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络丹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小活络丸。制片,名小活络片。 组成与用法 制川乌180克 制草乌180克 制南星180克 地龙180克 乳香66克 没药66克 上药研为细末,酒面糊为丸。每服1丸(约3克),片剂,每服3— 5片。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痰瘀,痹阻经络,筋骨‘疼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饬筋或骨折后期,中风后肢体失用,又有用于治疗肠胃功能障碍等病症。例如; (1)肩周炎 本方治疗。患者左臂不能抬举,着衣梳头困难,入夜痛不能眠,舌苔薄白,舌质淡润,脉细弦。结果。服药1周,获愈(<中成药研究)1985年第4期)。 (2)十二指肠壅积症 本方治疗。患者形体消瘦,上腹部有压痛及振水声,舌淡有齿痕,中有薄腻苔,边尖略暗红,脉沉细稍弦,证属脾胃虚寒,瘀阻胃络。结果:服药4天后,疼痛大减;再服3天,诸症俱消,续以补中益气丸扶正,终得康复({中医杂志》1985年第3期)。 (3)中风后遗症 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半身不遂,有一定疗效(《中国基本中成药》人民卫生出版社)。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痹阻经络所致的病症。方用草乌、川乌逐风邪、祛寒湿,配以乳香、没药活血止痛,南星、地龙化痰通络,全方祛风湿,化顽痰,行瘀血,止痹痛,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筋骨疼痛、痛处固定或走窜、肢体麻木、关节活动牵强,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偏风盛者,加防风或合大秦艽汤;偏寒盛者,加附子、桂枝,偏湿盛者,加苍术、防已、米仁;疼痛较甚者,加全蝎、细辛,肝肾气血俱亏者,合独活寄生汤。 孕妇忌用。体虚者不宜单独使用。阴虚有热及血虚者慎用。方中川乌、草乌炮制不严则有毒性,过量服用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频发室早及不完全房室分离,可用银花甘草汤或生姜红糖水、苦参30克,水煎服解救,纠正心律失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