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斑鱼

 叶子1234 2014-01-15

石斑鱼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石斑鱼

拉丁学名

Epinephelussp

鳍科

别称

石斑、鲙鱼

动物界

石斑鱼属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鱼纲

亚种

石斑鱼

亚纲

辐鳍鱼亚纲

分布区域

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

 

1 基本简介

2 形态特征

3 主要种类

4 特征鉴别

5 生存环境

6 生态习性

6.1 综合叙述

6.2 生长分析

6.3 生长时期

6.4 繁殖情况

7 渔业资源

8 营养分析

9 制作指导

10 食疗作用

11 人工育种

12 养殖管理

12.1 鱼苗选择

12.2 养殖条件

12.3 放养规格

12.4 投饵技术

12.5 分档饲养

12.6 日常管理

13 病害防治

13.1 寄生疾病

13.2 细菌疾病

13.3 其他病害

14 巨型石斑鱼

1 基本简介 编辑本段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石斑鱼烧芋艿,原本是嵊泗渔区一道家常菜,如今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珍贵菜。

  石斑鱼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主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石斑鱼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别名又叫:石斑。

2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3 主要种类 编辑本段

  石斑鱼可分为很多种类:

  东星斑

  西星斑

  泰星斑

  豹星斑

  老鼠斑

  老虎斑

  青斑

  麻斑

  金钱斑

  杉斑

  苏鼠斑

  红瓜子斑

  龙趸(巨石斑鱼)

4 特征鉴别 编辑本段

     (1)点带石斑鱼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可进行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赤点石斑鱼背鳍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浸制标本变白色)。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大部分6龄鱼(个别为5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肉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鱼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个别5龄)全部性成熟。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为我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

     养殖。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主要的繁殖期在36月。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生殖力在135厘米的鱼估计为85万粒,而62厘米的鱼约为290万粒。

5 生存环境 编辑本段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福建省钓石斑鱼历史悠久,据记载,平潭县钓鲙鱼业始于清朝,已有300年历史。每年411月为钓鲙鱼汛期,510月为旺汛,有立夏鲙鱼满岩下之说。延绳钓与手钓为钓捕石斑鱼的

     主要捕捞工具。1993年产量达1900多吨,主产区平潭县与连江县的产量超过全省的一半。目前,石斑鱼养殖有网箱、筑堤和池养三种形式,已成为福建省沿海的创汇渔业。养殖苗种大部分来自天然海区捕捞的小规格鱼种。近几年,青石斑鱼已开始批量人工育苗,为大规模发展石斑鱼养殖开辟广阔前景。

6 生态习性 编辑本段

6.1 综合叙述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6.2 生长分析

  据试验显示,青石斑鱼在水温2230℃之间时,鱼活跃,摄食量大,生长快;当水温下降到22℃以下19℃以上时次之;水温下降到19℃以下时,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速度减慢,活动情况随着水温的下降而减弱;在室内水池越冬时还观察到,水温降到10℃以下再不捕食死饵,但对活的甲壳类仍能选食;当水温下降到7.5℃以下时,停止摄食,鱼处于静止不动状态;水温低于5.5℃时,出现死亡。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30‰左右。

6.3 生长时期

  在浙闽沿海是5月~11月,两广和香港、台湾省沿海是411月,海南312月。石斑鱼从体长10厘米生长到商品鱼体重500克~750克需要 1624个月,可采用两种养殖周期安排生产。一种是从第一年35月份投放体长10厘米的鱼种,养到入冬,体重达150克~200克,在网箱内越冬,一直养到第二年冬前上市。另一种是35月份投放体重200克的大规格鱼种,到入冬前可养到500700克上市,或者养到第二年冬前体重1.5公斤左右上市。赤点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比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慢,所以青石斑鱼和点带石斑鱼的上市规格要大些。

6.4 繁殖情况

  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7 渔业资源 编辑本段

  国外对于石斑鱼的保护有立法保障,例如美国和加拿大规定了可以捕捉的石斑鱼尺寸规格,同时在绝大部分时段禁止捕捉雌性石斑鱼。这些措施都值得我国渔业资源部门进行借鉴。我国象山等地对于石斑鱼的最低捕捉规格是250克,因此国家也正在努力通过立法保护渔业资源。

