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老师家教点津:孩子挨打受欺负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长沙7喜 2014-01-15

教师虐待、甚至伤害学生事件,每隔几天就会爆出一起,近日山西太原迎泽一幼儿园老师扇学生耳光,浙江温岭幼师颜艳红虐童事件更是让所有家长愤怒,而震惊。谴责无德幼师的同时,许多家长不由得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挨打、受欺负之后,不跟家长说?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孩子之间,孩子同样不跟家长说。两种情况,一并思考,多数情况,原因是重合的。

一.孩子为什么不说?

第一、孩子没觉得有多严重

同样的事实,孩子与成年人的认识不一样,老师打骂一下,打骂几次。同学打骂一下,打骂几次,家长当然会觉得不应该,觉得很严重,因为“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样的行为反映一个老师,一个班级,一个机构的整体素质,反映师资的质量和机构的管理。但孩子看来,打骂行为是具体的一次,或者几次,即使多次,也是有数的,孩子还不可能从具体事件分析事件的性质,不会做归纳总结,得出某个结论。因此,具体的事件孩子会忍,能接受,认为过去即可。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家长认为自家孩子挨打有伤尊严,打回去就平衡了。但孩子不会这么想,不打回去不影响面子。有些情况,如果老师只是实施惩罚行为,但不告知这是“惩罚”,孩子会觉得好玩儿,比如老师把孩子倒放进大垃圾桶,孩子会有新奇感,其他孩子可能还会羡慕。因为老师没说他错了,也没说这是惩罚他。那么,这相当于玩儿。事实上幼儿园的老师多数时候都是表情温和地就把孩子惩罚了,但孩子并不知情。

第二、老师威胁

“不许告诉家长,不然割掉你小鸡鸡”、“告诉家长就不是好孩子”、“告诉家长就不能来幼儿园了”,类似的威胁,孩子会当真,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不牺牲小鸡鸡,为了当好孩子,为了还能来幼儿园或者学校,选择不告诉家长。毕竟,具体的事件可以接受,过后不记。有些孩子已经是初中生了,常常遭受同学殴打,不勘忍受几乎自杀也不告诉家长,更不会告诉老师,首先就来自打人者的威胁,担心遭受更大的报复,选择“保密”。

第三、家长教导孩子听老师话

几乎所有家长都会嘱咐孩子听老师话,做个好孩子。孩子当然会记得,因为老师同样会这么强调,天天强调。于是,孩子会把老师当作最高标准,最高典范,只要是老师说的、做的,那一定是正确无比的,包括老师的打骂,和惩罚。既然老师是正确的,既然妈妈爸爸反复嘱咐听老师话,当然就是自己错了,自己错了,当然就不必跟父母说了。

第四、孩子的社交需要

孩子打人,被人打,是社交的常见行为,没经历过这些的孩子学不会正常的社交。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跟大些的孩子玩儿,因为能得到指导,有机会模仿。大的打小的,能让小的知道,孩子之间需要确立秩序,打骂和威胁也是方式之一。孩子跟不同孩子交往,有大有小,受点大的欺负,转而欺负一下小的,都正常,只要不是故意伤害。如此,孩子知道如何跟更强的相处,如何跟弱者相处。否则,可能会一味地欺负弱者。或者,一味地被强者欺负。一个班级,总有弱小者,有些孩子容易被欺负,有些孩子则不然,原因就是社交能力有差异,跟家长的教导,甚至教唆当然有关。

第五、孩子毕竟得独立面对

孩子当然有后盾,家长就是。但是,孩子毕竟得独立面对自己的事情,面对老师,面对同学。所以,父母说“你不用怕,有我们呢”时,孩子当然相信。但一到幼儿园,一到学校,他就是自己,孩子考虑的当时的具体情境,老师打骂时,同学打骂时,孩子就是自己。此时此刻,没有谁在背后告诉他:“没关系,你打,打不过有我呢”。等有人这么说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得独立面对,迫于当时的情境,忍耐有助于平息矛盾升级,会换得最大的安全,于是,选择忍耐。

第六、孩子是非观念更强,为了尊严

“你不听话”、“就你淘气”、“你不是好孩子”,老师先定性,然后开始打骂。在孩子看来,因为自己不是好孩子,责任在己才被打骂,所以,这是应得的。孩子的哲学意识非黑即白,要么对,要么错。老师说自己错了,那自己一定就不对。那么多同伴就自己不对,这是很丢人的事儿,因为自己的丢人行为让家长也跟着丢面子,所以,不能告诉父母。有些时候孩子们对事件的性质过于轻看而不涉及尊严,有些时候又会把尊严看得特别重大。这是我们成年人不能类似的,所以,也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类似尊严,孩子把许多道德和行为准则都看的比成年人严肃而郑重,比如诚实,诺言。

第七、不愿再提让自己害怕的事儿

同样的事情,即使同样会对孩子和成年人造成影响和伤害,但效应并不相同。对孩子的伤害,常常是当时的影响。不像成年人那样,是持续的,很难减弱和消除。因此,孩子确实更容易遗忘那些不快,甚至是悲伤。再次伤害来自于再次提及,而不是第一次的延续。所以,孩子们不愿意提及过去的那件事情,以免再次造成不快和恐惧。他人询问不愿意回答,更不愿意自动提及。

当然,许多时候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下,孩子不告诉家长,比如没家长以为的那么严重,受到威胁,说出来觉得丢人,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