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妥协还是坚持,这是个问题

 dtmz 2014-01-15

妥协还是坚持,这是个问题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有一次和一位同事共同出席一个商务研讨会,会上这位同事信誓旦旦的告诉与会者:政治问题绝不能妥协;商务谈判有妥协有坚持;工作中要坚持原则,生活中则大可以妥协。当时感觉似乎有那么点问题,但是没有认真思考,也就没有说什么。回来后仔细想想,妥协是经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场合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人们通常把妥协当作软弱可欺、无立场、无原则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它的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妥协解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组织之要务,还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

妥协是一种生活艺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相互之间联系盘根错节、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能够缓解紧张气氛,避免无端消耗,而错误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则可能导致进一步矛盾升级、关系恶化。合理地运用妥协的手段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佳径。

家庭生活中繁杂琐事很多,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磕磕碰碰、争争吵吵在所难免,以相互体谅的方式看待之、处理之,则心情和畅、家庭和睦、生活和美;而矛盾双方针锋相对、互不妥协,则心情不畅、家庭不睦、生活不美、困难重重。生活需要妥协,妥协更强调从对方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积极换位思考,正确认识问题,主动作出合理让步,为矛盾的化解创造有利条件。

既是在情势千变万化、机会稍纵即逝的敌我交锋的战场上,科学合理地运用妥协是使己方实现付出较小、利益最大化的一招妙棋。孙膑、庞涓之间的争战就是广为流传的美谈。

在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与别人有误会或摩擦,我们是选择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呢还是选择礼让三分、笑泯恩仇?如果学会了退让,尊重不喜欢的人,我们会发现不仅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快乐,甚至还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收获更多的友谊和情谊。

妥协还是一种超然于局外、脱离低俗与世风的处世方法,它讲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它放弃的是部分物质上的享受,收获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与畏强惧霸、步步退缩相较,妥协展现的是一种柔性的坚持,追求的是一种坚韧、无畏之美,它的美在于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持,是一种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守。

妥协不是简单的让步放弃,妥协要讲原则,要坚持一定的底线。一味地让步,搞绥靖政策不是妥协,而是懦弱、是倒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磨刀霍霍的纳粹德国谈判时,大搞绥靖政策,一味地让步,最后迎来的却是纳粹德国的狂轰乱炸、背信弃义。所以说,妥协绝非牺牲大局来换取表面的一时的一团和气。

  妥协是人的智慧,是伟人与凡夫俗子的分界线。人活一世常常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环境大网之中。这个网既是主观之所造,又是客观之所为。如果个人气场足够大、能量足够强,则可以改造这个环境否则,只能适应环境。伟人和成功者知道有进有退、有取有舍;而人只知有进不知有退,只知争取不知舍予,受不得一点损失,受不得一点委屈。试想眼中只有蝇头小利,哪能看见立国大鼎?受不得一点憋屈之气,哪能容纳高山大海?古今成大事,无不具高超的妥协艺术。反观那些一点委屈也受不了一步也不让,不仅成大器,生活工作中肯定还是时时受气、处处碰壁!

 所以,妥协还是坚持,是个问题,又不是问题。只要不损害原则、无伤大雅,退一步又妨?山东聊城“六尺巷”的故事,或许是最好的注解:它讲的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授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老家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回信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2014115日星期五,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