8 营养分析 编辑本段

  1. 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 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9 制作指导 编辑本段

  石斑鱼主要以天然野生为主,越大肉越嫩,肉细嫩厚实、无肌间刺,味鲜美。常用烧、爆、清蒸、炖汤等方法成菜,也可制肉丸、肉馅等。代表菜式有清蒸石斑鱼。

10 食疗作用 编辑本段

     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的药用价值。

  因为石斑鱼经常捕食鱼、虾、蟹,就会同时摄取虾、蟹所富含的虾青素,对人类来说,石斑鱼就成为了含虾青素的食物。

  虾青素(英文名Astaxanthin,在日本和港澳地区也称虾红素)是1938年从龙虾中首次被分离出来的一种超强的天然胞外抗氧化剂。也是唯一能达到延缓器官和组织衰老功能的抗氧化剂。石斑鱼也含虾青素的,石斑鱼的鱼皮胶质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的营养成分的重要物质叫二甲基砜(MSM);而胶原蛋白是高脂的极易被氧化,所以要配合抗氧化剂使用才能达到美容护肤的效果。因为石斑鱼是同时具备了二甲基砜(MSM)和虾青素的,所以才有美容护肤之鱼的称号。

11 人工育种 编辑本段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n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属慈鲷科鱼类。1988提引入我国台湾省,是台湾省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9年引入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品种。

  淡水石斑鱼1冬龄,个体在100克以上就可以产卵。产卵习性与罗非鱼一样,会在池塘底部挖很多产卵的巢穴(水泥池底会直接产在池底)。一般在20℃以上即可产卵。产卵后主要由雌鱼守护受精卵,雄鱼出会协同守护。受精卵后主要由雌鱼守护受精卵,雄鱼也会协同守护。受精卵色呈暗黄绿色,不透明,粘性,分散排列在池底,很少重叠,在水温2629℃下,经过48小时可孵化出仔鱼。刚孵化出的仔鱼全长0.580.60厘米,群集在池底不停运动,在水温2628℃,孵化后第6天卵黄囊消失,仔鱼游至中上水层,不再群集在池底。此时即可用鱼苗网拉出,进入鱼苗培育。因此亲鱼塘每隔68天拉网1次。该鱼鱼苗阶段肉食性相当强烈,个体相差悬殊会互相残杀,而且亲鱼有吞食鱼苗现象,因此,要实行多次分级分塘养殖。

  淡水石斑鱼的苗种培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培育池要求

  1、土地培育

  因淡水石斑鱼苗种有巾壁习性,土池池底、池壁凹凸不平有隐蔽作用,因此面积可稍大一些,但一般以不大于1亩为宜。水深1.01.5米,池中可种植少许水草(底层及表层水草都可以,如苦草、水花生、水葫芦等)。

  2、水泥池培育

  面积30802,水深1.2米左右。可选择方形或圆形池塘,要求排灌水方便,无死角。

    二、清池试水

  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清塘后23天加水,加水时用4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进入培育池。清塘加水后7天可放养仔鱼,放养前先试水。放苗前每亩投发酵有机肥200250千克培育浮游动物,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饵料。

    三、确定放养密度

  同一池内放养规格要整齐,大小一致。放养密度一般为100/2左右。

    四、饵料

  1、仔鱼

  刚下塘的仔鱼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此时应根据水色施用肥料培育轮虫、水蚤等浮游动物。有机肥或无机肥都可施用,使透明度保持25厘米左右。1厘米以上可以增喂豆浆。经1520天培育鱼苗达2厘米以上。

  2、寸鱼

  淡水石斑鱼苗长到2厘米以上,其食性开始转化,此时应改为定点投喂。可以投喂鱼糜、蚯蚓、蝇蛆等。我所投喂干质经线虫,生长较快。35天后可以搭配人工饲料投喂,以后逐步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日投饵3次。

