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
- 不一定发烧
- 心烦、手烦、足烦
- 舌苔黄,舌尖红
- 下嘴唇比上嘴唇鲜艳
小青龙汤
- 水毒体人容易得小青龙汤证,不可久服,以苓桂味甘汤收工;
- 细辛处理局部的水/寒邪,将寒水分离,半夏将水拉到膀胱,从尿解;
- 半夏,制过的效果不好,剂量宜加倍,买回来后,清水泡半小时,去明矾;如果口渴,不用半夏,改天花粉;
- 加减上,常用石膏、附子和杏仁
- 虚人的小青龙汤证,加大半夏的量,从范文甫法;以张锡纯的从龙汤(龙骨、牡蛎、白芍、牛蒡子、清半夏、苏子)或者苓桂术甘汤收功;
麻杏石甘汤
- 干咳,喘,肺脉热像,黄痰,加量石膏;痰多,合二陈汤,或者桑白皮;
- 湿咳,有用小青龙汤的机会;
- 曹颖甫法,如果虚人,可以用荆芥、防风和浮萍(分别由血->肉->皮),加薄荷,替代麻黄;
- 喉咙痛的鉴别:实火,早上厉害;虚火,晚上厉害;
下利
- 五苓散:水泻,小儿夏秋腹泻,水土不服
- 葛根芩连汤:热利
- 黄芩汤:热利加肚子绞痛
- 白头翁汤:下重,拉不干净
- 桃花汤:滑脱或者血痢
苓桂术甘汤
- 水液代谢障碍造成的:起则头眩,或者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 茯苓的电解质丰富,增强小肠的吸水能力;一味茯苓饮(岳美中经验,一次6g,一日两次),治疗脱发 Vs 小柴胡汤治疗斑秃
- 眩晕的方剂鉴别:苓桂术甘汤,坐着不晕,起来头晕;泽泻汤,坐着站着都晕;真武汤,走路容易摔跤,或者身体感差;
- 加减:加车前子,治疗眼睛红痛,眼屎多;加车前子、牛膝治疗青光眼;
- 相似方剂: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茯苓甘草汤),苓桂味甘汤,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膝盖后酸痛)
五苓散
- 茯苓:眩悸 --> 三焦;猪苓:利小便 --> 膀胱;泽泻: 去死水,逐湿 --> 肾
- 治疗更年期或者MC来时头痛,小便不利,防止宿醉;
猪苓汤
- 肾结石,合用茯苓戎盐汤,或者蒲灰散(其中的蒲灰是石菖蒲烧灰)
- 类似方剂,八正散(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山栀子、甘草、木通、大黄),见于朱木通医案
小柴胡汤
- 治疗三焦不通,往来寒热的疟疾等等
- 柴胡:大量用,推陈致新(大黄、茵陈也有类似作用,小柴胡汤);中量,疏肝解郁(四逆散);少量,升提(补中益气汤)。
- 小柴胡汤证咳嗽,加干姜、五味子,不加细辛(没有寒邪);小青龙汤和真武汤证,咳嗽的加味有细辛;
- 调通三焦水道的作用,体现在斑秃(压力大),以及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等症;
- 保肝的基本做法是实脾、补血、疏肝, 可用逍遥散和小建中汤;但是,情志的影响最大;
- 少阳区块的淋巴肿,腺体病,有用小柴胡汤的机会;但是,对于淋巴癌,可用《万病回春》中治疗乳岩的十六味流气饮(当归、川芎、芍药、黄芪、人参、厚朴、桔梗、枳壳、乌药、木香、槟榔、白芷、防风、紫苏、甘草)
四逆散
- 胆腑之病,合四金(郁金、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治疗胆结石;
- 合旋覆花汤(肺降),治肝胆病
- 加金铃子散,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胸满烦惊,小便不利(不一定有),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 伤寒八九日下之 --> 痰饮,气滞,积热,肝郁
- 柴胡用量为小柴胡汤一半,清上焦
- 铅丹一般不备,用生铁落,磨刀水或者磁石,重镇至下焦
- 无甘草,升而降之,不定方位;后下大黄(一二沸),轻泻其热;柴胡、大黄都有推陈致新的作用;
- 人快睡着的时候,突然被电话吵醒(阴阳不济),难受很长时间,是典型的柴加龙牡汤证;
- 不愿意与人沟通,莫名的不舒服,自闭型为柴加龙牡汤证;外向型为桃核承气汤证;
- 忧郁症型可以分两种,一种为脾肾阳虚进而肝阴实的桂附理中丸证;一种为阴虚脏躁,悲伤欲哭的甘麦大枣汤证
补中益气汤
- 为小柴胡汤之轻/虚证,腹软,脉软,易疲劳,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少阳区块,而兼内伤者,应用无误;
- 应用脉诊上,右寸的脉弱,比左边宽;
- 升麻在其中的作用,不是升提,而是解毒 --> 分解污浊之气 ?
