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 >第二章、诊法和辨证纲要:病因辨证> 瘀血
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血脉、经络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一、瘀血形成的原因 1.气虚 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或气虚不能统血,血溢脉外而为瘀血。 2.气滞 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行不畅,久则形成瘀血。 3.血寒 寒邪客于血脉,则血液凝涩,运行不畅而成瘀。 4.血热 热入营血,血热搏结,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血溢于脏腑组织之间,均可导致瘀血。 5.外伤 各种外伤使血离经脉,停于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从而形成瘀血。 6.出血 出血后,离经之血未能排除,或治疗时专事止涩,过用寒凉,致离经之血凝涩,未离经之血郁滞不畅而成瘀血。 二、瘀血致病的特点 1.疼痛 瘀血阻滞经脉,不通则痛,其致痛特点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 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则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则多为痞块或积块,按之痞硬,位置固定不移,为瘀血内积脏腑所致。 3.出血 血色多呈紫暗色,或夹有血块。 4.紫绀 面色黧黑或紫暗,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5.舌象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迂曲。 6.脉象 多见脉细涩、沉弦或结或代。 了解作者 >>> 获得更多中医原创文章,请订阅中医博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