  3、人工配合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以添加植物蛋白原料。一般饵料系数能达到0.8―1.2之间。

    五、日常管理

  1、及时分养

  鱼苗有大吃小、互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当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要及时过筛,分级分养。同一池的苗种要求规格一致,以免影响鱼苗成活率。

  2、调节水质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所剩粪渣残饵最易败坏水质,为此水泥池塘应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应能反池底污手排尽为宜;土地每周换水1020厘米。

  3、消毒

  在拉网过筛之后要进行消毒,可用5%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也可全池泼洒卤素类消毒剂。

  4、巡塘 

  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色变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饵量,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经过1个月的培育,淡水石斑鱼长到10厘米左右即可下塘养成,经过57个月的养殖可达到300400克。

12 养殖管理 编辑本段

12.1 鱼苗选择

  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石斑鱼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两种,以网箱养殖较为普遍。网箱养殖石斑鱼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高,便于管理,生产效益较高,所以发展很快。在介绍成鱼养殖技术时,以网箱养殖为主,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可参考网箱养殖。

12.2 养殖条件

  养殖海区的环境应具备如下条件:避风条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风袭击;沙质底、砾质底、礁石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潮流畅通,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200.75/秒为好;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水质清新,石斑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1‰41‰之间都能生存,最适在适宜盐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农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盐度不低于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

  目前石斑鱼育苗尚未达到生产性要求,因此养殖的鱼都还是以自然海区捕获的幼鱼为鱼苗养成。养殖的石斑鱼幼鱼以手钓钓获的为好。选择时,必须注意鱼的质量。应选择鱼体壮,活力强,无病、无鳞片损伤,肤色光泽好的进行养殖。

12.3 放养规格

  放养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流速有很大的关系,流速通畅的海区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只3×3×3()的网箱,放养鱼种规格在50/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规格在150/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说一只3×3×3()的网箱养殖产量200公斤左右是较合适的。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放养密度在水温25℃的条件下,以60/立方米~70/立方米为好。生产实践中,在3×3×3米的网箱内饲养成鱼500尾左右。结果表明,放养密度为15/立方米和30/立方米时石斑鱼的生长较快,当放养密度提高到60/立方米时生长速度与前者相近,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当放养密度增大到120/立方米,尾增重量减小,饲料系数大大增加,存活率明显下降。证明60/立方米的成鱼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尾重100克~150克的放养密度以90/平方米~70尾平方米为宜。

12.4 投饵技术

  石斑鱼属肉食性鱼类,投喂用的主要饲料是鲜度较高的小杂鱼。一般根据石斑鱼的大小,用切鱼机将小杂鱼切成适宜的大小后喂养。因饲料鱼的种类不同,投喂系数波动在512。以蓝圆鱼参作饲料的投喂系数较低,而眼睛鱼的投喂系数较高。随着石斑鱼网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鱼的供应日趋紧张,推广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石斑鱼势在必行。实践表明,石斑鱼对饲料的软硬程度、颜色和口味等适口性要求较高,喜食软颗粒、色浅且明亮的饲料,颗粒过硬则有吐食现象,其对软颗粒饲料的适应性明显优于硬颗粒饲料。从投喂小杂鱼到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投喂配合饲料前要进行摄食驯化。在赤点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中粗蛋白的适宜含量为40%50%;青石斑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1%55%,脂肪适宜含量为9.87%左右。

  如果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脂肪含量,能够使更多的蛋白质用于鱼体的生长,而不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原配制成的湿性团状饲料喂养鲑石斑鱼小鱼和鱼苗,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0%54%时生长最好。以鱼粉及酪蛋白为蛋白原制成干性配合饲料喂养鲑石斑鱼,蛋白质最佳含量为 50%。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组成的种间变异不大,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氨基酸组成模式可为石斑鱼配合饲料配置提供参考。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对丙氨酸刺激的电生理阈值分别为10摩尔/升~9.9摩尔/升和10摩尔/升~9.6摩尔/升,明显低于其他鱼类。这可能与它们生活于底层岩礁间、视觉机能退化而嗅觉机能相对发达有关。它为石斑鱼的嗅觉诱食剂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前景。石斑鱼对饲料颗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投喂成鱼时,颗粒饲料的粒径不宜小于6毫米,颗粒太小食欲不高。

