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晨羽的回答(18票)】: 显然不是。 气体作为流体,比液体要“稀薄”很多,穿过间隙时是以单分子扩散的方式。 气密性来源于(目前想到这些):孔隙小且曲折(纳米级),气体分子扩散受阻,并且会吸附在孔隙内凝聚为液体。http://en.wikipedia.org/wiki/Capillary_condensation 水和题中说的“物质”(通常为固体)的相互作用要强得多,大部分透气防水的面料孔隙要远远大于纳米级,因为只要采用疏水纤维,效果就如下图这样。原理和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B%E7%BB%86%E7%8E%B0%E8%B1%A1 里面汞在玻璃毛细管中液面下降类似。 ![]()
如果换一种液体,比如酒精,很可能防水面料就防不住了。如果换一种液体,比如酒精,很可能防水面料就防不住了。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Interfaces, Hans-Jürgen Butt, Karlheinz Graf, Michael Kappl, 2003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洪嘉君的回答(8票)】: 显然不,玩户外的都知道,有一种材料叫goretex。 【Ivony的回答(1票)】: 其实伞在一定条件下就是。 【倪大为的回答(7票)】: 皮肤都快哭了。。 【杜鑫的回答(1票)】: 常见又简单的:玻璃纸。 可以把大米包在玻璃纸中放入水中煮,然后就成了米饭。 【张子锋的回答(2票)】: 邦迪透气防水创可贴 【KKWW的回答(2票)】: ![]()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 照片中,一只漂亮的金丝雀生活在水中的鱼群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聚硅氧烷创造的奇迹。把用聚硅氧烷薄膜制成的鸟笼浸在鱼缸中,氧气能透过鸟笼,维持金丝雀的生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绪言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最明显的反例不是气球么…… 【杨迪的回答(1票)】: 吸气的时候可以吸到氧气。 呼气的时候你并不会喷血。 【蔡权的回答(0票)】: 不一定,炖汤的砂钵貌似就透气不透水 【李滢浩的回答(0票)】: 表面张力只是部分原因 以下是两个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例子: 以最常见的ANSI600管道为例,设计最大压力10Mpa,即100个大气压。 进行水压试验时,向管道内注水,加压至12-15Mpa。以测试整个工艺管道强度。液体不可压缩,因此只要有一点轻微的泄漏,压力就保持不住。 做完水压试验后是否这段工艺管道就不漏气了呢? 不是。 接下来还要气密性实验,向管道内充入氮气,加压至11Mpa左右。这个时候很多在水压试验中密封性良好的法兰面依然会漏气。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紧固泄漏点。实际上很多时候压力在7Mpa左右就会开始漏气了。 第二个例子,都是气体,也不一样: 常见的1/2或者1/4的不锈钢管路,如果采用比较好的卡套接头,比如parker或swagelok这样质量可靠的品牌,连接好之后对于空气,氮气,烷烃等的气密性非常好,很容易达到0泄漏。但如果使用在氢气或者氦气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泄漏。或者说同样的气体,重分子过不去,小分子就能过去。 【宋翊涵的回答(0票)】: 一瓶拧开的可乐表示压力不大 【june的回答(0票)】: 你这问题让Gore-tex情何以堪…… 【Sorika的回答(0票)】: 氦气球飘在天花板上过两天就瘪掉了。但是放水在里面好像不会漏出来。 【Neil Roberts的回答(0票)】: 我们用雨伞当做降落伞从楼顶跳下去,在雨伞足够坚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可以慢慢的降落,这个时候楼上泼了一盆水下来,刚好落在我们的雨伞上,我们会被淋到吗?不会,所以可以推断出来雨伞的可以防水,但是防护不了空气;所以漏气的物质不一定漏水。 【啊哈哈九的回答(0票)】: 确实如疏水纤维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气球个人认为并不是透气防水的好例子,因为气球都有嘬口,系得再紧也难以完全将空气分子完全锁在里面,但是能做到将水分子锁在里面。 原文地址:知乎 |
|