桃仁6克 红花9克 生姜9克 老葱3根 大枣7枚 麝香0.15克 前七味用黄酒250克,煎至一盅,去渣,入麝香微煎,临卧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活血通窍。主治上部血瘀久聋,酒糟鼻,目赤疼 痛,头发脱落,牙疳,白癜风,紫癜,干血痨等症。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脑外伤,脑震荡,中风后遗症,乙型脑炎后遗症,头痛,神经官能症,脱发,癫痫,白癜风,酒糟鼻,皮肤黑斑症,扁平疣等;又用于治疗闪辉性暗点症,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结膜炎等病症。例如: (1)脑震荡 治疗23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2例(《新中医》 1976年第6期)。本方加减,治疗32例。晕厥期,加至宝丹,中期头痛眩晕者,加天麻、石菖蒲等。结果:痊愈12例,显效工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新中医》1987年第5期)。 (2)中风后遗症 治疗34例。其中属出血性中风14例(均经西医抢救和治疗3—7天,病情相对稳定),缺血性中风20例。结果;出血性中风基本恢复率为78.57%,缺血性中风病例因病程较长,基本恢复率为65%(《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6期)。 (3)脑外伤综合征 治疗52例。患者均为脑外伤3个月后,仍有头痛、头晕、失眠等症,但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体征,辨证为窍络瘀阻型。结果取得显著疗效(<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8期)。 (4)癫痫 本方合定痫丸,治疗336例。两方各药共研细末,每服 5.5克,早晚各服1次,老生姜、老葱各10克,煎水送服,每工个月为1 疗程。结果;痊愈213例,显效51例,进步43例,无效29例(《四川中医》1986年第9期)。治疗腹型癫痫2例。结果;治疗3个月即控制发作,随访半年未再复发(《吉林中医药》1986年第工期)。 (5)头痛 治疗顽固性头痛4例。患者均属瘀血阻络型,痛点固定,痛如针刺,有外伤史且久治不愈,但并无舌紫斑和脉涩现象。结果。具有较好疗效,若选加1一2味虫类药,其效更著(《四川中医}1984年第4期)。治疗外伤性头痛及散发性脑炎而致头痛,均获效((四川中医》 1987年第12期)。治疗偏头痛。结果;服药5剂,即获效果(《河南中医》1983年第4期)。 (6)乙型脑炎后遗症 治疗因乙脑而致失语患儿。结果。服药2 剂,即逐渐能讲话(《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本方治疗。患 者精神失常,恐惧,烦躁,寐差,面颊及后颈、四肢之汗毛变黑变粗,左侧肢体痉挛,右侧软瘫。结果:服药30余剂,恢复正常(《天津中医)1978 年第1期)。 . (7)智力衰退 本方治疗。患者因脑膜炎后遗症而致智力衰退,经常发癫痫。结果:前后治疗1年,逐渐见效(《新中医>1975年第2期)。本方治疗。患者因外伤昏迷20分钟,醒后出现智力衰退。结果:调治1 周后,精神振作,1月后,智力恢复;继用杞菊地黄丸善后(<福建中医药}1989年第1期)。 (8)失语 本方治疗。患者因脑外伤导致失语。结果:服药4剂,始能讲话,但语言蹇涩;再去麝香,加水蛭、女贞子、杞子,续服5剂,言语、步态日渐恢复正常(《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本方治疗。患者因头部外伤,术后导致喉瘫失语(吞咽神经麻痹)。结果。服药3 剂,能自行进食,发音清晰((福建中医药>1989年第工期)。 (9)闪辉性暗点症 治疗30例。 6剂为1疗程,并酌情服用谷维素及维生素类。结果:痊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服药最少3剂.最多24剂。随访1—7年末见复发(《新中医》1988年第4期)。 (10)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本方治疗。共服药30余剂。结果:左眼视力恢复到1.2,眼底病变消失。 1年后随访,视力正常,末见复发 (《河南中医}1988年第4期)。 (11)急性结膜炎 本方加三七,藕节等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复视已除,眼眵减少;再以本方加减,服药4剂后告愈(《浙江中医杂志》 1987年第4期)。 (12)脱发 本方去麝香,加白茧、吴茱萸、藁本,治疗13例。结果:显效11例中,脱落的头发全部长出(《新中医》1980年增刊)。治疗斑秃已3个月者。结果:服药20剂后,逐渐见效(噬河南中医》1983年第 4期)。 (13)白痴风 治疗128例。结果:治愈(病变部位颜色恢复正常) 110例,好转18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本方加桔梗、防风、浮萍,治疗30例。结果:痊愈(白斑消失,皮色复常,且随访 1年以上未见复发)14例,显效(白斑面积70%以上恢复正常)7例,有效3例,无效6例(《中医杂志》1984年第9期)。 (14)黑斑症 本方加桂枝、地肤子,治疗胸部及上肢起黑斑症且病已3年余者。结果;服药后在短期内获效(《浙江中医杂志>1986年第8期)。 (15)扁平疣 本方治疗。患者面部有118个丘疹样扁平疣。结果;服药16剂,即获疗效(《河南中医》1983年第4期)。 (16)口臭 本方去麝香,加山栀,白芷、米仁治疗。患者口出秽腐臭气已5年余。结果:服药4剂,口臭大减,厚苔也去大半;仍用上方加香附、丹参,又服5剂,口臭、厚苔已除(《四川中医》1987年第工期)。 (17)酒糟鼻 本方加减,配合外敷杏黄膏,治疗50例。结果;治愈8例,好转36例,微效4例,无效2例(《江苏中医杂志》1985年第8 期)。 (1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本方加减治疗。结果:服药2月余,右腿条状红肿、腿痛脚凉、麻木跛行等症均消除(《江苏中医杂志》1985年第8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瘀阻头面诸症。方用麝香芳香通窍,配以桃仁、川芎、红花等活血行瘀;共奏通窍活血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头面部宫窍疼痛、皮肤瘀黯或紫色,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痰湿内阻,加半夏、瓜蒌皮、川贝、天竺黄;项强,加葛根;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气虚,加党参、黄芪,瘀血明显,加当归尾、三七,心悸,失眠,加远志,枣仁,眩晕,加胡桃肉,黑芝麻、女贞子、杞子,肝阳上亢,加羚羊角粉、生石决明;便秘,加大黄;阴虚,加生地、玄参;血热妄行、神志昏糊,加紫雪丹;晕厥者,加至宝丹。 孕妇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能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并能增强皮肤免疫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