  投饲技术对石斑鱼养殖的效果影响较大。在水温25℃的环境条件下,石斑鱼的消化速度约为2024小时。所以,在南海海域510月对石斑鱼每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上午9时~11时进行。1112月、34月每两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温度降至20℃以下3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约占体重的3%5%,水温适宜时投饲量大些,水温较低或过高时投饲量减小。在生产中,一般视石斑鱼的摄食状态来决定投饲量,以食欲减弱时为度。投饲的一般原则是,小潮水流缓水清,水温适宜时多投,反而少投。日投饵量一般掌握在鱼体重8%左右,每次投喂时,应先投入小许、分批缓缓遍洒,等抢食完前批饲料后再洒下一批,直至喂饱不抢食为止,决不可将饲料一次倾倒入网箱,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和污染环境,石斑鱼决不吃沉底的食物。由于石斑鱼是吞咽方式进食的,因此饵料的个体大小要小于鱼的口径。投饲还应讲究定质、定量、定时原则。池塘养殖中还应注意搭设饲料台,进行定点投饲,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便于清理残料,保持水质的良好。

12.5 分档饲养

  鱼种放养时要根据鱼体的大小分档次进行饲养。从理论上分析,个体差别愈小愈好,但实际操作较难作到。因鱼体大小级差小,摄食均匀,有利于生长。

12.6 日常管理

  选择合理的网箱和鱼排密度,防止缺氧事故的发生。养殖过程中除投饵外,要经常观察检查鱼的生长、摄食、活动和体色等情况,还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附着生物的多少,定期清除网箱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以保持网箱内外水流畅通。可以采用污损生物预防剂、机械清理和化学处理、搭配饲养污损生物的天敌等方法清除之。定期筛分,保持同一网箱内石斑鱼鱼体规格的一致。因为鱼类具有大鱼压倒小鱼生长的作用和饥饿时自相残食现象,所以应定期筛分,使网箱内石斑鱼大小均匀。混养少量鲷科鱼类和杂食性鱼类。

  这样,一是可清除底部残食和网箱上污损生物;二是因鲷科鱼类抢食性强,可激发石斑鱼食欲;三是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加固铁锚和缆绳,定期检查网箱的破损情况,确保安全生产。特别是台风到来之前,更应加强防御,加强抗风浪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保证生产安全。定期监测水质,保护养殖环境。按国家颁布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来监测养殖用水,利于石斑鱼正常生长和肉质鲜美,预防因水质恶化而造成的事故。

13 病害防治 编辑本段

13.1 寄生疾病

  ①.白斑病(又叫瓣体虫病) 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和腮表面粘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后僵直,几乎紧贴在腮盖上。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腮、体表和鳍上。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小时,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或用淡水洗澡4分钟,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②.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 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1毫米的白色斑点,粘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小瓜虫在腮部寄生破坏腮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用淡水浸浴5分钟~10分钟,或用100× 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分钟~1小时,35天一次。

  ③.回旋病(又叫粘孢子虫病) 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致病体是脑粘体虫。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保持水质清新。

  ④.指环虫病 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腮部粘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致病体是指环虫。用淡水浸洗510 钟,每天一次,连续23天,疗效好。

  ⑤.吸虫病 吸虫大量增生时,可引起病鱼游动缓慢,腮上粘液增多,腮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贫血呈淡红色,严重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致死。致病体是石斑双鳞盘吸虫、分性双吸虫、石斑鱼异性双吸虫等。治疗方法可参考指环虫病。

  ⑥.隐鞭虫病 病症与吸虫病相似,病原体是隐鞭虫,可用淡水或0.15×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杀灭。

