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汤 方剂来源 宋。《妇人良方大全}。制成注射液,名参附注射液。 组成与用法 人参30克 附子15克 先将生姜、大枣用水煎汤,去渣留汁,以汤代水煎煮人参、附子,取汁徐徐饮服。目前临床多只用人参、附子二药,水煎服。病情严重者,可日服2剂。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次2---10毫升,或遵医嘱。 功效与主治 功能益气回阳救脱。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四肢厥逆,呼吸微弱,汗出,气短,脉微弱欲绝,以及妇女崩漏,外疡溃后以及大手术等血脱亡阳者。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休克,心力衰竭,心动过缓;又有用于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不育症,下肢痿软等病症。例如: (1)休克 本方为主,中西医结合抢救休克型肺炎3例。结果。疗效满意,休克缓解时间在12-15小时,且病情无反复(《新医药学杂志} 1977年第11期)。本方为主,加生龙骨、生牡蛎、麦冬、五味子,治疗休克型肺炎合并中毒性心肌炎31例。结果获良效(<中医教学》广西1976 年第2期)。用30%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证(休克)138例。结果:显效 91例,有效32例,无效15例(《中医杂志》1988年第4期)。 (2)心力衰竭 本方为主,加味治疗3例。结果均得纠正((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年第11期)。本方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16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5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合并心衰l 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合并心衰1例。结果:心衰体征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13例,好转3例(《江西中医药}1984年第1期)。 (3)心功能不全 本方加川芎、大黄制成注射液,治疗心气虚、气阴两虚或有夹杂症的心肌原性或负荷过度性心功能不全,均有一定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2期)。 (4)心动过缓 本方加干姜、吴萸、麦冬,研末吞服,辅以丹参注射液静注,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工2例。结果:平均心率增快工0次/分以上者 7例,5—10次/分者4例,不满5次/分者1例;服药时间最短2周,最长8个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年第u期)。 (5)新生儿硬肿症 本方加菖蒲,煎汤,用滴管频频喂服,并配合棉被裹身,治疗新生儿硬肿症u例。结果疗效较好(《新中医}1984年第1期)。 (6)小儿久咳气虚 本方治疗。患儿3岁,咳嗽4个月,病势渐剧,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舌白唇淡,呈营养不良之象。结果:服药1剂后,咳减,连进2剂,咳症顿除,食欲增强而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 年第u期)。 (7)不育症 本方治疗。患者男性,25岁,身材矮小,无胡须,外貌若十五六岁,性欲减退,婚后5年未育。结果:服药1月后,好转;再服2月,越年有子嗣({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 (8)下肢痿软 本方治疗。患者下肢痿软不能行走年余,证属阳气虚弱,筋脉不能温运所致。结果:服药半年后,能持杖行走,参加轻微劳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之证。方以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一重于气,一重于阳,气阳兼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身有汗出、气短、脉象微弱,为其辨证要点。 因是救急之剂,方中所用人参,不宜枉以党参替代,且用量需大,不宜过小,必要时可日服2剂。 人参黄芪汤(《医宗金鉴》),即本方去附子,加黄芪组成,功能益气止汗;主治表虚有汗。人参地黄汤(《医宗金鉴》),即本方去附子,加生地组成,功能补气救阴;主治失血亡阴。参附龙牡汤(《方剂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即本方加煅龙骨、煅牡蛎组成;功能回阳益气,敛汗固脱,主治阳气暴脱,厥逆肢冷,大汗淋漓。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能降低休克动物的乳酸和POA(血浆组织蛋白酶活性)水平,具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1)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扩张外周血管,改善末梢循环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改善休克动物的微循环,降低血乳酸含量和PCA水平。(2)可能促进肝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强肝的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有利于乳酸的糖异生作用。(3)使血压达最高值所需时间为33±10.2分钟,平均维持时间为29.2±6。2分钟;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血压高,且维持时间显著延长。临床用以抢救休克型肺炎,疗效满意,休克缓解时间,多在12"-'15 小时之间,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症状解除快,服药2"3小时后,皮肤渐暖,紫绀逐渐消失,并开始排尿;(2)血压逐渐稳步上升,没有较大的反复,休克缓解的时间短;(3)具有血管活性药物所没有的优点,能增 加机体抵抗力,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推动全身血液循环,使休克缓解。又有报道:化症液(红参、附子、川芎、大黄)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可减慢心率,因而能降低心肌氧耗以及降低全血、血浆粘度,缩短红细胞电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