附子剂
- 附子剂的使用需要猪肉等胆固醇作导体;肾衰竭的使用上,需要配合三七、桃仁、红花等祛瘀的药物;
- 肥胖是一种阴实,可以用附子剂去除;
- 真武汤(JT喜用真武汤),有助于代谢能力的恢复,常用于老年人冬天的皮肤瘙痒或者下肢红肿很多(水度下注);
少阴病
- 脉沉细,小便难,咽中痛
- 一感冒就扁桃腺发言,若脉洪滑,可能是温病;脉沉细,可以考虑少阴病
- 但欲寐:感觉迟钝,一般的感冒西药治疗后,引邪如少阴,让你感觉迟钝,并没有真的好病,往往有嗜睡的副作用,例如白加黑等等;
- 小便不利的区别:想小便而小便不出的,是窿闭的蒲灰散证等;有尿意,但是小便不畅的,是太阳病的蓄水证;没有尿意,是少阴病;
- 使用附子剂,例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后,可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这是阴寒背逼出的瞑眩反应;
真武汤
- 尺脉浮,发热不自觉(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 阳虚病程长,酌情添加红花、桃仁等活血药物
- 水肿病,有合用防己黄芪汤的机会;
- 单侧淤痛,可加大黄;
- 可以用于耳聋,眼瞎等退化性疾病,帮助死掉的神经回复功能;
- 肺气不足,合用生脉散(陈瑞春的经验是加人参、黄芪);
- 附子的用量,一枚相当于三两,与白术的比例是3:2,附子汤中附子两枚,白术四两,比例相同;
- 真武汤(督脉) <----> 肾气丸(三阴经)
肾气丸
- 肾气 (肾阳) <----> 心气(心阴,泻心汤有心气不足一说)
- 山药生用效果好,张锡纯经验丰富,治疗虚劳,内伤,如资生汤(生山药、生白术、鸡内金、牛蒡子、玄参)
- 山茱萸(去核,又称枣皮),大量用,虚脱重症效果好(张锡纯,李可)
- 丹皮,泻阴中之火,肾气丸中有半个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
- 李可肾四味:菟丝子、枸杞子、仙灵脾、补骨脂(四药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
- 治疗糖尿病,大剂量用附子(谭述渠经验);女子虚劳或者男子前列腺炎,不得尿;脚气病,下肢肿;飞蚊症(加磁石);短气,有微饮(吸气短,肾气丸 <---> 呼气短,苓桂术甘汤)
喉咙痛
- 甘草汤 --> 桔梗汤 --> 半夏散及汤/苦酒汤
- 火郁发之,范文甫家方治疗寒包火的乳蛾:大黄、附子、细辛、半夏、甘草、元明粉;升降散(僵蚕、蝉蜕、姜黄、大黄)
- 阴虚喉咙痛(早晨不厉害,晚上厉害),用吴茱萸泡醋,涂抹在脚底板;或者使用傅青主的引火汤(熟地、麦冬、巴戟天、茯苓、五味子),李可的应用经验是头面神经发炎,但是膝盖很冷。
酸枣仁汤
- 虚劳虚烦不得眠,长时间不调整,会变成大黄蛰虫丸证
- 川芎,清除血毒,通达头顶(芎黄散,治上半身疼痛);性燥,不可常吃;
- 本身是通调,不是补益剂,想改善多梦,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合桂枝龙骨牡蛎汤;
- 合用远志、菖蒲,效果更好;如果用于倒时差的睡眠问题,可以合用合欢皮和夜交藤;
- 顽固性失眠,合用朱鸟汤;头热脚冷的失眠,可以重用半夏交通阴阳;
吴茱萸汤
- 阴寒呕吐,偏头痛(现代人饮冷较多,蛮多应用吴茱萸汤的机会)
- 吴茱萸,破阴浊,不暖血;倪海厦治疗吐血胃癌的基本方剂为黄土汤加吴茱萸、干姜;
当归四逆汤
- 辨证点之一:脉微细,手脚冰冷,不动不痛,一动就痛;
- 四肢厥冷/寒:当归四逆汤(血分)<---> 四逆汤(气分)
- 当归,甘温,但质润,易滑肠;如果胃弱,可以加白术、山药;
- 通草,辛平,利水道。木通用茎,从下而上,偏寒,可以用山/蛇葡萄根代,通而不寒。
温经汤
乌梅丸
- 寒热错杂,久利;亦可用于舌根黄腻苔久不去(倪海厦经验)
- 主药乌梅,由冬至春,夏成熟,秉勾芒之气,交济水火;去死肌(合僵蚕,治子宫内膜息肉);吮肾液,润筋膜;
- 黄檗,去下焦热,只有尺强,才可用,不可常用;常搭配知母(一润一燥),肉桂(一补一泻);近代郑钦安的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用于阴虚有热)
薯蓣丸
- 风气百疾(风气,可以看作病毒残留),长期感冒
- 网络上另外一种解读:千金方中主治,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狂癫。可以看作炙甘草汤(去麻仁)合小柴胡汤(去半夏、黄芩)合茯苓杏仁甘草汤(上焦水)合当归芍药散(去泽泻,下焦水血),加豆黄卷、曲(中焦水)、防风、山药(补虚祛风,治头眩)、桔梗、白蔹(止惊悸狂癫)。这个解读,可能更符合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