  ⑦.鲺病 鲺寄生在鱼体表和腮部,用吸盘吸取鱼体养分,造成腮组织的完整性受破坏,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最终使患病鱼体死亡。鲺繁殖和传染很快,特别是在海水温度较高的季节。目前还没有既不污染环境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淀粉卵加藻、锥体虫、角孢子虫、车轮虫等寄生虫对石斑鱼危害也较大。此外,线虫病是石斑鱼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高。特别是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饲料鱼的线虫对石斑鱼的感染甚为严重。有时体腔内出现数十条,因病症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

13.2 细菌疾病

  ①.烂尾病 尾部体表充血发炎,皮肤溃烂,鳞片脱落。鱼病灶边缘充血发红,中央浮肿溃烂,严重时肌肉和骨骼外露,鱼体失去平衡,数十天死亡。多发生在4月~10月,死亡率很高。预防可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还可用抗生素缓解病情。②.溃烂病 病鱼主要症状是行动迟钝,游出水面,各鳍及基部溃疡,甚至遍体鳞伤。溃疡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溃烂面会加深,最终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创伤弧菌。发病季节为411月。用呋喃西林浸洗35分钟,内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创伤弧菌强毒菌株植被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热灭活疫苗和创伤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过肌肉注射接种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都能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③.细菌性白斑病 病鱼体两侧最初出现指印状红斑,少数情况下可在头部和尾部发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转为白斑,此时鳞片稍有竖起,较易脱落。鳞片脱落后白斑更为清晰。病鱼食欲丧失,死亡率高达90%以上,流行在冬季。预防措施是避免鱼体损伤。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可缓解病情,但效果不明显。

13.3 其他病害

  ①.营养性障碍综合症 病鱼鳔内充气,腹部鼓胀,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网箱底部打转,所以俗称膨胀病”“打转病。组织切片可见肝脂肪变性、坏死、空泡化、细胞核溶解。病鱼鳃和内脏器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数天后死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5月~10月,用药物清胀宁防治,效果较好。②.增生性肾脏病 病鱼有不同程度腹胀、倒浮或侧卧,鳍和体表溃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瞎或瘸,体表发黑或发白,即为石斑鱼养殖中严重流行的胀膘症。血白细胞平均占48.09%单核细胞2.82%,明显高于正常值。病原体是一种原生动物粘体虫,发病率较高,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药物鱼宝散投喂,效果显著。

14 巨型石斑鱼 编辑本段

   2013119日下午,一条长2.65米、重683斤的巨型石斑鱼现身东莞大朗镇。这条石斑鱼嘴巴张开可以容下数条普通的石斑鱼,据巨鱼的主人林小姐介绍,这条巨鱼是本月7日渔民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捕捉到的。[1]

  林小姐说,作为深海鱼,这么大的石斑鱼实属罕见。石斑鱼的寿命最长约为20多年,普通石斑鱼一般重1.5斤左右,而这只近700斤重的石斑鱼估计已经存活了近30年,堪称石斑鱼中的鱼爷爷,众多市民看后啧啧称奇。

 

淮山小红斑鱼汤

大家在关注:

目录

1 主料

2 辅料

3 营养分析

4 制作步骤

5 小贴士

1 主料 编辑本段

  红斑鱼300g
  淮山100g

2 辅料 编辑本段

  瘦肉50g
  适量
  油适量

3 营养分析 编辑本段

  鱼肉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种类繁多,大体上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两大类。但不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多少而已。鱼肉营养价值极高,经研究发现,儿童经常食用鱼类,其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好,而且经常食用鱼类,人的身体比较健壮,寿命也比较长,其奥妙在于鱼类的以下营养特点:
  1. 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2. 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3. 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 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 5.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4 制作步骤 编辑本段

  1 准备好材料:小红斑鱼清洗干净,瘦肉切丝,姜切丝。
  2 淮山去皮切成块后泡在清水内。
  3 锅内烧水,水开后把红斑鱼倒入锅内。
  4 把瘦肉倒入锅内。
  5 盖上锅盖煮15分钟,然后滴几滴食用油。
  6 加盐调味即可。

5 小贴士 编辑本段

  1.淮山切好后要泡在水内,不然容易氧化了。
  2.加一点瘦肉味道比较鲜美。
  3.最后鱼可以捞出来蘸豉油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