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四逆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当归四逆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当归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细辛3克 甘草 6克 木通6克 大枣5枚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四肢拘挛症,肥大性脊柱炎,末梢神经炎,小儿麻痹症;也用于治疗腹股沟疝,精索静脉曲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病症。例如, (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本方为主,治疗15例。寒凝型,重用桂枝、细辛,加肉桂、附子,血瘀型,加炮山甲、刺猬皮、红花、桃仁、泽兰;郁火型,去细辛,加金银花、玄参、蒲公英、连翘、黄芩,气血亏损型,重用黄芪、当归,加党参、鸡血藤;疼痛剧烈,加制川乌。结果;治愈13例,显效,进步各工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第5期)。本方去细辛,合 芪附汤、四妙勇安汤等,治疗10例。病程在2-3年。结果:治愈9例; 1例因已作交感神经切除术,服药后疼痛好转(《上海中医药杂志》]965 年第8期)。本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结果;3月余出院,继服30 剂,经3次复查,症状全部消失(《福建中医药》1965年第4期)。 (2)肢端动脉痉挛 本方加黄芪、川草乌、乳香、没药、牛膝、独活等治疗。患者病已3年,右足背和足趾疼痛如针刺、刀割,伴右小腿肌肉萎缩。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熏洗患肢。结果;服药3周后,疼痛缓解,后每有右下肢隐痛,皆以本法调治,获效(《黑龙江中医药》1985年第1期)。本方加味,治疗早期雷诺氏征患者2例。结果均获愈。经随访未见复发(《江苏中医}1963年第6期)。 (3)寒冷性多形红斑 本方加丹参、党参、黄芪、红花、川芎、鸡血藤治疗。水煎,趁热用纱布外搽患部,注意避开水疱,每次20分钟,每日3次。结果。治疗半月而愈(《江西中医药》1987年第5期)。 (4)冻疮 本方煎汤熏洗,治疗数例。结果:用药1—2次即愈(《新中医)1978年第6期)。 (5)四肢拘挛症 本方加吴茱萸、黄芪、防风、鲜生姜治疗。结果获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2期)。 (6)肥大性脊柱炎 以本方加狗脊、伸筋草为基础方,治疗24例。病程为6个月一4年,均经X线提示有骨质增生。病在颈椎者,加姜黄、葛根;病在腰、骶椎者,加杜仲、牛膝。结果:显效(随访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12例,有效儿例,无效1例(《湖南中医杂志)1988年第1期)。 (7)末梢神经炎 本方为主,治疗10例。病发于上肢者,加羌活、防风、荆芥,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苍术、木瓜、薏苡仁,外邪已解者,加黄芪。结果。痊愈8例,好转2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8)新生儿硬肿症 本方加人参、吴茱萸等水煎鼻饲,配合棉被保暖,治疗2例。结果:均3剂获愈(《四川中医}1985年第4期)。 (9)小儿麻痹症 本方治疗。结果:服药13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停药观察1月后,四肢活动恢复正常(<中医杂志}1965年第9期)。 (10)腹申积块 本方加味,治疗腹中积块及腹部硬满或痛6例。结果:服药数剂后,均获痊愈({江苏中医}1965年第7期)。 (11)习惯性便秘 治疗3例。结果均获愈(<新中医}1977年第 1期)。 (12)痛经 以本方加赤芍、益母草、川芎为基础方,治疗72例。气血不足,加党参、阿胶、山药;寒湿偏盛,加小茴香、乌药,气血瘀阻,加香附、红花;滞而兼热,加丹皮、玄参等。经前5—3天开始服药,日1剂,连服3—5剂。结果:治愈54例,好转13例,无效2例,另有2例未坚持治疗,1例受孕(崔中医研究}1989年第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受寒,手足厥冷等。方用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合以桂枝,细辛温经通络,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冷。遇寒加剧,甚则皮色发紫、肢端麻木,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四肢厥冷兼有疼痛者,可加附子,引伸应用于寒疝腹痛、睾丸掣痛,可加乌药、小茴香。 对亡阳暴脱、四肢厥冷、热病高热、热深厥深,以及热郁在里、阳气不能布于四末引起的厥逆,都不宜用。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伤寒论}当归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炙甘草6克 木通6克 红枣12枚 生姜24克 吴茱萸48克 ),即本方加吴茱萸、生姜组成;功能温经通脉,温中降逆,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冷,兼有头痛呕吐涎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